做具有游戏思维的父母

时间:2022-10-24 04:55:19

做具有游戏思维的父母

那些拥有游戏思维的家长更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并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做母亲几年,最深的感触是当父母的要有一定的游戏思维。不管为人父母之前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出生后你就得有心理准备,要开始和孩子斗智斗勇,在输输赢赢中磨炼自己的技巧。

我认为,那些拥有游戏思维的家长更有可能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并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

我的女儿小时候,她的生活更多的是由父母来安排,大大小小的事儿也都由父母替她决定。但当女儿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成长时,我的麻烦就来了。我最早注意到的是女儿为了吃巧克力和她爸爸讨价还价。

与“巧克力宝宝”斗智

女儿对巧克力的钟爱使我有时忍不住称其为“巧克力宝宝”,她会想尽各种办法吃到它。她爸爸一下班,她马上缠上去,“巧克力、吃巧克力!”我有一次做了一个小小的统计:她连着说了31遍!

在女儿坚持不懈的“轰炸”下,她爸爸往往会为了耳边清静一点,从拒绝到同意,最后还是把巧克力给了女儿。女儿高高兴兴地吃上了巧克力,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巧克力。

第二天又如法炮制。

有那么一段时间父女俩一直维持这种状况,而且女儿越来越占上风: 她百折不挠地坚持,而她爸爸则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没有斗志。她爸爸本想充分利用一下和女儿在一起的宝贵时间,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这无意义的“谈判”中。

看看先生确实为此烦恼,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出面了:我先跟先生约定今后不论女儿怎么闹,饭前都不能给巧克力。然后我跟女儿做一个游戏:教她“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变”。女儿很喜欢这个游戏,我就把游戏的实质告诉她:“这是表明一个人说话算数,你愿不愿意做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她点点头,然后我跟她约定不再在饭前吃巧克力。她同意了,于是,我们把这个游戏做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女儿见到爸爸回来第一句话又是巧克力,我马上跟她做“拉勾上吊”的游戏。我可以看出馋虫已爬到女儿的舌尖上,但她硬是把它咽下去,拉勾之后跟爸爸去玩游戏了。关于巧克力的纠缠从此很少再发生了。

用游戏法来进行沟通

我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并不是很讲技巧的人,所以我也会遭遇很多挫折。女儿3岁多时,我带她到朋友家去玩。贪玩的女儿玩到晚上还不想走,我一遍遍耐心劝说都不奏效,眼看着轻轨站末班车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急得巴掌也快要上去了,这时,只见我的朋友蹲下身,轻言细语地跟女儿说:“你想去坐小火车吗?呜――呜――,跑得好快哦!”女儿点点头,“阿姨带你去坐小火车,小火车能把你送回家,好不好?”女儿高兴地说:“好!”我非常感激朋友:她说服了女儿,也教育了我。我还是应该采用一定的技巧和孩子沟通,如果命令孩子的话,孩子可能会抗拒,如果采取游戏的方式,孩子则会很乐意参与。

父母怎样才能具有游戏思维?

我觉得游戏思维并不是一味哄孩子,更不是骗孩子,而是要从孩子的需要、心理出发,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与其沟通。

有一段时间我出差数次,女儿看着我收拾箱包,就会扑到我身上说:“妈妈,我恨这个包。”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一收拾包你不在家了。”我蹲下身耐心地对她说:“不要小看妈妈这个包,它是个魔术包。它能变出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闭上眼睛,对着它许个愿,告诉它你想要什么东西,等我回来的时候,只要一打开包,你想要的东西就会变出来。”

女儿非常高兴地许个愿,她高高兴兴地送我出门,像个小大人似地叮嘱我早些回来,因为她想早点看到魔术包里变出来的东西。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让女儿改变了情绪。

很多父母都是把成人的思维和方式直接应用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一定能接受。一般的家长往往很难做到从宝宝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我曾读过一则小故事:一个爸爸总喜欢带3岁的女儿去逛商店,但女儿每每哭闹着要回去,爸爸非常不能理解,有一次,他蹲下身帮女儿系鞋带,才发现女儿哭闹的原因:女儿所看到的,不是五光十色的商品,而是胳膊和大腿组成的森林!毫无乐趣可言。于是,他把女儿架在肩膀上要带女儿回去,女儿却高兴地大叫起来:“不回家!”因为在父亲的肩上,她看到玩具柜台了!

在生活中,如果父母都能像那位父亲一样,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也更容易找到沟通的共同语言。

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生活在游戏世界中,如果父母也能运用一些游戏思维,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变得容易。

有一段时间女儿一直抗拒我们给她洗头,因为她觉得洗发水有进入眼睛的危险――其实从没有进去过。后来她就变得非常合作、非常享受洗头了,因为我们有了改变,我们在洗头时给她唱“许多小鱼游呀游,游呀游”,我们的手指就是小鱼,在她头上游来游去,还给她做出各种造型的泡沫发型,让她对着镜子给各种发型起名字,她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那些天生就擅长发散性思维的人来说,他们会比较幸运,由于他们常常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各种技巧,所以他们也更擅长有技巧地与孩子沟通。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是需要学习、总结和尝试的。但关键是你先要有技巧意识,要意识到技巧的重要性。如果有了技巧意识,父母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总结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技巧,亲子沟通就会更有效率,亲子之情也更浓厚。

精彩语录:

①很多父母都是把成人的思维和方式直接应用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一定能接受。一般的家长往往很难做到从宝宝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②在生活中,如果父母都能像那位父亲一样,站在和孩子一样的高度、角度来看问题,可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想法,也更容易找到沟通的共同语言。

上一篇:孩子要做弱视强化训练吗 下一篇:小饭团集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