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周记要防止形式化

时间:2022-10-24 04:33:04

在中学阶段推行周记写作,是中学生课外练笔,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其“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的自然特性,相比命题作文来说,颇得学生的喜爱。但也因为它的随意性,使得周记写作往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交周记的时候,寥寥数语,如:“某日,某人遇到某事,心情大好”,“某人某日被批评了,心情奇糟”,等等来完成任务,敷衍了事;或者交上一篇“内容同上篇,心情同上篇”的“周记”,让老师大为恼火,学生大为憋屈。显然,这与很多教师所认为的“学生周记写多了,其写作水平也就水涨船高了”的想法相去甚远。其实,在当今学生升学压力日益增大,学习时间日益紧迫的背景下,这种被认为“最符合写作规律的自然写作方式”,也应当“入乡随俗”、“与时俱进”。

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本纯“原生态”的周记写作与被称为“揠苗助长”的命题作文相互融合,互通有无,以激发学生写周记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收效甚好。学生对作文课、周记点评课非常期待,对周记题目、作文题目常常翘首以盼,写好之后,会迫不及待地找老师沟通,甚至愿意几易其稿。总之,周记写作热情倍增,而写作水平也真正实现了“水涨船高”。所以,笔者将教学过程中的些许心得,稍作整理,以与各位方家商榷。

一、选择角度,分类练笔

为了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练笔的方式。比如善于描写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可以将描写系列化、细节化。

围绕描写,教师可以将目标具体化,比如,将描写人物动作、心理、外貌、语言和描写环境等分解成若干个目标来完成。这种分类演练,在后面进行的整篇文章演练中更为必要。因为学生有了“利器”之后,非常期待自己能够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所以选取一个合适的周记话题让他们“纵横驰骋”,赢得自信非常重要。结合周记写作时间的持久性,范围的宽广性及其强烈的自我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拟定一个系列化又兼具自由选择性的话题。

比如,从情感角度着手,拟定一组话题:喜怒哀乐悲痛伤;再如,从人性角度分类:我所遇到的善/恶;从性别的角度分类:男性/女性;从时间的变化和地理的变迁角度分类:短暂/永恒、城市/乡村、过去/现在等等。这样的分类都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节省了学生搜肠刮肚去选择的时间,同时,更让他们懂得周记的价值,知道作文的能力并不是不可以练就的,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机遇往往更青睐于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

二、激活灵感,及时反馈

1抛砖引玉

当然,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话题,学生都有话可讲,有情可抒。比如,对于话题“乡村给我的滋味”,一些学生觉得很茫然,从来没有体会过它的滋味,怎么着笔呢?这时候,教师的“抛砖”就很关键,从自己经历的农村生活说开去:微甜的紫色蚕豆花,新脱竹衣的春笋,夏天傍晚袅袅升起的炊烟,紫色的桑葚和等在桑葚下馋馋的眼睛,地头园后的呼唤,水井旁排队担水的人们,冬天河面上结出的能走人的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带来了许多快乐。其实,老师只要提个头,便有学生“是啊,是的!”直点头附和,他们的脸上会情不自禁地现出笑意,身体会特别放松,忍不住要交头接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感知饱含情感,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精神渊源。”所以这时候,赶紧让他们动笔吧,因为他们已经文思泉涌了。不妨来看看他们的周记:

炊烟是劳作一天的农人回家的号角。田间耕种的汉子,扛上还沾着新翻泥土的锄头,望一眼从自家烟囱袅袅升起的轻烟,便如痴如醉,两腮绯红,不由得加快脚步。炊烟,无论是自家的,还是别家的,都让他们从心底升腾起滚热的暖意。

女人们坐在灶前,将柴草用膝盖顶断,送入烧得正旺的灶膛,跳动的炉火映出她们通红的脸庞与掩饰不住的喜悦,孩子们在门口尽兴疯玩,等着他们的父亲回来开饭。

哦,这袅袅的炊烟,如美丽的少女在村中悄然无声地舞动着她的曼妙,令人魂牵梦绕。

2奇文共赏

俗话说,“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变成天才。”人的一生,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高中生课业繁重,竞争激烈,常常徘徊在进与退、坚持与放弃的边缘,所以更希望得到肯定和鼓励。在批阅周记的时候,不少教师选择做阅读者、旁观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学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于众人面前的欣赏和褒奖,尤其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赏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拥有成就感,还可以树立标杆,使得其他同学有效仿的可能,进而形成你追我赶的创作风气。

三、注以源头活水

1行是知之始

大家都知道“教学合一”,其实“教学做合一”才能使学生懂得生活,而写作应当“来源于生活”。前人有诗:“人生两件宝,双手与头脑。宁做鲁滨逊,单刀辟荒岛。”足以证明手脑应当“联盟”。虽然,分数永远是高中生的生命线,但是,如果因此而使得我们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完全脱离生活,那么他的周记也好,作文也好,只能闭门造车,无病,或者矫揉造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知有三种:亲知、说知和闻知,要得亲知,必得以“行”为前提。我们没有时间专门体验生活,实地采风,但是,存一颗敏锐的心灵,做力所能及的事,看沿途的风景,体会每日邂逅的人们,察觉他们的情绪、心境和喜悦,是为写作者所应当有的体验,而这正是“直接在思想和语言的源头教学生思考,去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的一种做法。因为,即使“最好的内容,只有当它纳入学生自己活动中去的时候,它才能为学生所意识”。要想学生周记能够记得持久,而不至于“无疾而终”,此为第一要素。

2读书与争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是这样评价的:“如果阅读没有成为他一生的精神需要,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灵就会空虚。”它告诉我们两个道理:读书不仅可以汲取丰富的知识,拓宽眼界,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即使时间再紧,压力再大,教师和学生也应该拿出时间来阅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帮学生找“米”是教师的责任。

为了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的推荐是必要的。鉴于此,我们必须保证自己能广泛读书,爱读书,这样才能从我们所知道的书目里开出书单,当然,让学生喜欢上读书,书目除了名著、经典之外,肯定要有与时代脉搏密切相关的或者充满年轻气息的“新”书。比如,在写亲情类周记的时候,笔者推荐了龙应台的《目送》;在写理想与现实类周记的时候,推荐了桐华的《曾许诺》;在写战争与和平系列周记的时候,则推荐了严歌苓的作品。笔者发现,每次推荐新书,学生都欢呼雀跃,有的甚至熬夜读完,第二天就要找老师讨论心得体会。这又是一个绝佳的写作机会了。

除了读书,我们还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给他们放一些经典电影和热门电影,比如《霸王别姬》、《乱世佳人》、《阿Q正传》等,声色俱全的影视可以放松身心,从而内省自己。比如我们看完《霸王别姬》后,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周记。

叔本华说,当一个人对外在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厄运的恐惧超过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就会走上自杀的路。无疑这对于张国荣同样适用。他的事业梦想都遭到质疑,那么呕心沥血,竟还是不被接纳。都说慈悲,其实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比任何生物都绝情。他害怕了,他无力了,他终于还是弃世而去遗世独立了。我了解了他的童年与奋斗初期,叹了他的风度与风情,见了他在最后的演唱会上的泪,懂了他的脆弱与崩溃。他是异类,可又同时是人间的缩影。人总是会恐惧,会胆怯,会有压力,会被放逐,被抛弃,被捧起的同时被践踏,义无反顾被认作一意孤行……所有一切都是生命的承受,只是有人认为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于是他恐惧了恐惧本身,跌入死亡的万劫不复。(节选)

当笔者在课堂上读出这段文字的时候,学生的眼神是兴奋的,心境是复杂的,感情是激动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家对这样的学习内化方式是认可、期待的。而由其激发起的阅读以及观影兴趣,自是不言而明的。

四、秀出“我”的智慧

作家潘华琴说,文学是个体生命的自我言说方式,所以文学离不开私人感觉这块肥沃的土壤。作为为创作而练笔的周记,其“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的特点更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在这里,将胸中块垒一吐为快,将心情的起伏、世态人情等,以各种手法入文,而“小我”一直是这个小小世界的主体。所以,我们提倡,写周记首先写“真我”,其意有二:在发现自我、内省自我的基础上提升自我;在体验真实生活的基础上,思考人生。一起来看下面的周记:

我只想做我自己。不必活在别人的影子里,高兴时我就放声大笑,伤心时我就尽情哭泣,敢做敢当,敢怒敢恨;有空的话发展自己的兴趣,打打球,跑跑步,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这样有什么不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校认真学习,回到家就尽情放松,劳逸结合,这样有什么不好?况且您也知道我应经复习了一上午。

妈妈,我想您一定不想我变成那样,所以,您不要用别人的生活来要求您的儿子。该放手时就放手,野外的花一定是最美的花。小鸣也许想做科学家,可我只想做个快乐的人,自由的人。

当然,我也知道您的苦衷,但是我只想做我自己,做最美的野花。

不难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亲身经历、感受的文章,其情之真切,能直接抵达阅读者的内心。也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众所周知,假大空的话,学生们都懂,但要坦诚面对自己,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需要勇气的。正因其难能可贵,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写出“真我”,甚至“本我”。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写好文章的“源头活水”。

宗白华曾说:作家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将体现素材的美学价值。我们虽然不是作家,但是每个人都怀揣着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所以,从写好每一篇周记开始,让我们为梦想着陆,坚持练笔,喜欢练笔,而不要让周记流于形式,成为“鸡肋”。

上一篇:客观看待问题用心抒写生活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