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炼素材

时间:2022-10-24 04:09:30

一次写作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话题“我心中的共产党”,按照惯例各小组讨论,列出提纲,再推出代表谈组材、定主题。一位学生的思路让我深深认识到提炼素材的重要性,如不能正确引导就会让学生写作内容充满假、大、空。他说:“我心中的共产党,光辉灿烂,是中国人民的救星,是中国建设的领航者。我写作时先歌颂中国共产党,再结合历史谈党走过的艰辛历程,再回顾新时期党的光辉伟业,最后进一步表达我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怀。”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多数同学赞成这种写作思路,我也随之鼓起了掌,学生望着我的脸上的笑容,沉浸在构思的喜悦之中,他们那种急不可待的写作激情,我为他们欣慰,又为他们陷入深思……

突然教室里静得出奇,原来是我呆在原地的举动,让学生不知所措,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你病了吗?”

我微微点了点头:“老师心病了。”学生更是吃惊。

我说:“同学们,打扰你们写作的激情,我向你们致歉,现在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教室里沸腾了“老师是欲扬先抑啊!”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我抬头看了看窗外飞扬的雪花,说道:“那也是个飘着雪花的日子,我在山区的一所中学任教,下午放学后,雪停了,我和一个同事一起去爬山,同事领着他那十岁的活泼儿子,一路上欢声笑语,树枝上的雪花不时地飘落下来。同事和我一起走着别人踩出的小路,而那个孩子却自己从另一条无人走的小路前行。不时把雪球投掷到我们俩的身上,并向我们做个鬼脸,不知不觉就到了山坡上,我们回过头向来时的路望去,原野被洁白包裹得严严实实,突然,小孩子说‘爸爸你看,我自己走了一条路’童稚的语言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件事多年来我经常给学生讲起,这就是素材,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素材,创作才会贴近生活。”同学们静静地听着。

我接着说:“如何从细微之处取材?首先应着眼于生活细节,只有从生活的细节中提取的素材才会更有说服力,文章才会更具生命力。”

“‘我心中的共产党员’这个话题,可能一下子会让你想到英勇的先烈们、建功立业的伟人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巨人们等,这些素材在教科书、课外读物、电视、电影中常常见到,让你热血沸腾,我们衷心地敬重他们,可在现实生活中你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具体从哪些方面体现到呢?”学生一片茫然,我又说,“你们的家乡,在你童年的记忆里是什么样子?当时的吃、穿、住、行如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

“吃的玉米面,很少吃馒头!”

“穿着家织布,亮丽的衣服只能在梦中期盼!”

“住的是低矮的土房,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中下小雨。”

“交通十分不便,出门只能靠两条腿。”

“现实如何呢?”我不失时机地插了一句。

“现在,白面馒头是主食,各种肉蛋类、菜蔬类一年四季都是家常便饭”

“穿的衣服,款式亮丽,做工精细,布料种类繁多,追求时尚美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房子,高楼如雨后春笋一个比一个高,一座比一座更具神韵。”

“路像玉带在中国大地上绵延,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我说:“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家乡发生了巨变!”

“这是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成就?”我问。教室里在转瞬的安静后,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道:“是的,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校从免费的课本到多媒体走进课堂,从单一的教材到拥有省一级标准的图书馆,这都是党给予我们的关怀。随之教室里热烈的讨论又开始了……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对生活发现、感受的神情,让我欣慰,我听到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心声。

我又说道:“这就是生活的素材,这些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活的素材,只要我们从生活的细节中去发现、感受,写作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样你就再也不用为无写作素材发愁了!另外,提炼素材要与自己的经历紧密联系起来,比如以‘读书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如何去写?应先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小时候,你记忆中认识的第一个字、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你怎么喜爱上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学后,对书的感情如何?比如你第一次领到散发着淡淡墨香的课本,心情是什么样的?再结合现实中更成熟的你,与书中的人物心灵沟通时的体会进一步表达出自己爱书的情怀。选材与自己的经历结合,就会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总之,生活中,我们用心去感受发现,生活的素材才会充满生命,长出灵魂。所以,写作时文章素材要来源于生活,从细处找亮点,于亮点中谈感受,以小见大,这样,主题就会在真挚的情感中流淌,思想就会在流淌的情感中升华,感人的文章自然能打动每一位读者。

【责编 张伟飞】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语文教学园地的阳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