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学刍议

时间:2022-10-24 03:50:41

复习课教学刍议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教学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我们能够在大量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一些学法的指导,同时也比较重视和留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从日常听课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老师们普遍认为比较难把握。其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关键词 复习课 网络图 通性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50-02

第一个方面,模块复习与高考复习他们彼此之间的功能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有时候常常存在着一种一步到位的现象,很多老师模块复习的时候直接把高考试题拿过来,作为我们复习的一种引领,大量的高考试题堆积在一节课里,显得难度过大,学生很难越过这样一种台阶。第二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把握不到位,使得教学的效率比较低。在复习课的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所以上课的时候针对性不强,特别是课前的一些设计,并没有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和阶段,复习课只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对它进行提升。第三个方面,很多的老师往往是以习题课代复习课,大量做一些题型训练,应付后面的阶段测验或者阶段考试等,这样的话往往是就题论题,而没有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也没有使学生在题与题之间的通信、通法上有更好的提升,因此就显得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缺乏有效的载体。第四个方面,在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设计上,很多老师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把整章和体系展示给学生,他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的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还缺乏一些比较有效的抓手,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复习课的过程中逐步地提升自己对数学的领悟能力和对数学灵活应变的应对能力。

数学复习的有效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解题方法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那么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怎样提高数学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关注一下几点:

一、提升梳理能力,建构知识网络图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把自己所理解的网络结构给写在黑板上,或者说让同学们看课本上已经总结完的网络图。把复习课仅仅当作是从知识体系和知识层面上要给学生一种完整的展示,这种情况下仅仅由老师讲授,学生听这样一种复习形式,使得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我建议把这个工作交给学生做,让学生在提升梳理知识能力上下功夫,这样我们的复习课就能够落在学生和改变他的学习能力的基点上,效率可能会更好一点。开始让学生梳理,可能一开始梳理得不到位,但是没有关系,学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我们永远没有开始,也就永远没有提高,这是一个效率观。我们应该去合理设计复习课,达到逐步地提高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的目的。例如,一开始可以老师给出网络图主干,一些地方留白,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如此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梳理了。

二、合理定位,培优与补差相结合

把复习课放在整体的三年中去思考,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中就会采取一些不同的办法和策略。我们在做复习课的时候,势必要思考什么是有效的内容,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了解学生,以及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参与进来。那么,最后我们又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使我们的复习效率得到落实?学生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关键教师要能因材施教。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有所得,有所进步。即优等生要能吃得饱,中下生要能吃得了。仅有课堂还是不够的,面对实际,必须把部分精力用在后进后身上,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后进生补差,使他们能够跟上大部队。同时对于后进生,要求不能过高。如每天的作业,对于后进生不要与其他同学同等要求。在复习时我们要时时处处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做题或考试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1.一慢一快,稳中求胜,立足一次成功。即审题要慢,要看懂题意再动笔。审题好后动作要快,解题要稳,列式正确,计算正确,立足于一次成功。否则如果一开始就做错了,一是后面即使有时间检查,也不一定能检查得出来。即使能够查出来,时间的损失、心理影响等因素会影响你正常的发挥。2.书写规范、重要步骤不能少。书写规范是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同时书写规范又促进了学生细心习惯的养成,做到不失分或少失分。在考试过程中,重要步骤不能少,树立少步骤就是丢分的思想。

三、提炼通性通法,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所说的方法层面就是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方法,对此我们要做一个梳理。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说的解析几何法,我们以直线和圆作为载体,让学生知道慢慢地掌握解析几何法,直线与圆这一章是初步的掌握解析几何的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不断提升。我们可以在复习课中把提炼的任务交给学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做过的练习题中找出最能反映通性通法的10个题,这样学生就要比较,首先要把自己做过的题梳理一遍,把自己犯过的错误,认为是重要的,没有掌握的,然后自己做出一个判断,挑出10个题,提出核心的方法和重点的类型。这样就等于把书由厚看薄,还有很多老师也有好的创造,比如我看到一个老师的做法:他让一组同学来参与方法总结,但是他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放在一起,成绩差的同学很可能总结得不到位,但是他让成绩差的同学代表小组把别人做得好的小结拿来做介绍,要介绍得很流畅,这样他就变成阅读理解别人的小结,来结合自己谈体会,这样做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有收获。

四、注重多向变式训练,增强创新能力

多向变式让学生在相对比较新的背景下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改变学生普遍的惧新心理。教学中提出各式各样的创新问题,并加强讨论交流,可以充分发掘隐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

复习课需要开动脑筋去发挥老师的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的还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发展,考虑比较长时间的发展,而不一个瞬间。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一条的话,可能我们在效率上有新的看法,在更大范围内提高效益就能够变成现实。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效率,装着课程的整体,那么你就会更好的设计出有效、积极、学生乐意参与的复习课。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创新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