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24 03:49:13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施工过程中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将严重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高处作业中高处坠落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头号“杀手”,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约占建筑行业伤亡事故的45.45%,这也使得我国对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分析建筑施工高处坠落的安全隐患、事故成因,并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正确防范和有效降低建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o speed up the c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the casua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ve occurred; these accident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Work at height of fall i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s the number one “killer ", high falling accidents occupy about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sualty 45.45%, it also makes our country on construction work at height of security issues more seriously. Analyzes construction of fall safe hidden trouble, accident causes,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safety measures, to correct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 to reduc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falling; accid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9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很多,其中,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五个方面最容易出现,称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据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事故类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5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高处坠落是我国建筑施工的第一伤害类型。

2高处坠落事故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可以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形式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3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分析

近年来,建筑施工任务由工业为主向民用建筑为主转变,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宽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劳动繁重,要求多工种的交叉、立体作业等特点,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具设备的因素、材料的因素、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即安全管理上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以上,机具设备的因素和材料的因素合称为物的因素。所以,安全管理一般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安全事故的成因。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从责任的归属来分析,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的原因、勘察设计单位的原因、监理单位的原因和施工单位的原因。其中,施工单位的原因是建筑施工中应重点防范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三违”操作、安全物资质量不合格、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应判断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3.1人的因素

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人员等。 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高处坠落事故人的因素主要有: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

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

未经安全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不按规定的安全通道进入作业面随意攀爬阳台、井架等非安全通道;

拆除脚手架、井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未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

(2)人操作失误

在临时边洞口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位而造成伤害事故。

3.2物的因素

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因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高处坠落事故物的因素主要有:

(1)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规范、磨损老化、安全装置失效

1)用作防护栏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因壁厚不足、腐蚀、扣件不合格而折断、变形失去防护作用;

2)钢丝绳因摩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坠落;

3)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折断等导致其上人员坠落;

4)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的防坠落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2)劳动防护用品缺陷

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用品因内在缺陷而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3.3管理的因素

管理的缺陷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高处坠落事故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1)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有但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经费,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2)未按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无可操作性;

(3)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未按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逐级的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3.4环境的因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和生产环境不良。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1)露天流动作业使临边、洞口、作业平台等处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2)特殊高处作业的存在使得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增大。

4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主要有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独立悬空作业等,进行高处作业必须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1管理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企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化、安全管理标准化,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易于操作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高处作业工程比,如模板支撑、起重吊装、脚手架搭设、5m以上的基坑施工等,还要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执行;对于达到一定高度的高处作业工程,比如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建筑施工企业还要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之进行论证审查合格后才能实施。

(3)加强安全教育、交底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再好,高处作业方案再制定得完善,如果不将其内容向有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交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顶多只是应付外面检查罢了,并不能减少施工现场的高处作业事故,因此企业必须将有关的制度方案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交底。

(4)落实检查验收制度,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和验收。施工作业人员是否尊章守纪,是否按高处作业方案的交底要求去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损坏,有没有及时修复,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等,都要靠安全检查来解决。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时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持证上岗制度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6)加强体格检查,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4.2技术措施

(1)凡是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档脚板、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对于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安全门,规范脚手架和操作平台使用,并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在进行洞口作业时,如果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者危及到人身安全时,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如用固定盖板、围栏、安全网或者其它防护措施,并设安全标志。

(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4)攀登作业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类人员都应在规定的通道内行走,上下脚手架、攀登高层构筑物,应走斜马道或梯子,不得沿绳、立杆或栏杆攀爬。

(5)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悬空作业必须适当建立牢靠的立足点,如搭设操作平台、脚手架或吊篮等。

(6)在施工现场存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设置红色警示灯。

(7)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尽量减少露天高处作业。尽量避免特殊高处作业,比如风力达到六级停止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停止高处作业、夜间不安排高处作业,避开高温、低温进行高处作业等;对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跨年度工程,必须对其可能遇到特殊高处作业情况,进行前期的详细策划,做到有备无患。

5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高处作业更是重大的危险源,高处坠落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头号“杀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搞好施工安全、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施工作业的环境,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预防监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安全生产技术[M].20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邓航庞奇志英靖桂华张夏.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4]高处坠落.百度百科,词条.

上一篇:关于GPS技术在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园林中景观功能的机制与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