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时间:2022-10-24 02:21:5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学生一对耳的学习方式,努力改变课堂气氛沉闷,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想学、乐学、会学。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我还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我经常引领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的用途,让他们明确学好数学就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节时,我不但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还让他们自己试试买一个本、一个文具盒、一个书包等可以拿几个一元、几个五元、几个一角、几个五角等钱去买。在此基础上,我再创设超市的生活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拿一百元可以买到什么东西等。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运用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留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设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错误。比如,我在讲“倒数的认识”这一节时,如果课堂上单纯地出示倒数的定义,然后再进行大量的练习。虽然学生对倒数知识掌握了,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上课前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学习基础,预设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情况,允许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做法、解法。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顺水推舟,按照学生的思路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然后学生小组活动验证猜想。先让学生说出个人的猜想,再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举例验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各种角度(除法与比,分数与比)、各种方式(同乘,同除)的验证情况。在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小结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后,我便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除整数比需要化简外,还会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简?学生讨论后,得出还有分数比、小数比需要化简。这时有个学生又突然想到了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比需要化简。于是,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浓了,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每种可能的情况都罗列出来,然后以小组形式再次进行探究,最后学生的讨论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得出了每种比的化简方法,有的组还有好几种方法,而且在练习巩固中,由于是自己的理论所得,学生们对于每种比的化简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课堂一开始,我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求得本组同学的帮助。然后各小组在班上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介绍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做法,提出本组的疑问,求得同学和教师的帮助。这样的真研究、真质疑、真互动,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实现了全员的主动参与,真正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逻辑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一课时,课始,我以一道和本课内容相关的智力题引入教学,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努力思考而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我提示了课题,使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想,使我们不得不退出“主角”地位,努力当好 “配角”,在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一课时,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同伴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对数学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才能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带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个体,他们是需要教师开发的宝藏。教师必须要有伯乐和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实施 下一篇: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