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例大肠癌患者造瘘口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4 02:00:47

19例大肠癌患者造瘘口的护理体会

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患者由于病情的需要而实行了腹壁造瘘术,手术对患者的生理造成严重的打击,而术后腹部瘘口的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也能导致患者对自我形象的迷茫,因此对造瘘后的患者实行精心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的生理、心理、自我认知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自从2010年以来,我科病房依据大肠癌患者造瘘术后的护理要求,结合患者的身心需求,对19例患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其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我科2010年10月以来收治的大肠癌且均施行腹壁结肠单腔造口的1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41-78岁。其中直肠癌13例,结肠癌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癌症的确诊,对患者而言是严重的心理打击,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针对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特性、性别、年龄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鼓励,安慰,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的后续医疗活动。护理人员客观的向患者介绍所患疾病的基础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腹壁造瘘对以后生活的影响,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提前对造瘘后排便习惯将改变做好心理准备。

2.1.2 术前准备。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少渣的饮食,术前3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术前1天协助医生对患者的腹部造瘘口进行定位,瘘口除依据病情、手术方式来确定外,还要考虑患者术后护理的方便。

2.2 术后护理。

2.2.1 瘘口护理。一般于术后2天,肠蠕动恢复后,开放造瘘口。需要注意观察瘘口的血液循环状况,肠黏膜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为粉红色,有无变深、发紫、坏死的表现,肠粘膜有无水肿、出血、渗液,流脓等。

2.2.2 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术后给造瘘的皮肤创口换药,以碘伏、酒精棉球由内到外清洁皮肤,注意不触碰瘘口的肠粘膜,避免肠粘膜受到刺激,在瘘口未开放前以石蜡纱布覆盖创口,防止感染[2]。术后由于排便习惯尚未建立,尤其术后1周常有稀薄粪液、肠道分泌物的溢出,刺激瘘口周围皮肤,引起发红、炎症。因此需要注意保持瘘口周围皮肤的干燥、清洁卫生,每次排便后,清理干净排泄物后,以温水由内向外洗净瘘口周围皮肤,擦干水渍,涂擦软膏,以阻止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防止皮炎、湿疹的发生。

2.2.3 造口袋的使用。一般根据患者瘘口的大小、经济条件、舒适度来选择不同的造口袋,最好选用除臭,透明的一次性造口袋。指导患者或家属造口袋内有粪便时需及时清除,对成形的大便以软纸轻轻抓出,动作轻柔,切勿用硬物触碰肠粘膜,以免黏膜破损,感染。随后以温水清洗瘘口及周围皮肤后再套上造口袋。

2.2.4 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观察术后造口的恢复状况。术后常见造口周围皮肤的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渗液等,因此需要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及时清理瘘口的分泌物,以碘伏、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皮肤,保护创面,促进切口的愈合[3]。更换敷料时需仔细观察瘘口有无血液渗出,出血量的多少,观察瘘口的血液循环是否良好,肠粘膜的颜色,光泽度,若出现新鲜渗血,肠管颜色变暗,光泽度变差时,及时通知医师以便进行处理。同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早期表现,患者有不适时,尽快通知医护人员。为防止造口的狭窄,造瘘口开放后每日以手指对造口进行扩张,防止狭窄的发生。

2.2.5 心理护理。虽然患者在术前接受了心理护理并了解造瘘的知识,但大多数患者术后仍难以接受腹壁的造口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患者常有抑郁、自卑、绝望等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心理、社会、伦理知识的培训,分析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绝望、抑郁的负面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以放松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逐渐接受造口。尽管随着肿瘤理论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大肠癌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5年生存率在逐渐增加。但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大肠癌术后患者对自己的远期生存,生活质量的保障存在着焦虑、担心,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阅历等方面,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情况,病检结果等为患者提供远期生活质量的评估,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建立对以后生活的信心。

3 结果

本研究19例行造瘘术后的大肠癌患者,2例发生术后瘘口周围皮肤的炎症,通过清洁皮肤,及时消毒换药,涂擦氧化锌软膏的处理,炎症得以控制。剩余患者瘘口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3天。患者对护理工作均表示满意。

4 讨论

大肠癌手术对患者的机体是重大的打击,而手术施行的腹壁造瘘,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对患者心理的冲击不亚于手术的创伤,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患者的心理状况,为患者做好心理疏导,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术后协助医师观察造口的血运状况,及时的发现并做好瘘口及其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持创口的干燥、清洁,避免分泌物、排泄物对皮肤的浸渍,防止感染和炎症的发生。还要教会患者清理瘘口粪便,学会瘘口护理,更换造口袋。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注重饮食调理,减少多渣、产气食物的摄入,保护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完成身、心、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书艾,范章云,陈俊霞,等.和谐-互动式护理模式在肠癌造口患者术后身心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39-40

[2] 包学红,白桂莲.直肠癌肠造瘘术后的护理指导[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09,11(1):49

[3] 史明芬,马晓杰.直肠Miles手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27

上一篇:浅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35例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