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4 12:58:53

浅析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体制的日益健全,财务分析报告作为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手段,让企业管理者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分析报告人员要关注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局限性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提高财务分析报告质量。本文笔者就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供业内人士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财务分析报告 撰写 局限性 应对措施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要求能够简单明确地反映出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让报告使用者和决策层能够准确领会和了解报告资料和数据,以便为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要撰写出有深度、有高度、有实际应用的财务分析报告却并不容易,明确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并采取应对措施,写出能够真正概括并反映出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资金运作等问题的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及时反映问题

通常来说,财务分析报告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报告,应该在每个月、每个季度和每年末的下一月10号之前将财务分析报告交至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一般为管理者),以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但是在我国各企业实际财务工作中,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财会人员信息收集局限、财务信息反馈不及时、财务活动突变等原因,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提交时间往往拖延至中旬甚至月底,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使得其披露的相关信息可能变得毫无价值,无法为企业决策层、管理者、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参考服务。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整体结构及经营方式的不断复杂深化,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众多投资者将逐渐占据市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要地位,依据财务分析报告做出的经济决策也变得相应复杂,这种大环境对企业财务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更多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凸显。简单来说,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有效实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针对性不强,不能透彻地揭示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将财务分析报告看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他们总是有这样的感觉,财务分析报告往往撰写花费的时间长、提及的数据和内容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或者是决策者真正需要的数据资料太少,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成为一纸空文。

二、应对措施

(一)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

阅读财务分析报告的对象有很多,应该根据信息接受对象的不同来确定出不同的报告主体和范围。比如,如果企业财务部门领导需要阅读的财务分析报告,就要尽可能地写的专业一些;而如果是提供给其它部门的领导,就要尽量简单易懂、深入浅出。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分析人员在撰写报告时也要准确掌握好整体的分析层次和框架结构,以便满足不同层次阅读者的需求。再者,要根据报告分析范围的不同来控制分析的详略,比如,分析的范围如果是二级公司或某一部门,就要细化、具体地进行分析;如果是从整个企业或者是集团公司来分析,就要力求简洁精练,不能细数所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二)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

专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往往会有很多的内容,篇幅也会很长,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决策者来说,他们需要使用的会计信息并不是罗列出来的全部内容,那么此时如果报告内容过多则显得无益。财务部门的人员在写财务分析报告前尽可能与领导沟通交谈,了解和提炼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撰写方法,使得财务分析报告最大程度地发挥决策参考作用。

(三)要理出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

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一般为:目录——总论——重要提示——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其中报告的“目录”简明报告分析内容及页码;报告的“总论”是将本月或者本年度的重要指标进行总体概括,该部分的语言一定要凝练、简明,力求点到为止;“重要提示”就是针对报告中需着重关注的问题或新增内容进行的简单说明,目的是能够引起阅读者的重视。以上三部分是非常必要的,目的主要在于让阅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财务报告的整体认知和重大事项的准确了解,其中 “重要提示”必须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的页码,以便阅读者进行快速查找。“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改进措施”在对上期报告执行情况进行追忆总结的同时,对本期报告中的问题进行集中阐述,将散碎的问题集中提炼进行处理。“具体分析”是财务分析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对提出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具体、重点分析,该部分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整个报告的档次和质量。

(四)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

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手法或者分析原则有三种,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分析要从问题——原因——改进措施为原则入手。因为财务分析报告的真正作用不在揭示反映问题上,而在于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真正做好“财务参谋”的重要工作。

分析具体问题时要在重要性原则和交集原则相结合的方法下披露问题。重要性原则就是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重点分析的原则。交集原则就是在有多重分析指标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名,取排名前几的指标构成一个或几个集合,将其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交集原则并不能准确揭示出全部分析指标,所以此时还必须遵循重要性原则。在运用交集原则的同时,时刻保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而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也要有交集原则的思路。

问题集中点法。该种分析手法的理念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散分析,提炼出一系列的问题点,这些问题点好像是一张映射表,右边是问题,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每—个分析角度就可能映射出某个或多个费用项目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该种方法时,财务分析人员要着重培养自己快速准确判断本月可能出现相关重点的意识,还要培养从零散分析中提炼一至两个重点问题的能力。

(五)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财务人员除了搞好核算和数据分析外,还应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运作和发展,要准确把握企业的方针政策尤其是近期内企业重大的方针政策,在坚决贯彻企业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在报告分析中还要站在现阶段的角度,向未来方向迈进,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向导”的作用;还要尽可能多地企业所处的市场背景,也就是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要有敏锐的同行业竞争对手信息捕捉能力;所有的结论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勿轻易下结论。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带有结论性质的话语对报告信息使用者的影响非常大,不可轻易草率下结论,以免对企业决策者产生误导;报告分析的语言要尽量通顺、流畅、凝练、简明,避免罗嗦重复和口语化。

三、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报告编撰还存在不能及时反映问题、针对性较差,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局限性,但是只要确定财务分析报告的主体和范围,有针对性地提炼报告内容,构架明晰的分析线条和整体框架,采用有效的分析手法,并注意报告撰写过程中的一些其它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提高财务分析报告质量,使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服务。目前,笔者了解到有些大型企业已经就上述问题采取一些措施,以提高财务分析的可利用性,如开展周分析,每月初月度快报等等,都是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庄芝茗.浅谈如何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J].中国经贸.2009

[2]王红锦,梅琳.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3]席艳荣.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上一篇:零售企业财务管理分析 下一篇: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方面的工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