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抗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4 12:41:24

左氧氟沙星抗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本世纪70~80年代初,结核病的发病、患病曾降低到较低水平,但自80年代中期因种种原因导致结核病疫情迅猛回升,其中危害最大、预后最差的两种情况是HIV/AIDS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增加,引发了结核病较高的死亡率、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传播,特别是AIDS患者中暴发流行,给结核病防治带来灾难性挑战。不断开发和应用有效抗结核新药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喹诺酮类药物其有抗结核作用。氧氟沙星(OFLX,O)在我国抗结核的应用已10多年,左氧氟沙星(LVLX,V)是氧氟沙星的L型光学异构体,抗结核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故笔者以含左氧氟沙星方案为治疗组,临床观察评价LVLX的抗结核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经细菌学确诊痰菌阴性、胸片证实肺内有活动性病变的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64例,年龄l8~70岁。体质量40 kg以上,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及矽肺、糖尿病、癫痫等重要并发症。非孕妇、吸毒、药瘾者。

1.2 分组与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方法将患者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HRZV/4HR。对照组2HRZ/4HR。药物选择:利福平(R),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异烟肼(H),西安利君制药股份公司,吡嗪酰胺(z),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左氧氟沙星(V)杨子江药业有限公司。药物剂量与方法每日剂量:H 0.3 g,R 0.45 g。以上两组性别、年龄构成、病灶范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痰菌阴转率观察的64例患者均在治疗前痰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连续3次,疗程中每月末痰涂片,PCR检测连续3次。第6月末菌阳病例继续服药l月并行痰PCR检测3次。满疗程时活疗组的菌阴率为93.75%,与对照组(75%)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痰菌阴转情况

组别例数痰菌阴转例数及阴转率(例,%)

1月末 2月末 3月末4月末5月末6月末

治疗组3216(50.0)22(68.8)26(81.3)27(84.4)29(90.6)30(93.8)

对照组328(25.0)14(43.8)18(56.3)20(62.5)22(68.8)24(75.0)

P值

2.2 病灶及空洞改变 于治疗前、治疗2、4、6月末摄胸片各1次,每次胸片均记录病灶部位、范围、空洞个数,直径(cm),多个空洞合计直径。对平片可疑空洞者行胸部CT检查。病灶变化评定方法分全吸、显吸、稳定、不变和恶化。依照1982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以全吸加显吸为显效。显效率治疗组90.6%,对照组6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所有观察病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为12.5%,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省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4/32)对照组9,4%(3/3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胃肠道反应2例,肝转氨酶升高1例,静脉炎1例。对照组转氨酶升高2例,关节疼痛1例。

表2

两组间病灶改变情况(例,%)

治疗时间全吸显吸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

2月2(6)1(3)3(9)2(6)

4月6(19)4(13)9(28)5(16)

6月17(53)12(38)12(38)10(31)

注:P

3 讨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在以喹啉酸为母核的骨架上的6位引入了氟,7位上引入了哌啶基,增强了药物与DNA旋转酶的结合力和对细菌膜的穿透力拉J,后来又在吡啶环上加入烷基衍生物,以提高药物的脂溶性并增强了抗菌活性,如氧氟沙星是在毗啶环的氮上引入了甲基。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异构体,是通过作用于细菌的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Ⅱ),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达到抗菌作用。其活性是右旋体的8~128倍,水溶性是氧氟沙星的8倍。具有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进食不影响吸收、半衰期长等特点[2]。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感染疗效确定,并且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笔者将其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与未用左氧氟沙星的对照组比较,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8%、78.2%。病灶吸收率为90.6%、68.8%。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2.8%、87.5%,且毒副作用少,说明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含有左氧氟沙星的化疗方案是治疗肺结核的一种新方案,左氧氟沙星是治疗肺结核的又一新型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中华结核和呼吸系疾病杂志,1982,6:381-385.

[2] 方向群,刘又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124-1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676例临床探索 下一篇: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