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

时间:2022-10-24 11:19:1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是十分重要的,音乐课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师应针对当前学生的德育特点,遵循德育规律,发挥音乐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

音乐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艺术之一,音乐教育要通过音乐表达的真善美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德育不能说教,而是应该在教学中无痕渗透。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是一种集体生活,学校生活的各种集体环境需要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的精神,为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而做出贡献。通过音乐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增强主人翁意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1.以音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情感。音乐是以其优美的曲调、旋律影响人,以歌词中的一定意义感染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合适题材,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培养他们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情感。例如,《稻草里的火鸡》这首儿歌,节奏明快,内容浅显易懂,又蕴含着一定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教唱时,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中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分组表演,一部分学生根据歌曲拍打节拍,一部分学生根据音乐的内容和节奏进行角色扮演,“同心协力”合作抓火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拍打节拍时自觉地与他人进行协作,在抓火鸡时需要伙伴的团结,使学生无形中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

2.以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情感。活动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音乐课堂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合唱、合奏、音乐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我们都是好朋友》这首歌时,笔者根据音乐的主题,开展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程序一:创设学生的生日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为过生日的同学制作卡片,说祝贺语,通过活动,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程序二:在音乐的情境中,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跟着音乐一起歌唱、跳舞,在活动中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自觉产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在音乐课堂中,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走出自己心中的小天地,主动融入到集体的环境之中。

二、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

音乐是重要的教育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发挥音乐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对学生教育中,音乐可以发挥重要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1.挖掘音乐背景知识,增强主人翁意识。音乐是艺术家进行丰富的艺术创造的结果,蕴含着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题材,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特别是对于学生,由于地域归属感的模糊容易出现主体意识的缺失,通过音乐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怀,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学习《长城谣》这首歌曲时,笔者首先收集歌曲的背景材料,以多媒体展现出来。日帝侵略了东三省后,大量的关外人民背井离乡,在这种背景下,歌曲表达了苦难大众要打回关外去,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主题,树立热爱家乡、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并自觉树立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感。接着,让学生合唱歌曲,在歌唱中,提升对歌曲主题的感悟,提高主人翁情感。

2.挖掘优秀音乐的丰富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现行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优秀题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对学生德育的效果。例如,在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时,笔者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雄的王二小,面对敌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对日本侵略者的冷酷、残忍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歌唱,将自己对英雄的崇敬、对敌人的痛恨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音乐体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信念,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上一篇:关于提高后进生综合素质的方法 下一篇:湖北省随州市的“大科室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