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读知意,用说理路

时间:2022-10-24 11:07:00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读”和“说”是语文教学中训练的内容,数学教学则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应重视“读”和“说”。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和“说”既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工具呢?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读”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这句话道出了“读”的重要性。现行小学数学教科书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还是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祖国国情及发展变化的窗口。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和数的读法、写法时,教科书中提供了如下文字和数据:“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1万、1271万和1268万。到1996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211210000人。”“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9000万吨,钢材产量为46500万吨。”这些数据的“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的读法,而且使学生从中了解了自己国家的国情、国策及发展变化。还可利用教科书里提供的一些数据、文字的“读”,使学生了解动物、植物生长、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和学生年龄大小、学生成绩的高低等采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不但使学生学得了有关数学知识,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避免了数学教学单调、枯燥无味,同时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二、“说”是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的一种有效手段

“读”是“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为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打好了基础。

如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还应让学生把算式及运算的顺序用文字“说”出来。用文字“说”算式及运算顺序时,教师要有意让好、中、差学生分别说一说,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说出为什么不能这样“说”而应那样“说”。这样反复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做好了铺垫。

比如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一题时,教师在学生读题后,让学生思考,“说出这道题求的是什么?要求“商”应知道什么数和什么数?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知道吗?应根据题中的哪个条件求?如果算式列为“45+39÷45-39”,符合题意吗?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怎样列式才能符合题目的要求?这样让学生反复“说”,既让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提高了解题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类似的实例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学生掌握了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素质就会得到快速、全面的提高。

上一篇:浅谈何小亚的问题解决模式 下一篇:张扬个性,体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