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者与拾者:法律和道德的新尴尬

时间:2022-10-24 08:06:20

失者与拾者:法律和道德的新尴尬

2007年5月14日,安徽省临泉县的张平在阜阳市搭乘一辆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由于急着办事,付了车款便离开了。几分钟后,张平才想起装有8万元现金的黑色塑料袋还放在出租车上,而此时的出租车早已不见了踪影,张平又没能记下出租车车牌号。无奈之下,张平立马来到阜阳交通广播电台了这样的寻物启事:8万元现金丢失,提供有效线索者奖励2万元,主动归还者奖励3万至4万元。启事播出后的第二天,张平接到出租车司机的电话。司机说,他愿意按照张平在广播中播出的启事将这笔钱交还给他。电话中,双方约定了见面商议事宜。见面后,张平表示,愿意拿出一定数额的钱用来酬谢,同时“请对方吃饭,交个朋友”,但就是没有说出具体酬谢金额。张平的提议被否决,对方执意要张平兑现承诺,拿出3万元酬金才还钱,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张平只好答应对方的要求。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张平虽然表示会兑现承诺,但没有具体说出他愿意拿出多少“数额”;拾款司机则表示,拿不拿这笔酬金无所谓,关键是对方要讲诚信。

无独有偶,2006年12月31日下午2时左右,晏女士和丈夫高先生拿着用塑料袋装的19万元现金,在长沙市区星沙一桥附近拦住一辆出租车,前往开福区交警大队。出租车开至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附近时,高先生示意停车。当高先生与妻子一前一后下车、走出几步远后,才记起装着现金的塑料袋(里面还有高先生的工作证)遗忘在出租车副驾驶位的前台上。回头寻找那辆出租车,车早已开走了。“当时我多么希望那位好心的‘的哥’及时跟我联系,但几天过去了,我们并没有盼到前来归还失款的出租车司机。”谈起当时的情景,晏女士心存遗憾。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交警、市公用事业局等部门寻求帮助。同时,他们还找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播放遗失启事,并表示愿意付给拾金不昧者3万元酬金。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频道随即开始免费、滚动地播放遗失启事,同时《长沙晚报》等当地媒体也都伸出援手,协助失主寻找失款。启事发出后,一名男子打电话到湖南电台交通频道,他表示愿意把拾到的钱由电台转交失主,条件是失主兑现承诺支付3万元酬金。

面对失而复得的19万元,晏女士和丈夫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坦言,悬赏3万元本意是想奖励拾金不昧的人,而这名司机经过这么多天才交还这笔钱,很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也可能是害怕公安侦查,并非完全出自真心。

在现实社会中,类似之事还有很多。那么,拾者和失者到底该怎样面对巨款的拾与失呢?笔者认为,这涉及一个人如何做人与处世的问题。

作为拾者,应该不会忘记从小就会唱的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拾金不昧也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拾得别人的钱物理当毫不犹豫地交还,能够联系上失主的应当直接交还,不能及时联系上的,也应当交到派出所或者自己的所属单位,让派出所或单位与失主联系。与此同时,作为钱物“失而复得”的失者,也理当具有最起码的“感恩之心”。哪怕一封感谢信、一点点的酬金都代表你的心意;倘若预先承诺了酬金数额就该一诺千金,如数兑现。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人不能背信弃义,何况面对的还是自己的“恩人”。

对于“张平悬赏事件”,安徽金宇律师事务所主任评价说:“法律程序上出现失当,信任上出现危机。”他说,拾款司机必须把原来的8万元全部返还给失主,才算履行全部义务,之后可以要求失主支付其承诺的赏金,预先扣除3万元的做法明显不妥。对于失主来说,当司机完成了归还全部失款的行为后,他应该兑现承诺。

另有一则旧闻:符某姐妹二人都是海口某宾馆的服务员。2005年2月8日上午,妹妹在宾馆收拾房间时,从床头柜与床的夹缝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钱包,打开后发现钱包内有3700多元现金和一些债券及银行卡等物,妹妹就立即找来姐姐询问该怎么办。姐姐当即表示找到失主,还给人家。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男子来到宾馆8楼,要求还在收拾客房的符某姐妹打开806房,称自己有东西在房间没有拿。男子把房间的抽屉、衣柜等找了一遍后,话也不说就往外走。妹妹问你是不是昨天这个房间的住客、丢了什么东西?男子这才着急地说钱包不见了。于是妹妹就说她收拾房间时捡到了钱包,并叫来姐姐一同与这名失主对皮夹内的钱物进行核对后,将皮夹完璧归赵了。失主见钱包失而复得,高兴万分。据失主称,皮夹内钱物共值二十余万元。接着,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失主允诺将改日亲自送锦旗来表扬姐妹俩。但后来,失主却一直没有出现……符某姐妹表示,身为宾馆服务员,拾到财物后交还失主已不是第一次。自己虽不是为得到表扬而拾金不昧,但拾金不昧后能得到一点表扬毕竟是件让人振奋的事。

阜阳交通广播电台总监张哲说,在其从业生涯中,遇到过许多拾金不昧的事情,也遭遇过一些“拾金而昧”的现象;看到了一些失主缺乏感恩之心,也发现一些拾人钱物者的自私和冷漠。她举例说:曾经,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在拾到十余万元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即交还失主。可失主在口头表示了一番感谢后,迅速离开,让耗费了相当精力的出租车司机,在很长时间里感到怅然。也有相反的例子,一位乘客不慎丢失两万元救命钱,虽经多方寻找,但是,拾款的出租车司机始终没有出现。还有一些失主在遗失相关证件和钱财后公开承诺,只希望拿到证件,钱财就不要了。然而,当出租车司机前来送还遗失物时,失主却又反悔,不仅要证件,而且索要钱财,让不少出租车司机十分难堪。

即将实施的《物权法》明确规定:“拾得人占有丢失的钱物是违法的。”同时还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其实,法律和道德并不矛盾。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大多数人在捡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时采取的积极态度都是相同的。在加拿大,2007年2月初猛龙队与马刺队的一次比赛后,多伦多猛龙队的主教练卡特不慎将钱包丢失,钱包内有5000美元现金以及卡特所在酒店的房间钥匙。61岁的家庭主妇露娜捡到钱包后,按照酒店钥匙的提示,将钱包还给卡特。卡特为了表示对老人的谢意,执意付给老人1000美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钱物,一些拾者和失者却往往经不住道义和良知的考验。对此,笔者只是希望,拾者在拾得别人钱物的同时,别丢失了自己身上本该具备的美好东西;失者也别在找回钱物同时,又丢失了起码的做人准则。

上一篇:吴克群:非自我而不为 下一篇:拒绝物化排行榜是大学应有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