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的良师益友

时间:2022-10-04 10:57:47

1985年,我从基层调到省直厅局,担任专职团委书记。在机关干部序列中,是无职无权的“小萝卜头”,我自称是“兵头将尾”。面对学历层次高的青年群体,面对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团干部队伍,如何团结带领青年搞好团的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我担任基层团委书记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在机关党委领导的支持下,团委订阅了《时代青年》,我刚踏进团委的大门,便结识了团省委的《时代青年》。

《时代青年》是我团干历程中一位很重要的指导老师。《时代青年》积极宣传党对共青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理论、思路和方法。每期刊载的文章及工作亮点,我必耐心阅读,重要文章裁剪保存。博采众长,我在学习共青团工作业务知识及经验基础上,渐渐形成了“围绕我单位中心工作和青年特点,积极开展团的活动”的基本思路,并将其作为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我所在的省局是业务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单位,机关青年不仅知识层次高,而且建功立业的意识非常强,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最大愿望是帮助他们为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为了适应青年的需求,根据共青团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团委同志主动向各方面领导反映青年的良好愿望,并积极和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987年,省局设立了青年科技基金,专门支持青年的科研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举办英语培训班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共青团工作也是如此。为培养和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我在学习《时代青年》刊登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研讨会,努力提高青年在科研和其他业务工作中的辩证思维能力,为了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团委组织开展了“立足本职工作建功立业”系列活动。这些工作既得到单位领导和上级团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受到了青年的欢迎。有些经验还被介绍到湖南、江西等省直机关。1988年和1990年,我局团委两次被省直团委评为先进团委,1989年,我被团省委评为模范团干部。1992年初,省局领导提拔我转任其他岗位。在我担任机关团委书记的时间里,《时代青年》始终伴我左右,从工作思路到组织具体活动的技术和技巧,均及时给予我指导和帮助。

《时代青年》是我在团干历程中充分信赖的益友。“兵头将尾”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诸多的艰辛和苦辣。有时费尽心血组织的活动,参加的青年却寥寥无几,向单位领导反映青年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引起领导的误解。最困难的是团的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向领导申请,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不符合团干部应具备的艰苦创业的品格。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我与负责基建部门的领导协商,将原定的由社会民工干的搬运钢筋的重体力劳动,改为由单位团员青年承担。炎炎烈日下,我和团员青年一起,用手推车将沉重的钢筋盘从仓库搬运到卡车上。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浑身酸痛发软,饭都不想吃。为了丰富青年活动,找朋友帮忙,利用当时石油价格双轨制,用计划指标冲抵租车费用,组织青年到外地参观学习。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想诉说,与家人诉说,帮不上忙反而增加家庭负担,与朋友诉说感觉无味和琐碎,与团干诉说担心影响工作情绪,与领导诉说显得懦弱。我便向《时代青年》诉说了我这个“兵头将尾”的感受,见到飘着墨香的文章,我的酸甜苦辣全部释放到大自然中,感到浑身的轻松和惬意,从此,我显得更加坦然和成熟。

离开共青团工作岗位已经近20年了,我也已近“不惑之年”,然而《时代青年》这位良师益友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给我的智慧和勇气,让我受益一生,终生难忘。

上一篇:最健康食品排行榜等 下一篇:吴克群:非自我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