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行动力?

时间:2022-10-24 06:12:35

如何更有行动力?

总觉得学校管理工作需要有强烈的行动力,可是杂事太多,总是阻碍着我们。

如何把杂事变成行动?这一篇文章或许可以跟您分享“如何更有行动力”的一些经验。

1.明确地描述一个待办事项

写下一个待办事项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比如我想要去拜访一位课程专家,就在清单上写下:

“拜访课程专家”

后来我发现,一整天过去了我还没完成这件事,于是我修改了对这个待办事项的描述:

我先查看了一下日程表,发现当晚是空闲的。

同时想到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准备个小礼物比较好,就带一本我的书吧。

“明天早晨9点给课程专家打电话,约他晚上7点在雕刻时光咖啡馆见面,并准备《小强升职记》”。

第二天,这件事顺利搞定了。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行动力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我对要做的事情更加明确了,仅此而已。

2.调整出良好的精力和情绪

怎么调整出良好的状态呢?跟大家分享一些小经验:

中午小憩15~25分钟。

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休息的时候要切换状态,比如站起来走走、做做拉伸、扭转动作。

每周做2~3次运动。

保证7小时睡眠。

不暴饮暴食,特别是中午。

3.脑袋里有结果图像

结果图像是什么?就是任务达成时的那一幅幅画面。

拿“完成课题的汇报ppt”举例:

审核通过。

汇报现场,领导抛出一些问题,我一一做了答复。

我要感谢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伙伴。

通常我们拿到一个待办事项立刻想的是:“怎么做”(HOW),但其实大脑首先需要的是“为什么做”(WHY)和“做什么”(WHAT)。

4.做事之前看看资料是否齐全

很多人在做事过程中才发现缺少一些资料,准备资料的过程就影响了行动力和效率。

比如:我要做一个“教师年终绩效表”。你可以对比下两种方式的效率:

1.埋头苦干的时候才发现需要A某、B某、C某提供给我一些数据,这时候我分别给她们打电话,然后等待她们的邮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可以穿插着做点别的事情,但心里老挂念着“教师年终绩效表”的事情。

2.准备做汇总表之前我发现需要A某、B某、C某的数据资料,这时候我分别给她们打电话,然后开始埋头苦干,等收到她们邮件的时候,也差不多到了需要她们数据的部分。

5.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

拿写论文举例:

方向选好,开始写论文的第一只拦路虎你猜是什么?

标题!!!

你在一篇文章的标题上纠结了多久?

准备ppt的时候,你花了多少时间在“选择最漂亮的ppt模板”上?

准备演讲稿的时候,你花多少时间在“一个完美的开场”上?

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开始之后,又有多少次因为一个突然的灵感或偶然的发现,把“完美”、“漂亮”的开始替代?

所以,小强强烈建议有一个烂开始,或许基本搞得差不多之后,那个你想要的“开始”,会自己浮现出来。

6.多做有热情的事

每天做不情愿的事情,是在透支行动力,是在琢磨着怎么自己骗自己。这样的行动力总有上限,也很危险(比如过劳死或者人格分裂之类)。

能否用有热情的事来中和痛苦?就像用水灭火一样?可不可以每天、每月、每年留20%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想想怎样可以增加做喜欢事情的时间?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7.加强积累经验

大家都认同积累经验的重要性:经验越丰富,做事越轻松,越游刃有余,行动力强自然不在话下。

比如如果你经常组织老师的培训,那么以我的经验,有两种积累方式:

被动积累:组织完一个培训项目,就算我不想积累经验,我也会积累一些经验,比如老师的通讯方式、学员们的反馈、自己的沟通技巧之类。

主动积累:组织完一个培训项目,采取些措施有意地积累一些经验,比如:团队内的检视会,共享一下彼此的收获和经验,花15分钟的时间,写一下自己这次做得出色的地方,和可以再提高的地方。

(当然,被动中也有主动,主动中也有被动,为了不把问题搞复杂,请允许小强忽略这个部分)。

显而易见,被动积累是在做加法,主动积累是在做乘法。

哪一个积累的更快,更容易让你升级,可想而知。

上一篇:《云朵面包》 下一篇:三年班主任,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