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4 05:10:57

略谈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民族民间歌曲仿佛是一个浩瀚的音乐海洋,不仅数量巨大,其内容也是博大精深。中国民歌历史悠久,而且民歌所表达的文化精神,更是最直接表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生存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水平。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被大力弘扬的今天,民歌更应该作为民族的一块瑰宝被努力传承下去。对幼师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老 师也就有义务和责任将声乐融入到教学之中,将民歌所包含的音乐内涵和文化精神传授给当今的学生。这对于即将走上幼师岗位的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民歌;幼师;声乐教学

民歌即民族民间歌曲,是一种不仅用来听的音乐,更是需要用心来感受内容的一种歌曲。民歌的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更是将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都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1]。民歌与我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历史悠久绵长,贯穿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将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完全覆盖,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音乐,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精神的浓缩。所以,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这种文化必须应该被努力的传承下去,声乐教学老师也有责任将民歌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即将成为幼师的学生熟练掌握,以便更好的传承下去。

一、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民歌自身的发展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歌曲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而代表本土特色的民族民间歌曲所生存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生存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民族民间歌曲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民歌是一种一脉传承且长期保持不变的文化歌曲。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而民歌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这种农耕的社会生活背景,与人民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交往方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2]。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民歌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慢慢演变。民歌在古代的功能众多,有祭祀、婚嫁,祈雨,或者单纯地被农民传唱以此消除耕种疲劳的作用。但是随着历史变迁,如今的民歌却萎缩成功能单一的娱乐性歌曲。

除此之外,随着渡船、祈雨等生活方式的消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民歌也就随之消失。除了一些生活方式的消失,还有另外一些生活方式在日渐转变,例如婚嫁,祭祀,都不再沿用古代的仪式,而是选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方面的民歌也随之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二)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学生不爱学

随着流行音乐逐渐成为音乐界的主流,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甚至直接进行了忽略。很多学生认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太土”,加上这些歌曲的发声技法很难掌握,文化内涵也难以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幼师学生学习民间民族歌曲的热情。

2.学生学不好

民歌大部分是农民即兴创作,加上民歌的历史文化悠久,很多民歌都是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才能保留下来[3]。所以,很多民歌都没有正规的学习资料,导致民族音乐的教材稀缺,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演唱风格,不能掌握音乐精髓,也就限制了学生歌唱技能的提高。

民歌与现在的流行音乐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很多幼师学生甚至都没接触过这种文化,也就没有办法掌握到民族歌曲的韵律和风格,不能正确的咬字吐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民歌的学习。

3.民族声乐教师资源稀缺

对于幼师的民族声乐教学主体是学生所在的音乐学院,从目前来看,除了特定的民族学校,大部分学校的音乐学院,从事民族声乐的教师比例都处在一个极低的状态,要远远少于美声声乐的教学老师,这就导致了粥多僧少,学生不能全面的接受民族声乐教学的局面。

二、民歌对于幼师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被大力弘扬的今天,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也应该被努力的传承和发扬,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这种传统文化。幼师学生毕业后就会走上幼儿教师的岗位,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责任。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应该从孩子抓起,如果不抓好幼师的声乐教学,不提高幼师在民族音乐方面的造诣,这种传统文化就会慢慢流失消退。

除此之外,民间民族歌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其文化内涵更是博大精深,让幼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歌唱技巧,更能学习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更加容易产生时代认同感。

民歌在幼师声乐的教学中如果能被广泛推展开来,不仅让幼师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能够得到双重提高,更让中国的文化能在我们的下一代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加强民歌在幼师声乐中教学中的策略

(一)拓展幼师声乐民歌教学的资源

如果要加强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解决资源问题,即充足的教材和完备的师资。众所周知,高校民族声乐教材极其匮乏,就算学生想学习民族民间歌曲,也苦于没有途径。民族声乐的教学不仅要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民歌的传统理论,更主要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加强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教材的缺乏,让学生不能准确掌握民歌的文化内容和音乐内涵,也不能掌握其演唱风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民歌的学习。同样,声乐教师的资源也及其重要,教师是民族声乐传承下去的载体,如果载体数量太少,传承下去的文化自然也就少之又少。

所以,学校可以同民间的民族音乐机构或者民族学校的音乐学院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争取让更多的幼师学生能够学习到民族声乐。除此之外,学校和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途径,让学生能够更广泛的接触到民族的声乐。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民歌学习观念

随着社会的快节奏的发展,很多产生于古代特定环境下的民族歌曲已经在逐渐消退,例如祈雨、上梁、渡船等,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在声乐的课程中也就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民族歌曲[4]。这个时候,老师更应该正确去引导学生的观念,端正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学习态度。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来引导学生对于民族歌曲的重视。

老师不仅要教会幼师学生学会民族歌曲,更要让学生会学民族民间歌曲,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并喜欢民族音乐,才能让幼师学生更能准确的掌握其精髓,在以后走上幼儿教师的岗位,才能正确引导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老师可以将一些经典的民歌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民间民族歌曲来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产生歌曲时的文化背景和地方特色[5]。例如,上世界五十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来到咱农庄》,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知道建国初期和人民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以及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场景。也可以通过民歌对唱来培养幼师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比如闻名至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师可以安排男女对唱,提高课堂上声乐教学的气氛,也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加强声乐教学和形体表演教学

幼师学生是声乐教学中的主要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从课堂上学习到民族声乐中的精髓,更要将这种文化传统完整的传递给下一代,所以,幼师的民歌声乐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6]。

老师在对幼师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时,应从两个部分分别着手。一是歌唱技能,二是形体表演。歌唱技能不仅是把握民族音乐的旋律,更要掌握其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民族歌曲的发音不同于流行音乐的歌词发音,民歌有着自己的韵律和风格特点,所以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训练幼师学生的咬字和吐字。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学会触类旁通,在以后的民歌学习中也能很快掌握到核心技巧。如果学生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老师可以从最简单的民歌开始着手,例如《编花篮》、《摇篮曲》等简单精悍的民族歌曲,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入门,后面的学习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一方面的形体表演,和歌唱技能同样重要。形体表演也是音乐表现的一种体现,准确到位的形体表演会将民族音乐的作品风格淋漓尽致,更加生动的展现出来。如我们大家所知,声乐是一种与表演有关的艺术,人们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去看。很多民族音乐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劳动中,所以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例如浙江的一首民歌《采茶歌》,就将茶农们采茶时的情景和喜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展现出来[7]。老师在声乐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将采茶时的情景用形体表达出来。这样就会让民歌更生动,更有立体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歌是一种会推动社会历史文化继续前行的力量。民族民间音乐,将上个世纪甚至更远的文化传播到我们这一代,我们更有义务将这种文化继续传播给下一代,而肩负传承和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就落在幼儿教师的肩上。所以在对幼师学生的声乐教育上面,老师和学校都要引起重视。民歌是文化之瑰宝,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让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音乐文化,都悠远绵长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黄海燕.浅谈幼师声乐教学中的范唱[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4):03-08.

[2]邢新田.浅谈中职幼师声乐教学中“情”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12-14.

[3]刘朗.幼师声乐教学新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0(S1):19-23.

[4]彭琦.黔鄂民间歌曲对比研究[J].音乐时空,2016(08):31-35

[5]邵铁夫.谈古俄罗斯民间歌曲[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04):08-11

[6]岳木果.浅谈景颇族民间歌曲的发展与创新[J].民族音乐,2012(02):23-26

[7]廖颖.羌族民间歌曲的情绪表达――基于《羌族民间歌曲选》的文献研究[J].音乐创作,2012(11):34-35.

作者简介:曾亚平(1981.08-),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

上一篇:新形势下华谊兄弟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对高职招生就业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