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电子技术发展

时间:2022-10-24 04:47:1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电子技术发展

[摘 要] 加入WTO后,我国IT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只有快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才能使我们能够从容面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竞争。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 竞争力 教育改革

1.我国的科技实力处于发展中国家中上水平,面临着严峻挑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论是按照国际发展管理学院,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大学科技国际竞争力的排序,还是按照中科院有关科技能力的排序,我国都位于多数发达国家之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主要的问题是: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比较弱,原创性科学成就较少,领衔的科技人才短缺,企业还没有完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机制和效力还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投入仍然不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的法律、政策、文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当今十分迫切的任务,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物质力、第一经济力;二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精神力、第一文化力。由于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具有内在的联系,包括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具备条件时的相互转换等原因,这两个方面是交互作用、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任何将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看法与做法、都是不对的。近代以来的科技史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科学技术的这两个方面,即物质力与精神力、经济力与文化力的辩证统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决定性因素的内在根据。特别是当代新科技革命兴起之后,这两个方面功能与作用的交互影响、促进更加明显,并且合

二为一,从而使得科学技术由工业经济时代只是生产力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上升为现代社会生产力中第一位的、根本性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对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还不断拓展和丰富精神文明的内涵。回顾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作用于人类心灵的教育、启迪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都是与科学技术的物质、经济功能与精神、文化功能的共同作用密不可分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技实力的提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3.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实现互动、互补、互利、互惠合作,有利于快速攻克企业的关键技术,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高校与科研机构希望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追求原始性创新,以自主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和企业为目标,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企业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创新成果能否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组织、管理层次,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效整合,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得以实现,企业的核心技术得以攻克。最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前者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后者则是自主创新成果的接受者,自主创新价值最终实现者,两者互补、互动、互利、互惠,紧密合作,实现从自主创新到实际应用。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使自主创新价值得以最终实现,因此,企业处于核心地位。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学研结合中应当甘当配角,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一切围绕企业的需求转。这方面,身处美国硅谷中心、支撑硅谷创新发展的斯坦福大学堪称楷模。斯坦福对硅谷的贡献举世闻名,它从不直接经商办企业,而是以先进的创新理念传播和优秀人才培育去促进硅谷的繁荣。我国大量的产学研合作大多遭受失败,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和科研机构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把企业放在核心地位,不够关心企业的需求,产学研脱节,甚至凌驾于企业之上。因此,。失败在所难免。我国亟待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在产学研结合中充分发挥科高校和研机构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必须在自主创新中准确定位,要发展研究型和研究教学结合型大学;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坚持市场导向,重视技术衔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落后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超过引进水平的技术,源源不断地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成为原始创新的源头,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教育内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指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进二步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无可比拟的创新人力资源,这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创新、创业和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舞台。帮助优秀人才树立敢为天下先,敢创大业的自主创新、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因此,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rr业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们从事IT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我认为要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课程设置需要针对IT产业的发展进行动态调整。

5.结束语

加入WTO后,我国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使我国IT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个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我们必须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许多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许多关键技术受到国外制约。因此,要突破国外在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技术的封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根本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增强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IT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快速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才能使我们能够从容面对这种挑战和冲击,从容面对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竞争。而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IT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只要各行业都能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一定能得到提升,也一定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洪伟,赵东风,余江.教育改革是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光学技术,2002年8月.

[2] 丁洪伟,赵东风,余江,杨志军.关于高校信息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11月.

[3] 赵东风,余江,丁洪伟.Ⅵrl'O与创新型IT人才培养战略,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年11月.

上一篇: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职校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