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让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

时间:2022-10-24 04:09:49

循序渐进,让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

【摘 要】作文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调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各层次学生乐学乐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观察;模仿;创造;写作特色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活动,作文本应顺其自然,然而如今的孩子套话、假话随口而编,作文变得空洞无味。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谈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怎么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从小处着手,学会观察生活的每个细节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不就说明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吗?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他的现实生活。

(一)掌握观察位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常用的观察点有:一是静点观察,有平视、仰视和俯视。二是动点观察,有由近到远,由下到上,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或反之。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了解和认识生活。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孩子从传达室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学校里楼房崭新,花草艳丽,树木葱郁,从而激发对校园美景的热爱;也可以站在操场上,从身边同学入手,写同学们大课间时候展现的无限活力,来感受生活的快乐。

(二)在观察中感受生活

观察有感,观察有情,这就是感受。观察生活时有无感受是写好成文章的前提。有感受才有写文章的欲望,只有感受独到,才能写出脍炙人口,耳目一新的文章 ,因此,感受十分重要。

我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生活看来是平凡的,但是你必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它的不平凡之处。这时,你必须抓住这些感受,再以你的童真,像一个画家、一个诗人、或者一个艺术摄影师那样,去捕捉、采掘和发现这些感受中的美点、闪光点,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趣,发现其中的哲理。这样,就使你的感受在审美的层次上提高一步了,写作的冲动也就产生了。课文中,有不少这样的典范,例如,春天来了,你发现笋芽儿勃发的生机,触发你对生命的歌颂;同学间的一次小矛盾,引导你对友情的珍惜。

(三)在观察中引发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联想和想象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观察深入与否,决定于知识的丰富与否。作文时浮想联翩,可以使文如泉涌,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没有联想和想象,则文思枯竭,无话可说。

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自然、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用耳朵听取各种语言,聆听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律动,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丰富,充实知识,陶冶情操。例如,当听到春天第一声鸟鸣时,我们会联想到桃花涨红了笑脸,柳树姑娘正在沐浴着春风翩翩起舞,叮叮咚咚的小溪流中,鱼虾正在欢快地嬉戏,还会想到农民伯伯正在田间插秧……联想,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从模仿着手,加强写作的基础知识训练

(一)重视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遣词造句是学生写话的基础,而我在指导学生用词造句时则注意克服过去那种单纯的为作业而造句的思想,而是从词的使用范围、造句的选材、常用词造句等方面进行练习。如用“宽阔”这个词造句,它的使用范围是:宽阔的路,宽阔的厅堂,宽阔的球场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遗词造句能力不断提高。

(二)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高年级的学生已接触“修辞手法”这个意义范畴,在文章中能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写出来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而且文章的主要内容会表达得更好。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描写正午时,天安门广场人多的情景:“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己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同学们都没见过三十万那么多人的场面,没见过那么多红旗迎风飘动的情景。文中用了“成了人的海洋”,就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安门广场上人很多,就像宽广无边的大海。用“海上的波浪”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红旗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还有“雷鸣般的掌声”用“雷鸣”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三、从简到难,培养学生创造性写出自己的特色

(一)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立意水平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事物,学生往往只注重正面去理解,而忽视了反面,缺乏辩证思维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审题立意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章主题的鲜明性、深刻性、创造性。

如对鹅卵石,有的同学从正面赞扬它的曲线美、光滑美、色彩美,说它“五颜六色天然秀,光洁圆润胜明珠”;有的同学从反面贬斥它圆滑世故,说它“潮涨进三步,潮退滚回去,翻过来一副面孔,滑溜溜深得处世之窍”。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使观点出人意料,极富创新闪光点。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拓宽学生写作创新空间

学生作文“千文一面,偷梁换柱”现象普遍,这往往是思路难打开的结果。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写作思路作多角度扩展和深度的挖掘,寻找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写作素材。其方法就是根据作文要求给定的信息分项发散,占有与文章有关的大量材料。

(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构思

“文似看山喜不平。”好的文章应情节动人、精于构思,这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像力又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其方式有,一是结合学过知识进行再造想象。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象《二十年后回故乡》、《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希望……》等作文,让学生学会假设、推理、想象、开拓他的想象空间,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写作重在积累,关键在创新,每一个学生如果平时能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那就不愁写作时无物可写,无情可感了。

上一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翻转课堂”教学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