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水险

时间:2022-10-24 04:05:10

风险与水险

航运保险通常被称为水险,与台风保险的“风险”构成了有意思的两个概念。而并非巧合,在台风中,渔业、农业之外,交通运输业也是休戚相关的主要行业之一,航运业更在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之列。

台风下的航运保险,是水险与“风险”的交汇,而其本质是水险,它是最古老的保险品种之一,发展时间不可谓短,却仍有数道门槛横亘其前。水险能否为风中船只“保驾护航”,既受到当前航运险种种困局的限制,也将跟着航运业的发展,在未来有自身的空间和潜力。

大风之起,航运之殇

无论“麦德姆”还是“威马逊”,当我们把镜头对准一片狼藉的农作物、鱼塘,抢修着的电线杆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伤口在流血,那就是航运保险。

在海上遭遇台风造成损失时,货船较常涉及的有平安险和水渍险等。平安险可涉及的是,被保货物在海运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而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而水渍险除了包括平安险的各项责任外,还可负责被保险物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台风及台风所引起的海啸、恶劣天气等,便在此列。近在眼前的教训告诉我们,它可造成的损失,对“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铁路公路),水上游的(船舶)”都有影响,而潮湿和风雨尤其对“易流态化货物”船风险巨大。

去年夏天,一艘载满易流态化货物――镍矿粉的海轮“夏长”号就因台风“尤特”的影响,在珠江口海域沉没。据资料显示,这是“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第六艘沉没的万吨以上镍矿粉进口运输船。”

在这桩事故中,台风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灾难过后,遭受经济损失的航运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保险理赔,大概不幸中还有希望存在,重创后还有生机。有保险业内人士称,台风天气过后,航班延误险、车险和家财险的理赔是最多的,而台风的影响不仅仅于此,航运企业的保险,能否也达到前者的效果?

今年以来,航空、水运灾难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对运输行业本身的风险意识变得尤为突出。尽管风险意识存在,但降低风险的难题却也摆在人们面前。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风险集中、流动性强、难以控制成为三大风险难题。

就水运而言,除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共同风险之外,还深受本时期全球航运业低迷的影响。金融危机、船舶运力过剩、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无疑减弱了航运保险业的发展动力。

风中护航,水险当先

航运越低迷,水险的重要性越突出。航运保险是航运金融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越是行业不景气,越需要航运保险这个环节发挥保障功能,从而助推航运业走出低迷。反过来,走出低迷的航运业为航运保险业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从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风中护航,自然不在话下。

目前,航运保险主要落在海上运输上,以财产作为保险标的为主,有船舶保险、货运保险、海事责任保险及保赔保险等。在这些类别中,发展最成熟的是货运保险。因为发展时间长,险种成熟,提供此种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多,市场竞争比较剧烈,而船舶保险类的业务则在国内呈现大公司“垄断”的态势。

从保险业的角度来看,不少论调均认为当今国内的水险尽管开始得早,却仍在初级发展阶段举步维艰,证据之一就是全球13个船东保赔协会大集团没有一个在我国,而且,它们都集中在发达国家。

存在的问题例如,我国航运保险费率大约只有国际市场的50%;水险险种多年缺乏创新,随着业界环境变化,很多新兴风险都不能被涵盖;人才匮乏,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水险险种,很少有保险公司会触及。这些情况都使船东们投保“无门”。

和保险公司自身的生存环境相比,船民们更关注的是航运企业如何在配套的航运金融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对此,仅靠投保人意识的提高是不足的,还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例如航运保险协会条款的重新修订。对航运保险来说,海难事故、天气风险属于基本风险,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随着航运行业的发展,新变化也在不断出现,需要法律法规的配套跟进。

以集装箱船为例,一条船装着成千上万的集装箱,货主不同,当发生共同海损的时候,船方和货方要共同摊损,货方要提供共同海损担保。而现实情况是,随着航运市场变得不景气,船东无法从货方那里收到担保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相关条例也要依据现实情况进行修改。

选对水险,一帆“风”顺

水运行业,尤其是远洋运输一直被业内认为是高风险行业。一趟远洋航行极可能出现天灾,也可能出现人祸。例如货物失窃,遭遇海盗等,而风暴天气造成的损失更是一直存在。虽然未必每一次损失都是震惊世人的倾覆性海难,但风雨潮湿等均可能造成货物受损。

对于运营者来说,风险不分大小,无处不在,选对水险才能把航运风险降到最低。在投保时,货物险必须足以承保货物的全部价值。一般来说,航运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货运量时而多,时而少,如果货运量增加,而承保限额不变的话,保险缺口将使投保者风险增大――如若货物因各种原因损毁,损失的是投保人。

其二,如果运输的货物较为贵重,综合险是最合适的险种,因为它所规定的是“任何原因造成的任何损失”,而不是只承保某些特定原因造成的损失。这样,无论台风等天气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第几要素,都可以较为稳妥地把贵重物品承运风险降下来。

最后,随着国际海运成为不少航运企业的重要拓展领域,水险选择也应考虑与国际接轨。当然,“国际”是个太宽泛的概念,具体来说,是目的地或合作伙伴当地关于保险的成本和义务之规定。在国际商务协议中,尽管合作伙伴已经表示投了保险,但是其所投保险在细则上的规定仍须细究,可能有保险漏洞,也可能并不被本国、本地认可,或者有附加条件等。这些情况,在出现台风等天灾意外的时候,可能会提高航运企业的获赔成本。

链接:

水险成长大有空间

目前,航运保险在世界上的占比较低,严重滞后于航运业发展。但是,航运保险所蕴含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瑞士再保险报告显示,在过去10年中,全球水运和航空保险保费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在2012年已达到440亿美元。虽然仅占全球非寿险保费份额的2%左右,但是运输保险正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贸易和资本流的再平衡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则未来10年,水运和航空保险保费的预计年增长率可能将达到4%~5.5%。

上一篇:国内动态 15期 下一篇:被不被退役,伤害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