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水晶生长 解读晶中幼晶

时间:2022-10-24 02:52:40

水晶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中的单矿物结晶体,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当二氧化硅饱和真溶液结晶完成时,就可能结晶为石英或水晶;当环境动荡,结晶沉淀的场所里杂质混染而结晶条件不稳定时,较多的分散状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就以无数“包裹体”的形式混入到晶体里,使得石英的透明度大减而只能结晶为乳白色半透明的石英。只有当物质来源纯净,结晶条件稳定而结晶速度较慢时,才有可能结晶成完全透明的水晶。

二氧化硅(SiO2)也可以成为较大分子的胶体溶液,当胶体溶液脱水固化后就形成隐晶质的玉髓;具有色带、纹带或环带构造的玉髓均称为“玛瑙”。没有结晶(玻璃质)的含水二氧化硅胶凝体就被称为“蛋白石”,少数蛋白石由于其中的水分子能产生“光的干涉作用”,而使其出现七色晕彩,称为贵蛋白石,红色调强者被宝石界誉为“火蛋白”,蓝色调为主者称“水蛋白”,当风化脱水后则成为石灰白色的脱水蛋白石。

所谓“隐晶质石英”是指二氧化硅晶粒很小,肉眼不可分辨,一般小于0.1毫米,玉髓、玛瑙、黄龙玉属于隐晶质结构。燧石是一种含有粘土、有机质等杂质的沉积岩中硅质条带或燧石结核。

石英和水晶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的形成,除了要具备充足的矿物质来源,还要有良好的物质运移通道及沉淀、结晶场所。以往巨大个体的石英或水晶结晶体,往往生成于花岗伟晶岩的囊状矿体晶洞中,构造变动强烈的地带,岩石产生大小断裂而发育了节理、裂隙,其中,大的断裂空间往往是含矿溶液运移的通道,而较小的节理裂隙地带,就成了矿液沉淀和结晶的有利场所。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硅沉淀而结晶成半透明的石英后,结晶场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再加上稳定的环境条件,就造就了水晶生长的良好环境与空间。

水晶生长的物质来源:充足的二氧化硅饱和溶液、良好的成矿通道和沉淀结晶场所是水晶形成的必备条件;稳定而适时的温度和压力也是水晶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地质历史时期,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岩浆(花岗质岩浆)侵入或熔融了周围的岩石,具有一定内压力和化学活泼性的富硅质残余熔浆或含矿热液,沿着裂隙通道四处运移扩散,随着环境和矿液的温度、压力递降而依次按各自的熔点结晶,充满裂隙者就成为致密块状的乳白色石英脉或含矿石英脉。而出现较大空间时,常可形成晶洞,晶洞内有着晶体生长发育的自由空间,一簇簇的透明水晶便构成了大小不等的“水晶宫”。

然而水晶的结晶过程抽象又神秘,从低温型水晶到高温型水晶,从三方晶系到六方晶系,从晶格到晶胞、晶芽,从单晶、平行连晶到双晶,从晶体面角恒等到歪晶……非专业人士很难搞清其概念。人类也无法目睹水晶的天然结晶过程,不过通过笔者收藏的“晶中晶”藏品的“乳晶图片”或许能让您对水晶的结晶过程,有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形象式的理解。

乳晶,专业上称为“晶芽”,顾名思义是指晶体结晶过程的早期“初胚”晶态,即晶体的胎儿形态。这是结晶中的晶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导致结晶暂时终结而形成的特殊晶体。乳晶有明显的晶胞、晶胞点阵(晶格的反映)、晶胞的共同平行反光面和有序的生长纹,还有由质点在无序状态下组成的絮状物。难得的“晶中晶”让动态的结晶过程定格,为研究结晶体的成长提供了可视性的资料。因此乳晶具有较高的观赏及科学价值。

“乳晶”属天赐奇葩,名贵稀有令人珍爱,它仅生长在晶体之中,所以又叫“晶中幼晶”或“晶中晶”。

乳晶,是矿物晶体成长过程中的早期胎儿,展示了无机界的“生命韵律”,是地球的脉动,是崇尚自然的无价馈赠,它如梦如幻、形如晶中金字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上一篇:讲评 4期 下一篇:“南红·川红”玛瑙奥秘详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