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经历父母离异的女大学生主观经验的回溯性探索

时间:2022-10-24 02:26:52

童年时期经历父母离异的女大学生主观经验的回溯性探索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大二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溯式半结构访谈的形式,尝试探索儿童在经历父母离异过程中主观感受与情绪情感的变化历程,深度挖掘其内在情感需求与走向积极方面所需的正向力量及支持。结果表明: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和离异后,父母一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情感需要;父母离异后的孩子会把害怕、彷徨、无助、自卑等情绪蔓延到学校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并因此产生退缩、逃避的行为;重要亲人等社会支持系统会对父母离异儿童生活转会正轨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童年时期父母离异;主观经验;回溯性

在离婚率日益升高的今天,离婚已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表明,根据2002年的统计,北京的离婚率高达50.90%。在离异家庭子女总人数中小学离异家庭儿童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父母离婚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最明显的,心理伤害是最深的,行为变化是最突出的,由此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严重的、复杂的、深远的[1]。

针对这些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国内外的教育与心理工作者就对父母离异儿童的心理状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对这一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儿童采取防范心理障碍的措施。这应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应予关注的问题。

研究显示,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3]。这种早期母婴关系乃至稍后的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离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给儿童带来相应的心理创伤[4]。父母离异是否给儿童带来心理创伤与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是父母离异儿童的主观经验有着密切联系的。探讨其主观经验,将有助于对父母离异儿童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本研究以一名大二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溯式半结构访谈的形式,尝试探索儿童在经历父母离异过程中主观感受与情绪情感的变化历程,深度挖掘其内在情感需求与走向积极方面所需的正向力量及支持,力图为父母离异儿童的创伤干预与后期教育提供更丰富、更深入和有价值的信息。

1.研究内容、方法和对象

1.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探索童年时期经历父母离异的女大学生的主观经验,具体的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父母离异时的整个过程。如什么时候离异的,过程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什么等内容。

(2)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主要指父母离异后,父母、亲属、老师以及同学、朋友和该女生的互动及对其的影响等内容。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方法为回溯式半结构访谈法。访谈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之一,它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采用目的性取样。被选取者符合以下条件:(1)童年时期经历过父母离异;(2)女大学生;(3)本人主动接受访谈并同意访谈时录音;(4)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

本文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为:女,20岁,某高校大专二年级学生,11岁时父母离异,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靠做小生意为生,早出晚归,父母离异后大部分时间由姥姥照顾,(后与舅舅、舅妈一起生活)父亲长期在外地做生意。

2.研究结果

2.1 父母离婚前是幸福的一家三口

2.1.1 快乐的童年,爸爸妈妈都很疼我

印象中只有小时候才是快乐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很疼我。他们总是陪着我一起玩,玩老鹰捉小鸡,爸爸是老鹰,妈妈是母鸡,我是小鸡,那时候我们都喜欢赖皮,我一跑不动了就妈妈就抱着老鹰,不让他跑,老鹰一生气就把妈妈捉走了,我也只能跟过去,就被抓住了。或是我和妈妈就一起过去打老鹰,也不管什么游戏规则了。

对呀,他们还带我去动物园看猴子、带我去看长城、去爬山……都是我们三个在一起。

2.1.2 爸爸辅导我学习

小时候我是特别的喜欢他(爸爸)……陪着我一起写作业。

以前是爸爸帮我写作业,给我讲不会做的题。

2.2 不知道父母离婚的原因,很突然

那个时侯我一直想不通,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和妈妈离婚?为什么要和我分开?为什么爱我却不和我在一起,不陪着我?还是我做错了什么让他失望的事情。我不知道,我想不明白。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爸爸没有了。

其实他们俩离婚是一件挺突然的事情,当时爷爷、奶奶这边的人和姥姥家的人就是我们家的所有亲戚吧,都不知道他们俩怎么会就离婚了。那时所有人都劝他们别离婚,有什么时候好商量什么的。其实我也一直不知道他们俩到底是为什么离婚,就算问妈妈她也不告诉我,每次我一问她就哭,说不定还会打我,所以问几次以后我一直就没问过。

2.3 父母离婚后感觉自己没人要,产生害怕情绪和恨

2.3.1 爸爸走了,不要我了

可后来这一切都没有了,我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后来爸爸不要我了,妈妈也不是以前那个对我温柔、爱冲我笑的妈妈了!所有爱我的人都没有了!……那时候我想不通爸爸为什么不要我了,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我以为是我学习成绩不好,所以爸爸不要我了,所以后来我就拼命学习,我以为我成绩好了爸爸就会回来;我以为我听话了爸爸就会回来;我以为妈妈打我时我不哭了她就会高兴……

2.3.2 母亲哭、不理我,心情不好时还会打我

每次我一问她就哭,说不定还会打我,所以问几次以后我一直就没问过。

更多了,其实妈妈也不是老打我。她只是心情特别不好或是想爸爸想得很难过的时候才打我,打完我以后她就抱着我哭,哭的特别伤心,还跟我说以后不会再打我了。

2.3.3 怨恨父母、怨恨其他孩子

我那会儿特别恨爸爸、妈妈,恨他们要离婚。他们要是不离婚就不会有人嘲笑我了,我也恨其他的小孩,他们干什么非得说我?

其实有一阵我还特讨厌她们……挺长一段时间吧……我甚至还挺恨她们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们的爸爸妈妈不会分开?有时候我还特恶毒得想:要是所有人的父母都离婚了就不会有人笑话我了。

2.3.4 和母亲生活,母亲不管学习

后来是姥姥陪着我写,不过只能是我写作业的时候姥姥在边上陪着我。她不能给我讲我不会做的题,也不能告诉我我哪做的不好。一开始我还认真写作业,后来的时候我就不爱写了,经常写两笔就不再写了,或是根本不写。

她(妈妈)没时间管我,只有考试成绩出来了以后或是老师找她了,她才想的起来过问我的学习。她管我的方式就是骂我、打我,不会像爸爸那样给我分析我为什么错了、要怎样改。

2.4 害怕情绪蔓延到学校生活和人际关系

2.4.1 在学校话少,开始回避跟老师讲话

是的,那时候我整天害怕,我害怕我做的不够好,连那个“会打我的妈妈”也不要我了。我开始不敢跟老师说话,我害怕我做错什么,老师会不喜欢我!原本我挺活跃的,后来变得不爱说话,老师问我我也不回答,因为我怕说错话老师会不高兴。后来老师也真的不爱理我了。

就是不爱与同学说话了,有时候还会打架什么的、上课也开始走神。

2.4.2 老师开始批评、罚站

反正那会儿我老是挨批评、还会被罚站。

你想啊,我上课老是想点什么“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老师刚才瞪得是不是我”;“我要学习好了爸爸是不是就回了”;“这道题我又没听明白,可没有爸爸能帮我讲题了”……这样乱七八糟的事情,肯定就的走神了,老师也就批评我了。

那时候可不会懂这些,只知道老师又批评我了,我更没人喜欢了……反正是恶性循环吧!其实后来想想,一开始的时候,老师还是挺照顾我的,跟我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的。只是后来我太不像话了才开始批评我的!呵呵。

2.4.3 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了

后来老师也真的不爱理我了。

有时候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我就会担心好长时间,我会想我是不知有做错什么了?老师是不是觉得我特讨厌,不招人喜欢?

2.4.4 觉得伙伴、同学笑话自己,故意疏远自己

那时候吧,我老是觉得她们会笑话我是没爸爸的孩子,有时候我都觉得她们会故意疏远我,不跟我玩。

还老觉得她们都看不起我。

2.4.5 不跟他们玩、不爱上学,出现逃避行为

其实就算她们不说我没有爸爸了,我也不愿意和她们一起玩了。因为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说妈妈给我买什么好吃的、做什么好吃的了,爸爸带我去什么地方玩了之类的话,这些都让我很难过,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怎样面对,就只能是逃避。

不怎么样,特别不好,也不愿意去上学。

2.5 对父亲再婚后的生活充满羡慕

上周末我见到了我爸爸……确切的说是看见了他们一家三口,他、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孩子——一个5、6岁大的男孩,看起来多么幸福的一家三口啊!

随着我一点一点的长大,再加上他又娶了新的妻子,有了新的孩子,给我的关注也就愈来越少了。说起这个我就挺难难受的。

2.6 和舅舅一家的生活把自己一点点带回了正轨

对,六年级下半学期的时候,我就到舅舅家和舅舅、舅妈一起生活了。舅舅家有一个哥哥,比我大4岁,学习成绩很好,对我也很好,就像亲妹妹一样。一开始的时候不太适应,但后来时间一长我都觉得我就是舅舅家的孩子了。我把他们当我的爸爸、妈妈。真的,舅舅跟爸爸很像很像,给我买好吃的、买新衣服、给我讲题、带我给哥哥一起出去玩、有时间的时候陪着我们写作业。

就是平时我住在舅舅家,周末的时候就会妈妈那,这样见得少了,接触的少了以后,妈妈反而不打我了,对我也一点一点的像以前一样了。其实我知道她也是很爱我的。

3.讨论

对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但父母离婚以后的抚养同样也存在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

突然地离婚未预先告知,没有心理准备、对父母离婚原因的困惑不解、因父母离婚过程中以及离婚以后持续冲突而引起的烦恼以及无人顾及、失去最信赖的心理依靠和精神依托、面对同学和老师的的自卑感等构成了离婚家庭孩子的主要的心理和情感困扰;而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和离异后,父母一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情感需要。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为了减小离婚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在父母离婚时,父母应该做到:尽可能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大吵大闹,谩骂诋毁对方;一旦双方决定要离婚,应尽早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个准备适应的时间,不要让孩子被动的接受、知道的太过突然;离婚时和离婚后关注孩子的情绪,给予支持;再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给孩子接受的准备,并继续给予孩子关怀和照顾。

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老师和亲人等社会支持系统对孩子父母离异儿童生活转向正轨有着积极的影响。学校和老师则应该关注学生的自卑感和消极情绪,调解其和同学的关系,不应只是批评和不理。父母以外的其他亲人也应为离异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林.关注父母离异儿童的身心健康[J].心理世界,2001(11).

[2]闻国荣.父母离异儿童心理状况的初步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01).

[3]吕斐宜.父母离异儿童社会交往状况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01).

[4]张秀琴.浅论父母离异对孩子教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于红军(1977—),吉林公主岭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 。

上一篇: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 下一篇:刍议电力电缆运行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