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探索

时间:2022-10-24 02:23:11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探索

在新课改形式下,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

“新课程、新理念”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的词语,如何全面把握“新”、“旧”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下面我从备课角度谈一下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备课?备课改革首先从观念上突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首先教师思想观念上必须突破和创新。现在很多教师在课改中还仍就是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教学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落后。特级教师于琦说:“观念的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从教育、教材、教学、学生、师生关系、怎样看自己等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观念上,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教材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教学是学生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放开手,学生可能会走得更好。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新课程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二、促进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精讲多练

基本改变了以往“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讲”为“学”服务的意识有所提高。首先把精力放在备课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本学科的要求,确定出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实用性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找出重点,精心确定要“讲”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精心制订“讲”的策略,尽量把“讲”的时间压缩在二十分钟内。

2、优化练习

结合洋思经验及杜郎口中学模式,改革了课堂上的“精英”教学设计,努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围绕本节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别设计基础性练习、提升性练习、能力性练习,分层达标。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学习氛围,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测试,让学生感到“课堂像考试一样紧张”。通过测试,既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改变课堂拖拉懒散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

3、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我把握了几个原则:(1)凡是学生能探索的老师绝不代替;(2)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去暗示;(3)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活动的余地。(4)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上一篇:农村九年级数学的教学体会 下一篇:导学互动更应该注意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