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爱“大耳朵”

时间:2022-10-24 01:07:55

为什么我们都爱“大耳朵”

从1955年法国人加布里埃尔・亚诺提出创立欧洲杯的构想开始,圣伯莱德杯,也就是大耳朵杯,就一直是所有欧洲球队的向往,吸引着全世界球迷的目光,有时甚至比大力神杯更具吸引力。

曾有人说过,欧冠赛场的激烈、精彩程度远胜于世界杯。想想也是,也只有在欧冠的赛场上,你才能看到罗纳尔多、齐达内、菲戈、劳尔、卡洛斯、贝克汉姆、欧文七大巨星隶属同一个球队,共同奋战;也只有在欧冠的赛场上,五大联赛的顶尖球队精英尽出,打出漂亮的攻势足球。

因不服气 所以有了“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

1954年12月的一个寒冷而又潮湿的晚上,英国足球史上有着“豺狼”之称的沃尔弗汉普顿队,在伦敦古老的莫利纽克斯球场上,以4:1战胜了莫斯科斯巴达克队。在这不久前,在同一个球场上,沃尔弗汉普顿队还以3:2战胜过大名鼎鼎的拥有超级球星普斯卡斯、柯奇士、齐博尔的洪韦德队。这两场球赛的胜利,使英国球迷欣喜若狂。英国著名的《邮报》赛后报道:“现在,我们可以说,沃尔弗汉普顿队是世界上最强的球队。”

然而,当时,有一位现场看过上述两场比赛的名叫加布里埃尔・阿诺的《巴黎体育报》特派记者却不这样认为,他在《巴黎体育报》上发表文章,回敬英国《邮报》关于沃尔弗汉普顿队无敌于天下的报道。他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在欢呼沃尔弗汉普顿队不可战胜之前,让我们再等待一下。我们还有其他具有国际水平的球队,例如米兰队和皇家马德里队。值得提出举行一种世界俱乐部杯赛或者至少是一种欧洲俱乐部锦标赛的想法,这种比赛要比米特罗帕杯赛更激烈、更好看,而少些花架子,又比由各国国家队参加的欧洲锦标赛更有代表性和实际水平。我们应当为实现这个想法而冒险。”

明确提出举行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的想法是由法国《队报》提出来的。《队报》委托其编辑部的一位负责人――雅克德・里斯维克组织了一次由当时欧洲主要俱乐部代表参加的会议,以确定欧洲俱乐部间的比赛形式。举行欧洲俱乐部杯赛的坚定支持者之一,便是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的主席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

会议于1955年4月2日至3日举行。尽管在一个月以前,欧洲足联在维也纳执委会会议上重申不与非国家队参加的比赛进行任何合作,但还是阻止不了各个协会派代表去巴黎。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创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圣地亚哥・贝尔纳贝乌任该委员会的第一副主席。委员会负责起草拟定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的要点,并通报国际足联以求理解。

在国际足联的劝告下,欧洲足联开始重新考虑对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的反对态度。欧洲足联向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的组织者们提出条件:把组织比赛的权力交还给欧洲足联;俱乐部代表队参加比赛须经所在国家协会批准等。

在所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后,欧洲足联于1955年5月21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邀请所有对比赛发生兴趣的俱乐部参加。会议将比赛改名为“欧洲俱乐部冠军杯赛”,不再使用原称“欧洲俱乐部杯赛”。受到邀请的俱乐部是:维也纳快速队、安德莱赫特、博尔德、希伯尼安斯、皇家马德里、斯波廷俱乐部等。

五强争霸 稳定球星体系是关键

在欧冠初期,欧洲职业足球的竞争环境相对轻松。皇马赢得五连冠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诸如普斯卡什、迪斯蒂法诺这样的明星球员一年的比赛很少超过50场。而这其中,代表欧洲最高水准的冠军杯,真正具备顶尖比赛质量的也基本就只有1/4决赛以后的淘汰赛。

那个年代,在外援政策几乎没有放开的前提下,谁拥有了顶级球星,谁就握有称霸欧洲的可能。

传统五贵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的。名副其实的“冠军杯”,迫使他们必须首先在国内获得桂冠才有争霸欧洲的资本。从著名的“皇马五虎”,再到克鲁伊夫和贝肯鲍尔统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及属于“荷兰三剑客”的AC米兰第一王朝。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开始前。从1988年到1995年,AC米兰夺得了7次意甲冠军,并3次称雄冠军杯。这30年的传统五贵族,联赛与冠军杯可谓“鱼与熊掌得兼”,是当之无愧的霸权主义者。利物浦能在长达15年的国内霸权时代里,拿下3座欧冠奖杯,是“安内方能攘外”战略的集中体现。

能够成就一代王朝,五大传统豪门依靠的是代表整整一个时代的盛世阵容。皇马的第一个鼎盛期拥有普斯卡什、迪斯蒂法诺和亨托等顶级球星,这套阵容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拜仁慕尼黑与阿贾克斯各自的三连冠,也都与以贝肯鲍尔、克鲁伊夫为轴心的整套班底紧密相连。

同样,支撑起两代AC米兰王朝的阵容,前者依靠萨基的荷兰三剑客和卡佩罗的整体战术,10年前的AC米兰脊梁甚至在21世纪初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切洛蒂的AC米兰阵容依旧足够稳定,前有舍瓦后有卡卡,两套圣诞树体系其实根本还是在AC米兰过去20年来一贯依存的传统。而当这种传统最后的香火丧失殆尽,球队也失去了赖以成功的稳定战术结构后,低潮的到来也就在所难免,这一点随着3月10日凌晨AC米兰0∶0连续4年无缘八强中可以得到印证。

群雄纷争 乱世之下无王朝

1998年冠军杯扩军后,欧陆豪门的欧战场次空前增加,但并没有因此催生新的霸主,传统的欧洲贵族不再能将双线开花的好戏继续演下去。这期间,欧洲贵族宁可舍弃国内联赛,也要尽力在欧洲维护自己的尊严――“内战不如外战”,博斯克的皇马与贝尼特斯的利物浦是最好的证明。不再有类似“三剑客”AC米兰那样的“永恒之队”,没有创纪录的联赛不败和锦标,贵族们仿佛都有两副面孔:在国内联赛遭遇的挫折,很快就能在欧洲杯上得到足够的补偿。皇马在此期间得到了3座冠军杯,但当时在联赛都未能染指锦标。

同样,新世纪安切洛蒂的AC米兰,也拥有着与皇马一样的双重命运。红黑军团两夺冠军杯,1次进入决赛,1次进入半决赛,而在当时的赛季里,却都未能夺得国内联赛冠军。放弃联赛依靠冠军杯成为各球队的主要指标,贝尼特斯时代从未问鼎英超的利物浦,居然能两次进入冠军杯决赛,成为英超收购潮期间欧冠表现最好的球队。

上述现象的产生,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支撑皇马、利物浦和AC米兰的环境基础,已不复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皇马、1980年代的利物浦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AC米兰,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人才储备,以及同期其他联赛的萎靡。在开放外援和外资前,并不多的赛事让这些豪门可以相对轻松地应付欧战。但在1995年的博斯曼法案之后,伴随着意甲和英超的勃兴,欧冠的竞争史无前例地增加。尤其是2003年开始的英超投资潮和意甲经济危机,从根本上击溃了欧洲大陆的经济竞争力。拜仁和阿贾克斯根本无法吸引最好的球星,AC米兰仍旧在为2006年的电话门付出代价。至于皇马,尽管投资额依然巨大,但前后两任主席都没有遵循竞技规律,在球场上的皇马丝毫不具备称霸欧冠的实力。贝尼特斯在收购前为利物浦拿下冠军杯,却在收购后无法在球市中与更有资本的曼联、切尔西竞争。准确地讲,利物浦实质上是英超收购潮之中的失败者,谈何问鼎欧洲?

重奖之下 千万欧元迷人眼

尽管如今的欧冠正处于一个“乱世”,但并不影响其在豪门和球星心中的地位,当然这并不仅仅是竞技层面上的意义。“大耳朵”之所以迷人,还在于它丰厚的经济回报。

意大利著名的体育商业资讯公司StageUp公司的调查,欧足联在上赛季的欧冠联赛之后向32强总共分发了7.464亿欧元的奖金。在过去7年奖金收入总排名中,上赛季勇夺三冠王的国际米兰凭借1.745亿欧元的总收入从第8位攀升到第4位,而排在第3位的是来自英超的阿森纳。温格带领“”小伙子们连续11年闯入欧冠淘汰赛,确保他们的总收入达到惊人的1.892亿欧元。

2010-2011赛季,欧足联对欧冠联赛的赛事奖金分配制度进行了适度的调整。根据新的文件,每支参赛队伍将至少得到720万欧元的奖金,而如果一支球队在小组赛中取得全胜并最终夺冠,那么这家俱乐部将得到3150万比赛奖金。

首先,进入小组赛正赛的32队伍将先得到390万欧元的参赛奖金。随后,每参加一场小组赛,都可以得到55万欧元的出场费。这意味着,六场小组赛结束之后,每支队伍至少能够拿到720万欧元。在这个基础上,欧冠的赢球平球奖金不变,赢球奖金是80万欧元,平局奖金则是40万欧元。

此后,得以晋级16强的队伍均能得到300万欧元的奖金,晋级8强则能再得到330万欧元,晋级4强后又能得到420万欧元。而到最后,哪支队伍要是能最终捧起大耳朵杯,将得到900万欧元作为奖励,而亚军虽然少一点,但也有560万欧元。也就是说,如果一支球队能够获得六场小组赛的全胜,然后一路杀进决赛并最终举杯,那这家俱乐部能一共得到3150万欧元的赛事奖励。

上一篇:射击妈妈的烦恼 下一篇:苗立杰:我要打好最后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