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走进球星特权时代

时间:2022-10-06 06:59:41

NBA走进球星特权时代

72小时,51名球员!

这是2010-2011赛季NBA的中期交易,这就是发生在三天之内的神速动荡,共有21支球队参与了这51名球员的“你来我往”!历经了将近半年的波折,“安东尼交易肥皂剧”也终于落下帷幕:尼克斯和掘金达成交易协议,安东尼奔赴纽约和自己的好友斯塔德迈尔并肩作战。

紧接着又一个重磅交易让人咋舌,德隆・威廉姆斯突然被交易至篮网。爵士官方的解释是:“怕他成为下一个安东尼,阻碍球队的交易。”随着球星在NBA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原本十分正常的球员选择权也被无限放大,甚至遭到了道德层面的批判。事实上,所谓的“特权”正是一个制度完善的职业联盟必不可缺的,他背后反映出的是职业体育让球员价值的最大化。

重磅球员频频使用特权

2010年夏,勒布朗・詹姆斯提前跳出了他与骑士之间的长期合同。仅就规则本身而言,这在NBA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小皇帝”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在寻找下一个东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权。

以勒布朗作为常规赛MVP的至尊身份,他早已成为了多支球队谋求的目标。甚至在一两年前,已经有球队为了招募他而提前清理薪金空间。所以等到勒布朗正式成为自由球员之后,立即陷入到无数球队经理的包围之中。在短短几天时间里,他先后约见了六七支球队的代表,而且没有对任何一家给出正式答复。这种“待价而沽”的场面,在以往的交易中颇为罕见。

对于勒布朗来说,可以在任何一支球队轻松拿到顶薪合同,薪水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更看重的是对方球队的整体实力。热火最后之所以会坚决签下波什,可以说就是为了满足勒布朗的要求。随后,勒布朗采取以电视直播的方式来宣布决定。虽然谁都知道这只是一场扭捏作态的商业秀,但由于主角是勒布朗这样的人气明星,现场直播还是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再次见证了超级明星在这个时代所拥有的特权。

在“2003一代”的三大明星齐聚迈阿密之后,安东尼成为市场上的最后一条大鱼。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曾有无数球队与掘金进行了接触,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这些传闻中的交易始终没有发生,至于目前掘金与尼克斯之间完成的交易,未必实现了前者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本该在交易中占据主动权的掘金,为什么没能谋求更为理想的交易呢?关键还是安东尼本人意愿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在安东尼与掘金之间的合同里面,并没有类似科比那样的“否决交易权”条款。理论上,掘金可以将安东尼交易给任何一支球队,而不必考虑球员本人的感受。实际上,任何一支球队在谋求安东尼加盟的过程中,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安东尼有权在本赛季结束时行使球员选项,也就是在今年夏天跳出合同成为自由球员。所以说,如果新东家不能保证说服安东尼完成续约的话,那么在付出高昂代价与掘金进行交换之后,只能换来安东尼的半个赛季,这显然是任何球队都无法接受的。这样一来,交易的主动权就从掘金转移到了安东尼的手里,只有在他选定了对象之后,掘金才有可能跟进参与谈判。

被很多人当做“头脑发热”的爵士,正因为在安东尼身上看到了球员的特权,所以才忙不迭地将德隆送走,从而避免自己在一年后陷入跟掘金相同的困境。

根据德隆与爵士之间所签订的合同,期限将到2013年夏天为止,但德隆在2012-2013赛季拥有球员选项,也就是有权在明年夏天成为自由球员。虽然形势似乎并不像安东尼面临的那般严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爵士未来在球员交易中所具有的主动权也会变得越来越小。到时无论爵士面临多么理想的交易条件,都有可能因为德隆个人的否决而变得无法实现。在谈起这笔已经完成的交易时,德隆愤愤地表示这并非是自己的选择,球队经理则表示这是为了避免风险。说到底,其实是球员特权所具有的威慑力促成了这笔交易。

特权球员并没有违反规则

说起NBA球员所拥有的特权,让很多球队经理恨得牙痒痒。可是恨归恨,经理们还是不能否认一个重要事实――这些“特权”并没有脱离NBA的规则体系。

在NBA的世界里,对于劳资合同存在着复杂而详尽的规定,可以算是充分考虑到了双方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当初很多人都在为骑士免费放走勒布朗而打抱不平,但是也别忘记,勒布朗加盟骑士之初,尽管他早就打出了全明星级别的数据,但还是只能拿到一份相当于二三流球员的薪水,这里面就是联盟对于新秀合同的封顶规定在起作用。包括在新秀合同到期之后,骑士仍然拥有勒布朗的优先续约权。

正是在以上规则的保护之下,勒布朗才会在克利夫兰这座小城待了七年之久。那么到了现在,当勒布朗、安东尼已经由新生代转化为联盟中的中生代之后,相对应的劳资条款,也逐渐从原先的保护球队利益、限制新秀交易,朝着允许球员自主选择的方向前进。现在提到的这些“特权”,某种意义上其实是相对于明星球员之前的受限制而言。

而在规则不再成为障碍的情况下,在球员交易或者转会谈判过程中,就应该更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既然这些超级巨星成为了市场上的稀缺资源,他们自然有资格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这是NBA现行规则所允许的,也是应当得到外界所理解的。

其实在NBA世界中,绝大多数人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比如球员希望获得更高的薪水,球队老板希望卖出更多的球票,斯特恩希望在海外获取更多的收入。这些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欲望本身都无可厚非,而且也正是在这么多欲望的共同推动之下,NBA才会形成如今这种红红火火的局面。

站在职业球员的角度来看,无论勒布朗还是安东尼,把个人利益摆在最重要位置都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选择。而且他们所寻求的利益,并非只是眼前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含有对于冠军和胜利的追求。如果为了成为所谓的“道德楷模”,最终放弃了对于理想的追求,那只能算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选择,最终不利于NBA的繁荣发展。

没有“特权”才是问题

别看明星球员拥有那么多所谓的“特权”,但是在本质上,球员在劳资关系中还是处于相对弱势。所谓的“特权”,无非就是球员对于未来东家的选择权。当他们进入到职业生涯的尾声阶段时,随着利用价值的下降,他们往往会遭到球队的无情抛弃。所以对于一位明星球员来说,如果不能在个人职业生涯最巅峰的时期运用“特权”,那么就无法在根本上保护自己的利益。

乍一看,当明星球员拥有所谓“特权”的时候,似乎球队就注定会成为牺牲品。但实际上,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在这些交易中,即便老东家成了最终的受害者,可新东家却因此获得了心仪的球员。站在后者的立场,恰恰是这些“特权”为球队带来了利益。

即便存在着这些障碍,可是大球队终究是大球队,诸如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永远都保持着对于明星球员的吸引力。因此在NBA现行的交易规则之下,如果明星球员希望加盟此类大球队,那就只能运用所谓“特权”,最后实现一种类似“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

如果从斯特恩的角度来看,或许会认为“特权”破坏了NBA世界中的势力平衡,但普通球迷并不在乎30支球队能否实力平均,而是更愿意看到最优秀的球员聚在一起打球,期待这些明星们共同打出最精彩的比赛场面。去年夏天,当勒布朗、韦德和波什齐聚迈阿密时,球迷看到了如同梦幻般豪华的全新阵容。除此之外,在波士顿、洛杉矶还有现在的纽约,大家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明星组合阵容。在本赛季的NBA转播过程中,热火比赛的收视率就明显高于以往,足以反映出公众的取向。所以说,这样一种可以让比赛变得更加好看的“特权”,终究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特权”的本质只是一个普通的选择权,但却是NBA联盟运转的根基。选择本身无可厚非,有没有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璇”风再起 下一篇:张铁泉:终极格斗冠军赛中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