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福山村传统民居中的火炕研究

时间:2022-10-24 12:52:03

淄博市福山村传统民居中的火炕研究

摘要:福山村地属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博山地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其陶瓷烧制业自明朝初年一直延绵至今,连续煅烧六百多年。悠久的村落历史产生了独特的民居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使用一种类似地暖的取暖设施――地炕。相对于传统的火炕,福山村以其独特的地炕彰显着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同时也是民居建筑地域性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福山村 传统民居 地炕

火炕是一种可以烧火取暖的生活设施,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炕最早的解释见于《诗经・小雅・瓠~》“燔之炙之。”可见其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火炕常用土坯、砖或石砌筑成床铺,下部有火炉,内设烟道,上面铺席而寝,另有烟筒向外部排烟。除了这种常见的床式火炕,福山村还有一种“地炕”,地炕因其火炉和烟道都在地坪以而得名,其工作原理和现代的地暖很相似。

图1 位于墙基处的火炉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一、福山村地炕的营造技艺

福山村的地炕只应用与卧室,一般三开间的房屋,有一间或是两间次间设地炕。地炕主要由火炉、炕体和地坑三部分组成。火炉加热、烧水,炕体取暖,地坑是操作空间。

1、火炉(图1)位于室外,常安置在约次间正立面外墙地基的中间(火炉不一定只放置在朝向院内的位置,还常常根据地势的起伏在朝向院外放置)。建房打地基时,预留出火炉的空间,然后架设木制模具用红砖发券,围合出火炉的空间,最后在券体上继续砌墙,火炉的尺寸根据需要设定,只用火炉取暖则其尺寸较小,如还需要火炉烧水则其尺寸较大。券分成上下两层:券和弧券,这种组合不但使结构稳定且美化了外观。火炉的主体包括炉口、炉体和出灰口:炉口形式亦是根据功能需要采用方形或是圆形;炉体纵向底部有呈喇叭口型的烟道斜上方通向室内,炉体下部是由数根铁条组成的篦子;篦子底下则是出灰口。

2、炕体由烟道和地板组成。首先要找平夯实炕体底部地面,如为了更加保暖和预防鼠类破坏地面需用灰土夯实。后在地面周边沿墙体基础顺砌两行砖,这是为了承托地板同时也起到保温的作用。后砌筑烟道,同样是由两行砖顺砌而成,烟道没有固定的设计,以烟道不返风、加热快、保温久,作为衡量烟道好坏的重要标准。烟道的尽头导向出烟口,其多为陶制的圆筒,设置在火炉拱券的两侧;烟道砌筑好后铺设地板,传统民居中一般使用较大规格的窑砖作为地砖,其规格尺寸各不相同。铺设的方法是用一块砖平分两块,叠砌成支柱,然后其上放置四块地砖的一角,如此支撑整个地砖面。烟道和支柱的砌筑一般用黄泥为粘合剂,一层黄泥一层砖,砖缝要弥合的严实,以免影响烟的走向。

3、由于地炕的火炉、炕体都在室内地坪一下,其高差决定了火炉亦在室外地坪以下,这样就必须有一个下沉的空间作为火炉的操作空间,由此形成了地坑。地坑的平面一般成矩形,其地面和火炉出灰口底面在一平面上,其深度就取决于火炉的高度和室内外地坪的高差,其长度和宽度根据院落的地形和实际需要而定,没有固定尺寸。一般在靠近房门的一侧砌筑阶梯进出,在另一侧存放燃料。

二、火炕的实例测绘和工作原理分析

由测绘图(图2)可以看出,地坑底部的地坪和室外地坪高差约1000mm,要经四阶台阶到坑底部火炉前;炕体地面的标高取决于地板、砖和黄泥的厚度,约210mm。室内地坪即地板上部的标高和室外地坪高差540mm,火炉炉口和炕体底面的高差570mm,这种高差使火炉产生的热烟会沿着炉体底部的烟道进入炕体,并沿着烟道的走向充满整个炕体内部,由此加热整个室内地面,从而起到优于普通火炕的取暖效果。最后热烟通过火炉两侧的出烟口排出。火炉和出烟口都在室外使室内空间不受热烟的侵扰,保持较好的室内环境。

三、福山村火炕的使用现状

福山村现有的合院式民居中一直延续使用着地炕,且使用率相当高,这主要青睐于其优良的取暖效果。地炕主要使用的原料为煤炭和少许的木材,一般加满一炉煤炭可以持续燃烧2-4个小时,夜间取暖时使用细碎的煤炭加入水混合成碳泥封住火炉,使煤炭慢慢燃烧以保持室内温度。一般家庭一间地炕一个冬季约使用1.5-2吨煤炭,约1000-1400元。

地炕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村民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1)地炕的主要操作部分在室外,难免会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现今多数村民会在地坑上搭建简易的房子,围合成室内空间,还有一些村民借助房屋的布局便利在房屋上增设屋厦,形成灰空间用来遮挡雨雪。2)传统地炕的火炉和出烟口在同一立面且相距非常近,使用火炉时常会受到排烟的影响,同时各房屋的排烟口都朝向院落,排出的热烟降低了院落的空气质量。对此一些村民会将排烟口改设在房屋侧面或是后面,且会增设烟筒更利于排烟。3)地炕使用的地板以前多是使用大窑碛,这类的地砖较厚且导热性能差,相对浪费了燃料。如今多数地砖改为水泥钢筋模制,其厚度小、导热好、承重大,并根据需要在其上铺设现代的地板砖,干净、明亮。

四、福山村地炕起源的探究

1、福山村历史悠久,其最著名的是陶瓷产业,约宋代开始就有建窑烧陶的记载,明清以来窑业快速发展,到清末民初达到鼎盛,约有50多座窑炉。随着建窑烧陶技术的成熟,当地村民根据窑炉的工作原理改进火炕为地炕。根据村民的描述和现存民居的调研,地炕最晚出现于清代末年。

2、福山村窑业的发展有赖于本地的煤炭资源,同样为大面积的地炕使用提供了相对丰富廉价的燃料。

3、福山村位于丘陵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使得当地人需要更好的取暖设施,促使了地炕的出现。

五、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火炕,福山村以其独特的地炕彰显着传统民居的营建智慧,同时也是民居建筑地域性的重要体现。它以优良的取暖效果继续服务于现今的村民,其生命力是强大的。

参考文献:

[1]桑靖菲.东北亚地区火炕源流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姜波.山东民居的火炕[R].开封:中国民居学术会议, 2009.

[2]柳红伟.山东民居中的炕[J].《民俗研究》, 1995(3)

作者简介:周振辉(1988.1~),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曲阜市,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历: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上一篇:研究退耕经济林病虫防治天敌保护及利用 下一篇:试论建设农村循环经济下山东省的现代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