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

时间:2022-10-24 12:44:24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开发研究

【摘要】2016年主要发展任务的乡村旅游迎来了产业转型的契机,提出的全域旅游的思维将引领新时期旅游规划的发展工作。文章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全域乡村旅游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 乡村旅游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颇为迅猛,已成为我国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本文将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1、相关研究进展

1.1乡村旅游

我国乡村旅游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可谓发展迅猛。学者有关乡村游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且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内涵研究、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发展策略研究等方面。

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破坏文物、文化缺失、社会参与不足等负面影响,使得众多学者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上。张玲(2013)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王成志(2011)认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建设,坚持产业化、多元化发展,以实现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总之,这些学者虽处的地域不同,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但是他们的观点中都强调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持乡村性、保护本土文化,不能脱离当地的人、财、物等,殊途同归,宗旨相同。

1.2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厉新建等(2013)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正确地指导旅游规划的战略方向。全域旅游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吕俊芳(2013)认为全域旅游的发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社会、人口和资源条件等。但有着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结合民宿、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域旅游也会对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影响。

1.3全域乡村旅游

有学者提出了“全域乡村旅游”的概念。朱世蓉(2015)所谓“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是指把一定区域的各个旅游景点、各种旅游资源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统筹的理念,也是以乡村环境为依托,使得各行业、各部门、各居民等共同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以此来推动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整合。“全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理念,其所倡导的全新的资源观、时空观、产业观,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旅游的顺畅发展,也可以使得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调整,是乡村的幻境得到改善,还能够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以“全域乡村旅游”理念整合农村产业结构,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式。

2、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

受家庭经营方式的制约,乡村旅游项目的规模总体偏小,尚未形成观光、休闲、购物、娱乐、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点设施不够完善、房屋及内部摆设简陋,吃住卫生条件达不到游客的要求。

2.2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项目雷同。

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田园观光、农事劳作体验、农家乐等传统项目,形式单一、缺乏精品,项目雷同、缺乏特色,内容泛化、缺乏内涵,游客的重游率较低。

2.3乡村旅游产业链短,产业融合不高。

乡村旅游业是个高度复合型产业,不仅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核心产业,还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加工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信息、金融、服务等行业相互依托、互生共荣。但是,现实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却与第一、二、三产业中的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2.4经营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乡村旅游的管理尚未纳入政府行政职能,相关部门从各自部门利益出发,协调难度大。同时,乡村旅游企业大都采用家族式管理,经营管理混乱; 经营和服务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到目前,乡村旅游管理法、“农家乐”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3、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中, 学者们特别强调在发展的同时, 也强调保护乡村旅游的自然和文化传统,即乡村的“乡村性”特征。

3.1让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调动社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加强社区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收入,以缓解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

3.2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民宿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旅游吸引力。民宿是可以同时容纳民俗文化“原真性”和旅游创新性载体,相对国内的“农家乐”来说,民宿的形式发展更加成熟,产业状态更加稳定。

3.3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乡村智慧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可采用后现代主义旅游建筑的理念,在尽量不改变乡村原有建筑内外部风格的前提下,适当接入现代化生活设备。两权相较取其轻,留不住原居民,从何谈起“原乡性”。

3.4将文化创意应用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业的一种创新发展形式,为旅游业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4、结语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民宿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契机下,迎来了产业升级的最佳时期,然而,乡村旅游如何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前提下健康发展,还需要针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姝.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

2009.

[3]周玲强等.乡村旅游产业纽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下一篇:论高中生自我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