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30 18:55:59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1

2006年10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重点骨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工作扩大会议”在福州最佳西方财富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成员及来自全国2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80多所重点骨干旅游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和相关出版社的代表100余人。

在中国“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和中国旅游教育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配合国家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安排,配合国家旅游局 “十一五”旅游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服务全国旅游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特组织了本次研讨会,以促进中国旅游教育和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及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讲话的精神;通报了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十五”期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就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全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核心课程设置与关联延伸专业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硕士点建设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就旅游专业建设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并达成共识。本次会议是一次新时期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和指导专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会议。

二、主题报告内容

会上有4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4个报告全面客观、系统分析了中国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考究了中国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走向,勾勒了中国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宏图。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组长马勇教授的主题报告是《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马勇教授通报了新一届教育部工商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对“十一五”期间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与建设意见。马勇指出:建设旅游管理专业要认识到充分利用教育口各级别各种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如重点学科建设(校级、省级、部级)、品牌专业建设、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等等;同时专业建设要与旅游行业有效接轨,充分接受国家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积极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的研讨;设立《旅游高等教育通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信息交流。

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组田里教授主题报告为《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面分析研究了新世纪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系统剖析了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别从战略与战术层次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对策。结合评估具体的指标体系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旅游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按照大学的标准化培养目标与模式,不能一味屈就于企业的标准,必须保持知识的独立价值,高校旅游教育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培养制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峻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旅游业“十一五”人才规划》的主题报告。报告依据历年统计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等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人才规划的的重点、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面向21世纪的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建设与发展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名俭副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探讨》的主题报告。报告全面调研与分析了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介绍了目前唯一一项部级旅游本科精品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成功创建经验,并为全国旅游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发展思路及实施工程计划。

三、会议主要成效

参会代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评估、专业拓展、精品课程建设、博士硕士点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1.重新定位旅游学科发展方向

会议认为,目前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院校有393所,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猛,在中国学科体系中已独树一帜,应该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规模不断扩展、旅游学术积累不断丰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学科行为,使之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逐步成熟化。会议提出把全国旅游院校本科旅游教育分为应用型(技术)和科研型(理论)的两种类型,教指委制定相应的分类指导方法,把本科旅游教育与高职旅游教育在学科发展上加以区分。

2.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评估标准

会上讨论了由田里教授负责起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初稿。会议认为,专业评估很有必要,既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行动,也是对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一次提升过程。专业评估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发挥其规范管理、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作用。专业评估标准要进一步作调整,兼顾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性。

3.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质量

会议代表希望,在教指委的指导下,提升教学、科研、师资、人才培养等专业建设质量。一是积极争取教育部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支持,努力申报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类专业发展资源,如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重点学科、品牌专业、重点研究基地、名师、重点试验中心、文(理)科试点班等等。二是加强旅游科研,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各省市各类旅游科学研究项目,并积极参加科研成果的评奖工作,增强旅游管理专业整体实力。

4.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内外合作

一是加强国内旅游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合作。二是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外联合办学,创造旅游学校师生到境外培训、实习的机会。目前有很多旅游院校开展了非常有效的国际合作项目,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港、澳地区的院校也有意与大陆院校进行广泛合作。三是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尤其要更注重与管理学科横向的合作,与历史、地理、经济等传统学科的合作,教指委将在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推动二级学科领域的合作。

5.调控旅游院校的总体办学层次

一是在全国旅游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从战略上严格控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规模,保证毕业生高就业率和良好的专业形象。二是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旅游院校积极申报硕士点,提升旅游管理学科形象。三是适度发展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注重学科积淀和学术积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

6.建立高等旅游院校的交流平台

一是形成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中心的“旅游教育会议”制度,每年举办专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及时通报信息、交流经验、研讨对策。二是出版《旅游高等教育通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刊印;《旅游科学》等专杂志设专栏刊登国内外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术会议的重要信息,加强信息交流。三是教指委旅游专业组建设“中国旅游教育”网络平台,展示成就,通报毕业生供需情况、国内外访问学者、博士后流动站等各种信息,整合资源,全国共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担网站制作维护工作。

7.拓展旅游学科的专业延伸领域

目前学科目录“旅游管理”只有一个专业方向,从某种程度限制了旅游管理学科发展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专业设置问题上,许多旅游院校做了不少探索,积极向休闲、会展、娱乐等领域拓展,实行校内的优势资源整合,突出院校和地域特色,创立特色品牌专业,如华侨大学整合体育系设立“运动休闲娱乐”方向,中山大学设“休闲与俱乐部管理”等专业。

8.建设旅游专业核心精品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的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和规范,积极申报部级、省级和校级旅游类精品课程。会议提出规划,争取用3-5年内,建设部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00门,校级精品课程500门。旅游涉外性强,专业标准应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形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核心精品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开展双语教学,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接轨。

9.筹备旅游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

目前全国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点有100多所院校。为规范和促进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点的建设发展,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指委将筹备成立“全国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会议”,组织全国旅游院校探讨和研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并拟成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小组”。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分为普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力量争取有关部门设置“旅游专业硕士”。会议提出,要加强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材的建设,组织高水平旅游专家、教授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生教材分社愿意大力支持在教指委组织下出版高等级的研究生教材。

10.通报年度国际国内旅游学术会议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2

关键词:郑汴一体化 形成历程 现状 对策建议

1.郑汴一体化形成历程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郑汴一体化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郑州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加快郑汴一体化。郑汴一体化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 提出阶段

1990年,在研究制定“八五”计划时,提出构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焦作、新乡、开封等市在内的核心经济区的初步设想。2000年,编制“十五”计划时,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正式概念。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建议:“十一五”时期,应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由此,郑汴一体化正式提出。

1.2 形成阶段

2005年,在《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开封定位问题日益凸显出来。2005年12月,郑开大道开工建设标志着郑汴一体化进入实质阶段。2007年9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获得法律地位。

1.3 深入推进阶段

该阶段经历了郑汴新区的提出、郑汴新区的规划、郑汴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及郑汴都市区的提出三个阶段。2012年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推进郑汴都市区和郑汴一体化发展,尽快实现通信、金融同城和资源共享”。正式提出了郑汴都市区的概念,郑汴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

2.郑汴一体化发展现状

自2005年郑汴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郑汴一体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两市均受惠于该政策,实现了共赢,尤其对开封的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2.1 开封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开封市借力郑汴一体化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30.2亿元,年均增长12.9%,比“十五”期间提高了3.8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以来,均跃居全省前列。特别是2011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

2.2 两市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2.1 完成了相关行政区划调整

为加快两市城区对接,开封市于2005年完成了城市区划调整工作,实现了开封市区直接与郑州市接壤。

2.2.2 商务活动实现联手合作

两市商务部门签署合作协定,共同编制《郑汴一体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共同对外招商项目,共同举办“郑汴一体化项目推介暨招商引资会”,联合推动劳务输出,策划会展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

2.2.3 强力推进开封新区建设

开封新区科学利用郑州发展的辐射、溢出效应,加快推进两市产业合作,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良好,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省级十强开发区”。

2.2.4 两市实现了部分功能对接

2006年郑开大道建成通车,郑开城际公交的开通,为两市居民文化、商贸、旅游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化旅游产业迅速提升。同时,郑州市民可享受开封市旅游一卡通待遇。2012年1月18日,两市公交卡互相通用。

2.3 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郑汴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郑汴一体化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对一体化如何深层次发展的研讨还需借力更多专家及资深人士,深入研究,寻求对策及突破口。

3.对策措施和建议

3.1 推动通信、交通的一体化进展

尽快使郑州、开封两市本地电话网并网使用统一区号,加快推进郑汴电信同城。

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发展和两市居民交流的深入,目前郑开城际公交的运营理念,已不能满足两市的往来需求,将城际公交向两市市中心延伸,与两市城市公交实行“零”对接,使城际公交城市化,实现郑汴公交一体化。

3.2 加快推进郑汴金融同城

建议建立专门协调机构,负责协调、组织、推动郑汴金融同城进程。实现金融产品、要素、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要素在郑汴两城内的自由流动及优化配置,使郑汴两地金融产业得到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得以共享,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形成郑汴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发挥地区的综合优势,促进郑汴区域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

3.3 提升开封旅游业层次

文化旅游业是开封的特色优势产业,为了在一体化过程中保持开封旅游发展的优势地位,建议制订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文艺院团发展。此外,在融资、人才队伍建设等亦应给予政策支持。

着力打造宋都、菊会、水城三大品牌,抓住历史文化、旅游节会、观赏、休闲娱乐、饮食购物几个方面,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升级。逐步改善旅游软环境,秉承真诚、热情、规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旅游者,打造开封特色宋都文化旅游名片,实现开封从旅游观光地逐步向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转变。

借助郑开大道,将开封旅游进一步延伸。打造郑开大道两侧景观,让郑开大道之行成为欣赏美景之行。同时,可在大道两侧开展采摘农家乐、体验式农场、有机果蔬菜栽培观赏园等,丰富开封旅游资源,满足不同旅游需求。

2012年4月,郑州黄河滨河公园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开封可结合郑汴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特点,通过郑州黄河滨河公园的开发,做大黄河沿岸旅游业发展,打造沿黄河的郑汴一体。

3.4 推进资源共享

使开封新区与郑州综合保税区实行功能联动,以促进郑汴区域性综合产业增长带的形成和发展。同时积极推进两市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科技、信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4.结语

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起步工程,其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为实现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建设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郑汴一体化作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也是做大做强郑州和促进开封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利用好这一战略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推进郑汴一体化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398

[2]卢展工.在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河南日报,2011-10-27(4-14)

[3]郭耕茂.200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日报,2009-1-23(2)

[4]郭耕茂.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日报,2010-2-2(2)

[5]郭耕茂.201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日报,2011-1-26(2)

[6]郭耕茂.201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日报,2012-1-18(2)

作者简介: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3

我国职业代际流动的城乡差异研究

关于洞头县羊栖菜营销的社会实践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制度研究述评

游客对武汉市旅游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影响研究综述

关于宝丰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依法治国:西方法学概念与中国法治问题

关于湖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长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跨区域污染治理:一个复合行政理论的应用

中美交叉上市股票的价格波动引导关系分析

任重而道远:房地产税税基批量评估研究综述

关于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基于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综述

美式期权定价的前向蒙特卡洛模拟方法

济南都市圈城镇化质量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关于长兴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经济学的人性回归:行为经济学研究综述

关于“营改增”背景下我国开征零售税的思考

法律董事专业背景、地位特征与财务报告质量

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

我国人口、经济与环境区域协调性的差异比较

经济类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商务外交能力的培养

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税收饶让的实证分析

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实证调研报告

公民“闹大”的行为逻辑及其合法性评价标准

外部治理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功能探析

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近年来国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的争议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武汉市房产泡沫的测度

社会转型中的建设与中国宪法学的转型

弱势群体保护的意义——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

管理者异质性视角下的媒体关注与盈余管理研究

对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分析和反思——以浙江省为例

中国养老模式优化选择——基于人口老龄化问题

可持续的中国城乡居民养老金体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沉默的螺旋”的理论困境与研究路径

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视角下的我国食品安全分析

基于旅游者个性的“灵秀湖北”旅游品牌塑造

基于GWR模型的我国房地产行业供需状况研究

负面主题下声音与卷入度对广告态度的影响

我国开放式基金羊群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分析

社区治理视域下我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探究

我国金融形势指数的构建及与通货膨胀关联性的研究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4

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我局从20xx年10月到20xx年2月集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5个月来,在省委第二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局机关各处室、各单位,还有离退休老同志,共9个党支部70余名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就学习实践活动本身而言,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主要就是:回顾总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推动全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下面,我代表局党组简单讲三方面意见。

一、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特点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局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全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历经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1个环节,基本达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

第一个特点:党组重视、领导带头

局党组始终把学习实践活动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听取汇报,多次研究部署,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序推进和正常开展。

一是明确活动的载体和要求。去年9月份,局党组就着手布置起草活动实施方案、筹备活动动员大会、组建活动领导机构等启动工作。国庆长假后,局党组专门听取启动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并于10月14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我代表党组从三个方面谈了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四个方面全面部署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提出了活动的主线和总要求,主线即“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总要求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旅游发展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条主线”、“一个总要求”贯穿始终,为我们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是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根据省委的统一要求,学习实践活动开始后,局党组建立活动领导机构、组织构架和工作格局,明确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局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对分管处室的活动开展进行全程指导。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做到了职责明确、上下畅通、落实得力。

三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党组指导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把握工作进程,贯彻落实省委精神和各项要求。局党组成员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带头学习、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整改,带头谋划思路,带动党员干部热情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个特点: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我们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和旅游业发展特点,牢牢把握理论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调查研究、查摆和解决问题等重点环节,既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环环相扣、整体推进,又结合了实际,突出了重点。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工夫。首先是抓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先后组织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5次,各支部集中学习7次,刊发学习简报17期,组织专题报告会3次,特别是11月20日,我们邀请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徐志宏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会,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次是抓大讨论。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1次,专题讨论4次,学习交流会10次,大家从自身、本单位、局机关等层面,深入查找思想观念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处室、各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中讨论和交流。有关发言材料、学习心得,已汇编成册并在局机关门户网上交流。

二是找准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检查上下工夫。首先是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坚持依靠群众找差距,局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旅游行业基层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并确定了5个重点调研课题,通过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各种形式,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形成了《各省旅游发展政策比较研究》等一批有质量、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各处室、各单位也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搞调研。局党组还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运用调研成果,代拟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和主要领导讲话稿。其次是开门问策。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我们先后召开了不同规模、不同对象的座谈会11次,有290多人参加,并在局政务网站和《**旅游通讯》上开设专栏,共征集整理意见建议120多条。再次是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查找问题不避重、分析原因不绕弯、自我揭短不怕重”的要求,局党组精心筹备、认真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取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局机关各处室、各单位党组 织也都认真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局党组认真研究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工作。通过认真分析检查,局党组查找出了在推进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如:产业规划不够、综合开发不够、推介宣传不够、品牌打造不够、市场规范不够、人才支撑不够等),并从4个方面剖析了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出了整改方向和整改落实措施,形成了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社会各方面对报告给予较高认同,群众满意度达到99.8%。

三是做好整改落实,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按照省委要求,针对查找出的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局党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科学地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5大整改项目41条整改措施,并根据不同时限,逐项明确负责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同时,我们还抓住时机,借助于上级的力量,对导游薪酬问题,旅游业用水用电问题,旅行社跨区域发展问题等,通过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政策意见,给予有力推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第三个特点:统筹兼顾、相互促进

我们坚持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统筹兼顾,以学促干,以扎实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促进旅游业发展上台阶。

一是将学习实践活动与筹备开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紧密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正是局里紧锣密鼓紧张筹备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关键时刻。我们在组织开展好活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将筹备旅发大会、旅游工作会议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来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全局许多同志一边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一边加班加点,一丝不苟地落实有关材料、文件、会务的准备工作,有力保证了大会的圆满召开。

二是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紧密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局机关内部管理的新办法。比如,完善了因公出国、集中采购、经费车辆管理等制度。同时,探索了一些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如,建立了局班子成员联系重点旅游项目、旅游度假区和旅游重点企业制度;对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旅游工作会议部署的目标任务,不仅向处室作了责任分解,建立了督查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而且以省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正在着手向相关的部门分解,建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加强了局机关处室和直属有关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收获

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我们事先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旅游发展上台阶、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从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看,在收回的100份测评表中,“满意”96份,“比较满意”4份,满意率100%,也说明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二是明确了重点,理清了思路。三是解决了问题,推进了发展。四是改进了服务,转变了作风。

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学习,大家深深感受到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工作中,觉得我们旅游部门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全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大有可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不仅有了新认识、新提高,而且通过我们的努力,有力推动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推动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年后一上班,省委赵书记就亲自带领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局里调研。省委省政府决定召开旅发大会,这是今年以来继全省两会以后的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大会,足以说明这次大会的重要意义。会上,赵书记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把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旅发大会后,迅速掀起了全省性的旅游发展热潮,许多市县也先后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各级领导纷纷开展旅游调研,制订出台旅游扶持政策,开展声势浩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旅游消费券、优惠卡总额度达8亿多元。

二是明确了重点,理清了思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不仅针对当前严峻宏观形势,研究部署了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年度工作任务,而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进一步理清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这个思路不仅得到市县旅游部门的高度认可,更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推动旅游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要求:

一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政府积极有为作为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是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作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是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构筑比较优势作为增强旅游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四是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以扩大开放作为推进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桥梁。

五是坚持资源开发保护并重,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八个创新):

1、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2、创新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集群发展。

3、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4、创新旅游企业机制,增强旅游竞争能力。

5、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完善旅游现代设施。

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旅游队伍素质。

7、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

8、创新旅游区域合作,推动旅游国际化发展。

总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说,当前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更加明确,措施和办法更加有针对性。

三是解决了问题,推进了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边学边查边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着力解决了一些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结束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另外,我觉得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最直接的一个成果就是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大家反映这次会议很成功,预示着我省旅游业发展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必将成为**旅游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

四是改进了服务,转变了作风。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读书学习的氛围更浓了,研讨问题的氛围更浓了,埋头苦干的氛围更浓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氛围更浓了。年前,各处室分头到遂昌县局里的对口扶贫点,登门访贫问苦送温暖,帮助梳理思路,做发展规划等,把惠民政策送到基层,把实事好事办到农民家门口。最近,各处室还结合县市新一轮扩权工作,积极推进职能转换,对局有关管理权限逐一进行分析,已确定将13项管理权下放给市县旅游部门。

三、下一步考虑

回顾总结局学习实践活动,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开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各处室和单位活动开展尚不平衡;有的党员干部参与活动次数和投入精力少了些;解决问题、攻坚克难的力度还不够大。我们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活动就要结束了,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下一步我们要结合整改工作,进一步提振信心,昂扬斗志,确保完成今年全省旅游工作。

一要抓学习贯彻。

二要抓思路完善。

三要抓政策调研。

四要抓工作落实。

五要抓机制健全。

六要抓氛围营造。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5

摘要:本文以武陵山片区吉首大学为例,对地方高校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服务于区域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广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基础,分享了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需求的实践与经验,最后提出了广告专业人才培养重新定位与创新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 广告专业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2011年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作为“十二五”国内率先启动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试点区,2012年吉首大学提出了建设服务武陵山片区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广告专业依靠多年服务区域社会的基础与积淀成为首批建设专业,并进一步开展了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需求对接的新探索。

一、广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基础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对地方高校而言,目前吉首大学广告专业建设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业任课教师中,“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部级、省级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由于注重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近年来广告专业取得了诸多成果,如积极带领本专业团队与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共同协作,创造优秀的教学管理环境,使得本专业所在学院连续四年被评为吉首大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学生专业素质过硬,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种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学生就业率接近95%,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获得社会的良好认可;组织建设的佛山广告学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组织参与建设的湖南省精品课程《传播学概论》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验收。

2.注重专业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良性结合。近年来,广告专业团队承担了部级课题、省部级课题以及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同时,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广泛参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旅游公司等部门的CI设计、项目规划及传播营销设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广告专业师生创作拍摄的电视艺术作品与广告作品先后获得80多项部级、省级奖项,20多部电视、广告艺术作品在各级电视媒体播出,现已公开发行了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20多部。其中专业团队教师创作的《凤凰城印象》、《张家界土家风情》被列为中国驻外使领馆对外宣传广告片,译制有10种不同语言的版本供对外宣传使用。

3.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抓好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现建设有民族影像传播研究所和现代传媒实验中心。2010年,现代传媒实验中心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该实验中心拥有平面广告设计制作室、苹果电脑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线性编辑实验室、广告摄影教学实验室、摄像教学实验室、演播室等7个教学实验室。其中苹果电脑实验室和非线性编辑室居全省同类专业实验室前列。在湘西州、长沙、深圳等地设有1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其中,广东佛山广告学实习基地为湖南省优秀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中南传媒集团、红网、佛山广告协会、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等各单位业界人士为实践指导老师。

4.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形成协办学同机制。一是与学院内部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进行积极合作,在课程上、资源上形成良好共享机制。其次是积极与学院以外的美术学院、商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进行积极合作。如在艺术设计课程、市场营销课程、文化创意产业等课程方面,广告学专业与美术学院、商学院等学院积极合作,形成师资共享良好局面。同时,在历届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组织中,都是广告学专业牵头组织,积极发动和组织全校各学院特别是商学院、美术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参赛,形成良好的参赛信息共享机制与组织架构。

二、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需求实践与经验

1.整体经验。吉首大学广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需求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注重专业发展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强调专业办学路子的地方性特色。第二,注重师资团队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强调师资能力的实践性品格。第三,注重教学资源的集成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强调专业内外的开放性互动。第四,注重学生能力的技能性与创意型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意能力。广告专业秉承学校开放性办学的基本理念,顺应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专业师资力量和优秀学生团队为核心,积极与大湘西地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广告制作与广告策划业务活动,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的方案策划、形象宣传、品牌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2.为地方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或承担具体工作。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将科研、教学成果转化成服务地方民族文化发展的资源,为地方民族发展提供了各种有效智力支持。如本专业团队成员担任了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专业团队成员挂职吉首市市长助理等职务,着重协助管理吉首市文化、旅游发展事务;团队还参与承担了《吉首市民族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12—2020)》、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的编制等工作。

3.为地方政府各种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加区域政府部门的各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策划与实施工作,如积极承担湘西州政府“特色村寨、古村落保护调查研究”的具体项目;承担湘西州政府做CI系统标识;承担湘西州政府“导游员民族文化培训”的教学指导工作;承担吉首市“旅游标识牌”的设计与制作;参与湘西州委、州政府“十二五文化强州战略方案”的制定;参与湘西州“旅游广告语”的最终评选;参与吉首市“市树、市花、市鸟”的最终评选;参与吉首市“城市品牌标志”的最终评选。专业团队创作的《凤凰城印象》、《张家界土家风情》被列为中国驻外使领馆对外宣传广告片,译制有10种不同语言的版本供对外宣传使用,为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为区域文化企业、旅游公司提供决策参考或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的各项项目,且发挥了实际作用,取得良好效果。本专业的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在芙蓉镇景点圈、德夯景点圈、乾州古城景点圈、里耶景点圈等景区的开发与创意中,都承担具体工作内容。如组织策划了吉首市吉凤工业园开工典礼、韶山领墅广告大赛、芙蓉镇形象设计大赛、边城醋业广告设计大赛、州气象局的园林规划等项目。团队教师带领学生承担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情韵桃花源”、“烟雨张家界”两台节目演出的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三、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社会需求的重新定位与创新思路

1.根据区域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贴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现实需要,围绕武陵山区域旅游、民族文化产业等地方产业群发展实际开展教学和科研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专业群建设的机制与体制;加强专业与专业、专业与地方政府、专业与区域企业间协作,发展以“项目教学”为核心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长效合作机制。

2.积极探索共享创新机制,加强专业群建设的机制与体制建设。积极促进广告专业与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学、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沟通与协作,探索建立该专业群在教学、科研、实验等方面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将广告专业示范性建设与改革中的先进教改理念、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等通过学习交流,影响到专业群中各专业、各位老师,推动专业群的整体改革,带动专业群建设,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做好区域人才需求调研,提升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与规格。做好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对广告人才需求调研工作,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满足于武陵山区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手段与方法革新,培养具有系统的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武陵山片区文化传媒业、旅游业、信息咨询行业、文化产业等部门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设计、广告创意、广告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创新性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在专业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中,按照武陵山区对广告专业人才的能力和规格要求,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造,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能培养一种职业能力。

4.推动区域协作,抓好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和“产学研”建设。产学研合作可以通过学校的优势学科服务地方,培养锻炼一批掌握前沿、具有解决科研与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可以进行创新性教学的人才梯队。广告专业在原有系列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基础上,积极与湘西州电视台广告部、德夯旅游公司、芙蓉镇景点圈旅游有限公司、一鸣广告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3个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针对武陵山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申报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并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社会服务转化。同时积极推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选题研究。

5.抓好专业改造工作,推出系列特色课程与特色教材。重点结合武陵山片区传媒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强广告专业改造。在加强已有的主干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性设置《旅游广告策划》、《文化产业广告营销》、《民族文化广告创意》等特色课程与教材体系,调整与充实教学内容。在遵循广告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武陵山片区广告人才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建设期内出版与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特色教材3部以上。

参考文献:

[1]姜正国,盛正发.以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141-144

[2]刘晓静,单松涛.广告心理学教学体系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23-25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6

省旅游局:

    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豫政办〔2017〕97号)文件精神,及时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程市长、谷副市长先后两次到市旅游局进行专题调研,亲自赴旅游企业深入调查研究,对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明确目标任务。依据《河南省转型升级发展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豫转型办〔2018〕1号)要求,郑州市旅游局对照《河南省转型发展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自评为优秀。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旅游业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郑州市共有旅游企业15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8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酒店23家);旅行社302家(其中具有出境社46家)旅游景区110家(其中A级景区36家,5A级1家、4A级12家);评定的省市两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近100家。全市直接间接就业人员约150万人,其中持证导游员2万7千人。

旅游业是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11年,据市统计局测算,当年郑州市旅游业经济总量(增加值)为241.7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2.25%,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旅游产业构成的六要素方面,“吃”的贡献占总量的11.9%,“住”的贡献占总量的8.7%,“行”的贡献占总量的22.0%,“游”的贡献占总量的4.5%,“购”的贡献占总量的18.8%,“娱”的贡献占总量的4.7%。2011年以来,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保持了年均10%以上增速,高于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平均增速,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发展成为我市第三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100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2.97%;旅游总收入119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04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193.12亿元,同比增长13.7%;接待入境游客50.31万人次(入境过夜旅客43.50万人次),同比增长4.67%;实现外汇收入1.971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全市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稳居全省首位。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推进情况

(一)出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 8月3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就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旅游部门主要负责人,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省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以及全省5A级旅游景区、五星级饭店和部分旅游企业、旅行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后,我市迅速传达了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9月2日,程志明市长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工作会议上传达了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全市积极贯彻落实,认真进行谋划,发挥郑州旅游特色和优势,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9月4日,市旅游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程志明市长重要指示,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的通知》,在全市旅游系统掀起学习贯彻高潮。

11月30日,程志明市长赴市旅游局专题调研全市旅游工作,对全市旅游业转型发展会议筹备工作作出进一步的指示。调研结束后,市旅游局结合党的精神的学习贯彻,完善《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并报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郑州市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促进特色旅游饭店及民宿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和《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文件内容,会后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特色旅游饭店及民宿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

    (二)全域旅游稳步推进。发展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局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得到了和李克强总理的肯定。2014年12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2015年4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是最早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的省会城市,在时间上也早于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从而得到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2016年2月,郑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是国内三个省会之一(另外两个是杭州和拉萨)。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我们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重点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信息化水平提升。同时,我市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全市旅游系统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专题培训班,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方向。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登封和金水区等县(市)区先后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政策措施,编制发展规划,推动全域旅游深入发展。登封市制订了《创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创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双创”驱动战略。荥阳市召开“全域旅游英雄会”,邀请国内知名旅游机构和专家把脉问诊,优中选优聘请上海景域集团制定《荥阳市全域旅游提升规划与实施方案》。中牟县不仅出台《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考核和奖励办法》。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近320亿元,重点旅游项目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伏羲山大峡谷旅游区开发、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建业·华谊兄弟小镇、国家农业公园、园博园、南水北调孤柏嘴穿黄文化旅游项目等一大批旅游重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部分项目已经建成并对游客开放。二是使用市级旅游产业发展资金近亿元,争取国家、省各类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政策引导作用成效明显。三是全市先后引进签约超亿元项目11个,旅游项目签约金额累计达711亿元,项目招商成效明显。近日,在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上,我市河南建业、河南银基轩辕圣境和郑州华强三家旅游投资额度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荣获河南省首批旅游投资突出贡献单位,受到通报表彰。四是积极落实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要求,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市旅游局会同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郑州市旅游厕所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建、改建并达到A级标准的旅游厕所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2015年和2016年,国家、省、市三级财政补助旅游厕所建设资金共计2354万元,全市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22座,达到星级旅游厕所标准262座。2017年预计完成新建、改建203座厕所。

(四)宣传推介扎实推进。郑州旅游推介团先后到广东、福建、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数十个城市拓展市场,通过“互联网+旅游营销”等创新推介方式,谋求跨区域旅游合作。郑州旅游宣传片相继在央视、美国ICN国际卫视等连续播放,依托社交网站和旅游电商平台在线营销成效明显,在国家旅游局对西班牙、澳大利亚、泰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中国旅游城市知名度”的调查中,郑州市排名靠前。牵头成立“郑汴洛焦”旅游推广联盟,继续推动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城市的务实合作。

(五)行业秩序逐步规范。旅游属地化管理全面推开,旅行社申报、分支机构备案、统计调查等6项管理职能全面下放,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强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完成68家省级、市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目前,我市拥有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1家(登封市),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3家(黄河风景区、绿博园、承誉德大酒店),郑州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65家。“全国旅游团队服务管理系统”和“全国旅游质监和投诉管理系统”规范运行。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办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和文明景区创建,旅游安全工作、文明旅游持续加强。郑州市导游服务中心李娜等5名导游员入选国家旅游局表彰的“中国好导游”。扎实开展旅游质量暗访和旅游联合执法的常态化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超范围经营、低价恶性竞争等违规行为,旅游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

(六)公共服务日趋完善。一是随着我市入选“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市旅游局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在市政府数字办的指导下制订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郑州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18)》。二是我市加大旅游信息服务力度,在郑州高铁东站和郑州火车站设立了旅游信息咨询点,在火车站公交港湾设置展架,摆放郑州旅游地图,供游客取阅,在火车站、BRT公交站和主要媒体刊登郑州旅游信息。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在以往两批次设置旅游标识牌的基础上今年在环城高速公路和市域主干道设置旅游交通标识牌396块,在园博园设立旅游标识牌66块。四是全新改版局官方网站,增强可读性,年均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信息传播功能明显增强。

(七)大型任务完成出色。近年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筹备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农博会等大型活动,参与贾鲁河生态治理工程、郑州园博园建设运营、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和百年德化文化复兴项目等全市文化旅游重点工程。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组委会评为先进集体。

2016-201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全国“厕所革命”建设先进城市。市旅游局被评为全省旅游工作综合类先进单位,市场推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5个专项类先进集体。

三、下一步开展重点工作

    我市全面贯彻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方向,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全面促进旅游融合创新,全面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综合协调力度,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旅游发展要求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和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休闲度假精品。

    二是继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抓好旅游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努力完成2018年建设目标任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示范村镇、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力度,做好旅游产业扶贫工作。

   三是继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重点抓好省内市场推广与交流合作。做好北京旅游市场宣传和国内主要客源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进深耕国际客源国计划,选择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国设立办事处,加大宣传促销活动。加强新媒体宣传。拍摄制作新的旅游宣传片。

    四是继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力争年底验收;启动郑州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建设全市4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争取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郑州分中心挂牌。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在新郑国际机场新设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

    五是持续优化市场环境。积极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活动。梯次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荐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1-2家,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3家。加大A级景区复核力度,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旅游诚信建设。持续提升文明旅游建设水平。切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确保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进。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7

芦珊,燕山大学物流工程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规划。

摘要:迁安作为河北省26个发展旅游重点县(市)之一,强大经济实力支撑,京津旅游市场需求,为迁安市发展旅游业提供基础,本文着力分析迁安市旅游发展动力,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迁安产业现状与市场需求,提出迁安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评价;迁安

一、迁安产业发展概况

迁安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起步,因铁而起、因钢而兴,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稳居河北省三十强之首,财政收入居河北省第一,一座规划科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正在崛起。截止2011年,迁安市人均GDP已达121400元人民币,环渤海区域的人均GDP也已远超3500美元的标准,迁安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消费需求已达到爆发性增长的临界点。面对旅游业发展“井喷”时代的来临,亟待做好区域旅游市场的启动与培育工作。

二、迁安旅游业发展动力分析

1.迁安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

所谓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就是地域旅游产业基础自身的驱动力,对旅游的发展形成内在的推动力。迁安市自然资源,人文意象构筑整个产业的发展的动力网络。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开展提供可发展性,旅游产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五方面,地域旅游业开展不仅要能进得去散得开,更要留得住游客,能够有提升当地经济收入的产品。

2.旅游业发展的拉动力

除了旅游业本身的驱动因素,其他的外在的因素构成旅游业发展的拉动力,包括经济、政治、交通等要素,还包括市场需求的拉动力。

(1)经济实力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是居民消费由实物消费为主转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重要标尺。截止2011年,迁安市人均GDP已达121400元人民币,环渤海区域的人均GDP也已远超3500美元的标准,迁安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消费需求已达到爆发性增长的临界点。

(2)政府政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在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的大好形势下,为促进迁安第三产业聚集区加快发展,发展旅游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迁安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与国外的公务联系、商务交流日益增多;加之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国外人群访问迁安市将愈加便利。多方面因素使迁安由国际公务旅游起步,发展国际休闲观光游、长城文化游、寻根游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三、迁安旅游业发展策略

(一)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加快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首先,学习借鉴焦作由“黑色经济”向“绿色产业”嬗变的成功经验,将旅游产业定位于发展转型的重要支撑,紧紧围绕“长城文化、生态休闲、黄帝故都、绿都水城”四大主题,以旅游业的快速崛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其次,高位规划。围绕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聘请名师大家创意策划。最后,强化管控。坚持旅游规划“一个蓝图绘到底”,防止“跑马占圈”和荒山承包户在景区私自建设、破坏景区风貌的行为。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对生态绿道坚持统筹规划、错位发展,确保“金藤结金瓜”,以精品景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以精品龙头项目为重点,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首先,以滦河景观带、三里河沿岸开发为重点,瞄准国内一流标准,打造迁安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把滦河滨河景区打造成“京津唐承秦”旅游圈新地标、现代都市休闲游核心区和全市旅游服务基地,营造“湖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景中、景在绿中、游在其中”的水城景观。其次,发挥迁安市历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迹繁多、红色文化灿烂的优势,把黄帝文化、长城文化打造成迁安吸引外来游客的“金字招牌”,将长城国家公园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旅游胜地;将龙山黄帝文化城、黄台山轩辕阁、佛山公园等景点建成黄帝文化群,打造“古韵迁安”的文化品牌。最后,以绿道串联农业休闲园区和森林景观资源,打造民俗风情、农家体验、果品采摘和森林观光、野外探险产品,加快白羊峪景区、大龙庙景区、徐流口景区、山叶口景区、成山景区建设,打造自然生态的旅游品牌。

(三)以链式发展为目标,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首先,延伸产业链条。以健全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核心,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向餐饮、购物、娱乐、交通、培训等行业延伸拓展,推动旅游业从门票收入向食、住、行等多要素融合的链式经济转化,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其次,增加旅游商品供给。在提高旅游拉动消费方面,加强旅游特色纪念品设计开发,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再次,吸引游客留驻。围绕吸引高端游客,突出迁安的城市品牌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黄帝文化、长城文化、造纸文化、诗酒文化资源转化,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围绕吸引假日游客,推出休闲养生、节会观光、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等产品,制作实景演艺节目,解决景点“有看头没玩头、有游头没留头”的问题。

(四)以产业融合为方向,推进旅游业与文化休闲产业协同发展

首先,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以推进文旅结合为突破口,抓住中国动漫集团落户迁安市的契机,加快打造“以旅为根、以文为魂”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其次,推进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社区,用旅游的理念经营现代农业,用休闲的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发展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乡村度假、养身康体、民俗体验等休闲产业,推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最后,推进工商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结合迁安市特有的酒文化、造纸文化、钢铁文化、矿山文化,注重体验性和知识性,发展工业参观和文化展示项目。

(五)以游客集散中心为龙头,打造迁安旅游行业服务品牌

首先,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旅游集散交通建设,形成城市公交与景区之间点线连通、走向顺道、组织有序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迁安航空机场,谋划京秦高铁迁安旅游专列。其次,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制订覆盖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功能及游客权益保障的行业服务标准,打造“不让一个游客在迁安受委屈”的旅游服务品牌。强化旅游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涉旅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一切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体系。

(六)以“古韵迁安、绿都水城”为品牌,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首先,确立品牌形象。科学制订旅游营销战略,倾力打造“古韵迁安、绿都水城”,“百里诗绿道、山水画迁安”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其次,强势宣传推介。针对不同的区域和客源市场,全方位加大迁安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力度,叫响不同的旅游品牌。同时,利用中央媒体、报刊的市场影响力,在黄金时段、黄金版面大密度投播旅游广告,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题活动,提高迁安的旅游知名度。(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立霞,刘杨.迁安市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4.5:1-48

[2]何燕,杨新军.《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7,(4):59-63

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篇8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部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02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

上一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网络行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