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影响

时间:2022-10-24 12:42:55

摘要: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颗粒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灌胃30 d后,腹腔注射普萘洛尔复制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记录注射普萘洛尔0、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结果 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益心解毒颗粒;缓慢性心律失常;普萘洛尔;大鼠

中图分类号:R541.7 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40-02

益心解毒颗粒由黄芪、金银花、黄连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气阴两虚、热毒侵心造成的病毒性心肌炎[1]。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此病不及时正确治疗,很容易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本实验旨在进一步考察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与试剂 益心解毒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101121;心宝丸,汕头市中药厂,批号 20100408;盐酸普萘洛尔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片10 mg,批号 1005037;乌拉坦,中国曹阳第二中学化工厂,批号 0810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批号 091021。

1.2 实验动物 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清洁级,体重200 g~220 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生产合格证号:SCXK(军)2007-007。

1.3 仪器 E-clipse400型心电图机,美国Burdick公司制造。

1.4 给药方法 取6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0.54 g/kg)及益心解毒颗粒大(6.0 g/kg)、中(3.0 g/kg)、小(1.5 g/kg)剂量组。给药体积为10 ml/kg(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0 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

1.5 造模及观察[2] 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30%乌拉坦1.2 g/kg麻醉,仰位固定,记录心电图Ⅱ导联,剔除心电图异常者。腹腔注射普萘洛尔5 mg/kg,分别记录注射后0、2 min、5 min、10 min、20 min的心电图。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益心解毒颗粒对普萘洛尔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的影响(见表1、表2) 正常组在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

表1 益心解毒颗粒对注射普萘洛尔后大鼠心率的影响(x±s)/min

表2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的影响(x±s)/min

2.2 益心解毒颗粒对普萘洛尔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P-R间期的影响(见表3) 模型组在各不同时间点的P-R间期与正常组比较延长(P

表3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P-R间期的影响(x±s)s

2.3 益心解毒颗粒对普萘洛尔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QRS波时间的影响(见表4) 模型组在各不同时间点的QRS波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延长(P

表4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QRS波时间的影响(x±s)s

3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3]。心气阴两虚是发病的关键,温毒内犯则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心脏气阴两虚贯穿于疾病始终[4]。益心解毒颗粒有黄芪、麦冬、金银花、黄连等中药材组成,在补气养阴的同时,又能清热解毒,既能治其急,又可治其缓,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缓慢性心律失常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中医学对它早有认识早。《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心澹澹大动”。现代学者多认为其病位在心,以虚为主,多虚中挟实,其病机以心之气阳虚衰为主,兼夹有瘀。本实验研究了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预防治疗作用,可以减小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益心解毒颗粒可以预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高红,杨娟英,卢露,等.益心解毒颗粒对动物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世界中医药,2009,4(4):228-229.

[2] 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028.

[3] 周百武.葛根素联合干扰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4):5.

[4] 焦俊香.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用药现状和前景[J].临床合理用药,2010,3(9):142-143.

作者简介:林玉红(1968―),女,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邮编:710075);杨娟英,工作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王光建,工作于陕西中医学院;王月茹,工作于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收稿日期:2011-03-2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影响... 下一篇:芹菜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