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24 12:38:22

护理路径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护理;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0-0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相对于其他血管通路而言,具有并发症少,可以反复穿刺,再循环率低,远期开放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因部分患者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不当,造成内瘘成熟不良,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我科室针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患者的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设计了一种护理路径表,收效良好,有推广的价值,现介绍如下:

1制作方法

采用WORD文档制作表格页眉为: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路径表,表格首列分别填入动静脉内瘘术后不同时间段,在流程栏内填入各项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内容,确认栏分为病人及执行者两部分,责任护士逐条与患者沟通后与患者家属一同签字确认,并注明日期,以确认日期为准,3天内护士对患者的依从性,与护理成效进行评价。具体表格内容,见表1。

观察术处敷料有无渗血,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敷料如有渗血渗液,须及时更换敷料术后24小时后术侧手部可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锻炼方法:术侧向上抬高,尽量垂直,每次在空中停留约10秒,每次运动时间为10分钟,早晚各一次。(疼痛明显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抬高患肢,避免过度牵拉加剧疼痛。)

术后1-2周术后1周且无伤口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握皮球或橡胶圈数次,每次3-5分钟

术后2周在上臂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术侧手做握拳或握拳动作,每次1-2分钟,每天重复10-20次根据内瘘切口愈合情况,2周左右拆线。患者合并糖尿病等疾病,可适当延迟拆线3-5天。

内瘘成熟期成熟标准:内瘘成熟的早晚取决于患者的血管自身条件,手术的情况和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当静脉呈动脉化时(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动脉震颤或搏动),内瘘直径增粗,能保证成功的穿刺,提供成功的血流量时才算成熟[1]。

启用时机:原则上是4-8周成熟后方可使用,如患者临时插管流量不足,有感染迹象,或直接穿刺困难患者,在内瘘术后2周左右血管条件较好者可启用内瘘,以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做动脉出路向心穿刺,静脉端采取任一非瘘静脉穿刺[2];糖尿病患者需6-8周方可启用,成熟不良的还要延迟。据最新报道,内瘘启用最佳时机为8周。

内瘘初使用期首次穿刺,选派责任心强,技术好的资深护士。

穿刺顺序:从内瘘远心端到近心端,然后再回到远心端,如此反复。不要轻易在吻合口附近穿刺或定点穿刺。方法:阶梯式或纽扣式;先穿静脉,后穿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距动静脉内瘘口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相距10cm以上。

正确的下机按压:着力点要准确,以食指和中指分别按压棉球的上缘和下缘,压力适中,以不渗血和扪及血管震颤为宜。新瘘的前3次使用由护士下机按压,不使用弹力绷带,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并确保其能够掌握,一般按压20分钟,中途不可随意松开换手,防止发生出血,如患者凝血时间长,须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注:动静脉内瘘术后每个阶段均要遵守的共性内容:

①早晚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方法:将2-3个指腹放于内瘘吻合口近心端感觉血管震颤是否存在,还可用双侧耳朵听血管杂音,如震颤或血管杂音消失,立即通知医生。

②避免在术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侧肢体不可提重物避免受压防止碰撞;(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术侧肢体最好不要有任何力的负担,包括提很轻的物体,尤其是在术后1周内。)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③吸烟可导致吻合口痉挛和血栓,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术后病室内禁烟。

④保持室温20-25℃,以防止血管痉挛

⑤保持术侧肢体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去除敷料。

2应用

21每名患者均有固定的责任护士,针对不同的阶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确认,每执行一项在“”中打钩确认。

22确认后3天内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分为优秀,一般,脱落三个等级。各项内容完成准确到位,健康知识掌握良好为优秀;健康知识掌握不全,功能锻炼不及时或不准确为一般;健康知识不了解,未进行功能锻炼,配合不良为脱落,针对不同结果,一般者加强沟通与监督,脱落者重新进行宣讲与确认,并取得家属的配合,直至结果满意。

3优点

31使用护理路径表后,护士宣讲内容全面而具体,患者对所有内容经护士反复确认,掌握较好,对患者的依从性及时进行评价,并根据反馈内容调整护理措施,及健康知识宣讲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32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通俗易懂,锻炼方式具体,病患易于理解接受,利于执行。

33指导内容以书面形式呈现,并有病人及家属签字确认,遇到因患者自身疏忽造成的内瘘不良事件,可保护护理人员,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林惠凤,主编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96

[2]高旭红向心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启用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408-409

上一篇:58例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腿、足部慢性溃疡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