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业科技革新趋势

时间:2022-10-24 12:24:48

石油业科技革新趋势

近年来的石油科技发展历程表明,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市场环境下,国外大石油公司对科技发展的定位与战略的选择有着较明显的不同。20世纪70年代为规模取胜时代。20世纪80年代为低成本取胜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高新技术取胜时代。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石油工业飞速的发展,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采取以高新技术取胜的科技战略。这一时期,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技术创新呈现出如下的趋势:

1创新过程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外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和油公司都对技术服务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整。他们非常注重科技的源头创新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从研发到成果应用的一体化技术创新过程。

在壳牌集团,科技源头创新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核心。壳牌勘探开发公司每年拿出10%的研发经费来鼓励和支持可能带来突破的新概念。集团有一个专门机构,由思想活跃、知识丰富、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员组成。任务是评估和鼓励那些有可能对本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想法、新概念,促进其实现技术创新。

同时,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很关键的。正如BP科技副总裁Wolfgang博士强调的,要有效地应用技术比拥有技术更重要。国外大石油公司如埃克森、壳牌、BP等采用业务驱动研发的第三代研发管理,研发、生产、服务三者紧密结合,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紧密结合,研发流程严密,商业化及时,给公司带来高额回报。贝克休斯公司采用第四代研发模式,主要表现为应用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即研发项目都是市场需要的,技术一经产生立即投入应用,故其研发成果的应用率和商业率几乎达到100%。

2创新模式合作化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对于国际大石油公司和石油服务公司而言,随着专项石油科学技术的精细和深入,各项技术复杂程度的加深,技术突破面临的对象更加复杂,所需要的投资日渐庞大,涉及的专业和学科更加多样,要求科技成果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自主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因此,他们纷纷采用合作创新、联合攻关的组织方式以更好地回避风险。

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石油公司在合作创新过程中,采用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合作方式有:

2.1石油公司与石油服务公司之间的合作——战略联盟

近年来,石油公司与服务公司之间逐步建立和发展成为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服务公司在战略联盟中主动承担责任,双方致力于在某一特定的商业活动。这样的联盟可以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同时服务公司通过不断从石油公司得到作业机会也可以加强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竞争能力,确保服务公司的赢利。联盟能使油公司和服务公司之间建立一种核心团队,前者确立投资战略,后者实施这种战略以便使油公司投资回报最大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下半期,世界油田服务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通过这一过程,实现了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形成了一批实力很强、创新能力突出、技术水平很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新体系,成为大石油公司实现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中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合作伙伴。

2.2石油公司与独立实验室和大学的合作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大石油公司主要依托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因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不受生产干扰的安定环境。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8月16日,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签订的协议涵盖石油的主要领域,它们将在油气勘探新理论、新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炼油化工催化剂及新工艺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3创新关键资源知识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资源已由原来的物资资本转向了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了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组织资本是指由企业内部管理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资本,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和信息系统。它是组织内部通过不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资本。

3.1人力资源开发

21世纪的竞争将主要表现在软实力上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保证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对科技人才资源的争夺成为石油企业新的竞争焦点。斯伦贝谢公司对人才的储备非常重视。为了能招聘到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他们已经把触角深入到各大校园之中。为了使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对员工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3.2组织学习

学习是指组织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和知识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学习的主体来看,学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主要是指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和情感学习。组织学习是相对于个人学习而言的,它是将组织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组织学习是在个人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习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结合,目的是促进组织的变革和发展。学习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学习可以加速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流动;企业技术创新发生频率、规模和成功率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习的类型和水平。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认识到,强大的学习能力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构建学习型组织还能促进企业知识共享。

4创新成果产权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高新技术是石油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石油知识产权战略,就应加强对高新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石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商标、商业秘密;职务科技作品;由石油企业组织人员、提供资金或资料进行创作的科技专著、软科学研究报告、教材、辞书、大型摄影画册等编辑作品的著作权。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石油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对公司的专有技术和产品要求及时申请专利;重点开发竞争对手不具备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大技术服务公司广泛收集有关其他公司、机构或个人侵犯公司知识产权的证据,积极组织力量向仲裁机构请求专利保护,维护公司利益;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充分利用已获批准的专利实施许可或再转让。

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全球市场、形成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如壳牌石油公司,掌握着全球90%的石油专利,技术转让成为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5创新效益社会化

技术创新是以具有社会属性的企业为核心的。因此,技术创新也具有社会性。企业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科学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还要考虑更多诸如环境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它必须着眼于经济的增长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合理的技术创新应是人、技术、自然和谐的创造过程,是生态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必须依据生态平衡的内在机制,对研发的技术系统进行合理的生态设计,实现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最终做到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看,大公司既把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即健康、安全、环境)纳入其研发的视野,又把HSE作为研发项目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方面,大石油公司研发的主要方向是:最大限度减少场所的危险气体、液体的排放,包括减少油田上空天然气排放、钻井废泥浆排放、炼油厂芳烃等的溢出、输油管、储罐及炼油化工装置的油气泄漏等;通过水平井、多分枝井等,减少钻井数和井场数量;提高油品质量,减少汽油、柴油在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排放造成的污染;提高和确保海上平台、油轮、管道与储罐、炼油化工装置的可靠性;被污染土地与水域的应急处理和恢复措施。

上一篇:非大型煤矿生产现状和举措 下一篇:煤矿业经营指标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