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时间:2022-10-23 11:58:10

病自风湿起 因由免疫生

二尖瓣狭窄几乎均由风湿热引起,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但是,临床上仅约半数二尖瓣狭窄患者曾经有过典型的风湿热病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例如上海),每年新诊断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极少。

目前风湿热引起心脏瓣膜损害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大量的临床资料提示,风湿热是一个免疫过程,表现为发热、皮疹、游走性关节炎和心脏炎等。某些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通常仅对心脏(包括瓣膜)产生轻度的损害,但是,这些链球菌抗原将会促发一系列免疫反应(风湿活动)。风湿活动急性期可使心脏瓣膜发炎、增厚,二尖瓣瓣膜表面和瓣叶的边缘产生小点状无菌性赘生物。同时,炎症可延伸至瓣下结构,长时期发展后则引起瓣叶和瓣下结构疤痕挛缩,导致瓣叶交界粘连、瓣口狭窄。

二尖瓣狭窄青睐年轻人及女性

临床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多见于年轻女性,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女性患者在接触病原体抗原时容易产生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如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多见于女性。

从链球菌感染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到出现典型的二尖瓣狭窄临床症状(胸闷、气急,且在劳累或运动动时加重)和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一般历时10~20年,因此大多数二尖瓣狭窄患者为20~40岁的青壮年。

如果风湿活动频繁发作,则二尖瓣狭窄加速,临床上可在更短时间内病情加重。

二尖瓣狭窄的治疗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症状严重性主要取决于瓣口面积大小(通常当瓣口面积

大多数早期无症状的轻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不需特殊治疗,仅应酌情使用抗菌药预防风湿热(活动)。对心动过速或活动时气急的窦性心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对提高运动量有益。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则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心律转复及抗凝治疗,以改善临床心功能和预防血管栓塞。

对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是行外科分离或切开粘连的二尖瓣瓣叶,解除血流梗阻。

近年来,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PBMC)由于其创伤小和疗效佳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瓣膜条件较理想的年轻患者优先选择。绝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也安全可行。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的远期临床疗效也可与外科二尖瓣分离术相媲美。

上一篇:薛家燕:那时是我跟陈宝珠萧芳芳三分天下 下一篇:刘学源: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让余辉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