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思考

时间:2022-10-23 11:13:25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思考

[摘要]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大高校的引导以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各类实习见习岗位。为此,笔者从探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校外实习基地加强管理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措施,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导向;管理;运行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40-02

一、我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一)我国各大高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国各大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多数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见习运行机制,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和用人单位需求严重脱节。我国各大高校设置的专业以及课程经过了长时间的规划,但是现阶段的高校课程革新速度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

其二,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在扩招期间,聘用的教师多是从高校刚毕业,虽然有多数教师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然而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就业认知也严重不足,无法在教学期间将专业知识和市场相对接。

其三,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多数从其他岗位上调任而来,他们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未进行正规培训,对用人单位的工作流程以及经营模式不太了解,无法有效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二)用人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期间拥有来了绝对的自,这也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严重影响。

其一,用人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偏高。现阶段,用人单位招聘的海归、博士、硕士等岗位实则由本科毕业生就能够胜任,而本科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实则由专科毕业生就能够胜任。但是用人单位盲目提高学历要求,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其二,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学生的专业需求不合理。现阶段,因产业结构调整,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专业的实际需求量逐渐增大;但是对于文科类专业,尤其是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以及法语等专业的实际需求量则不断下降,使得部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高校毕业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在就业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作为主体,他们自身的问题对就业结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期间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就业期望值偏高。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逐渐平稳,然而对于岗位性质、工作地点、薪酬福利等诸多方面的期望值偏高,由此一些高校毕业生无法及时就业,用人单位的一些岗位也招不到毕业生。

其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偏低。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要求毕业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外,更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责任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执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但是现阶段多数高校毕业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应届毕业生。

其三,就业准备不够充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开始时,虽然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制定完善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市场和国家政策也不了解,与此同时也没把自身的主要精力用于实习时间以及就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而是更倾向于各类培训以及考证等。

二、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管理的主要原因

其一,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高校学生在校学习与面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有效桥梁。所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高校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经营流程,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扩展自身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其二,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意识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实习和见习,能够让高校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对自身的学习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其三,加强学校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外实习基地,要求将学校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更吻合,以实习实践作为培养高校学生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重要平台,为高校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示范场所,学生广泛接触到生产一线,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对于专业的认同度和实操能力,培养出更符合时展步伐的实用人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做好校外实习基地运行及管理工作

对各大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模式加以分析,在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上,从用人单位、高校及学生自身的长远利益人手,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稳定、可行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各大高校和用人单位在教学、实习实践、可续研究等方面的合作,选派教师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员工培训、素质教育及技术学习等,调动用人单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动性,达到校企共赢目的。

(一)明确学校、实习基地、学生这三者的关系

用人单位、学校在遵循双赢互利的原则上开展合作,既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的就业,也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使得高校的优秀资源及用人单位的实践平台能够达到优势互补。这些也为用人单位及各大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打好了基础。按照我国出台的法律制度,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并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所以,为了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各大高校及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履行的义务,在实习实践开始时,应签订有关协议,在校外实习期间加强管理及监督,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则应加强和校外实习基地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实习联谊会、实习基地指导员座谈会等,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巩固用人单位及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为推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基础。

(二)建立以就业能力为基础的就业实习实践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人才需求成为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唯有准确定位,按照市场对于人才要求,对本校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及改进对策研... 下一篇:我国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多视角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