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人都是“NEM(春卷)”?

时间:2022-10-23 10:50:12

谁说中国人都是“NEM(春卷)”?

第一次认识侯樱英,是在法国马赛的一家中文语言学校里。这是马赛唯一的一家中文语言学校。设有中文班,美术班,还有电影戏剧班,甚至还有个小武术班。侯樱英是中文老师,她的气质和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便有了一次更深入的交流。

“从小我就喜欢表演”

一个周末,我们约好在海边的一个咖啡馆见面。闲聊就这么开始了。

在国内大学期间侯樱英上的是外语专业,之后的工作也是在外企,所以,英语交流在她看来也就是她的“官方语言”了。当侯樱英觉得在外企每天从事着重复和枯燥的工作,不仅使生活变得越发单调,更是在一点一点地消耗自己生命的时候,就决定放弃当时的一切,来法国尝试,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一番抱负。

侯樱英是2000年来的法国,掐指算来也有十年之久了。虽然她有很不错的英语根基加上出国时的法语学习和考试,可想要深入法国人的圈子,那点法语底子是捉襟见肘,不够应付的。所以,侯樱英在到达法国以后,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继续进法国的语言学校学习语言,加深自己的积累,蓄势待发。

“你花这么长的时间来法国再继续学习法语,没觉得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吗?”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侯樱英嫣然一笑,说:“我的这个积累可不是在浪费时间,我有对我自己的长远安排。你怎么不问问我为什么当初选择来法国,而不去美国或者加拿大,况且我自己原本就是英语专业的,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因为我喜欢艺术,喜欢表演,这就是原因,我选择来法国,而不去美国或者加拿大。”“啊,你居然喜欢表演艺术?”我十分的诧异!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吧,我第一次主持了一回学校的联欢会,当时还是和一个六年级的男孩一起主持的,不想反应很不错,之后,学校的每次联欢会和各项公共活动啊,我就都会被老师想起,去挑大梁了。16岁,高一吧,我还自己单独写过一个小剧本,名叫《一封被推迟了的家信》,老师还安排组织了其他同学一起演出了我这个剧本。17岁那年,我就在我们老家湘潭广播电台做了一年的广播节目主持”。(哦,插一句,侯樱英可是地道的湘妹子,呵呵,难怪很有点敢拼敢闯、提得起放得下的味道。)侯樱英兴致勃勃地和我一一数落着她在国内的艺术战绩。“反正,我从小就喜欢表演,能在台上唱歌跳舞,或者表演个诗朗诵,主持个联欢会、晚会,他们在台下能看着我,听我说话而开心发笑,能为我的主持而鼓掌,我就是兴奋。”

“既然你这么喜欢文艺这块天地,为什么当初在报考大学的时候,不选择艺术院校或者艺术学科呢?”我感到很是疑惑。“这没有什么奇怪啊,一来我若是选择了纯粹的艺术系科或者表演系科,那我所学到的也就是书本教学的知识,在我看来那些都比较教条化,并不能学到我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另外,我觉得仅是艺术表演类的学习,我感觉还是比较窄,因为我喜欢的东西比较多,比如唱歌、舞蹈、诗朗诵、主持人,我还喜欢绘画和摄影,尤其舞台表演艺术我特别喜欢。所以,大学里没有哪个院系可以把我的这些爱好都包容在内的。因此,脆选择学习外语专业,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在大学的四年里,侯樱英始终没丢掉她自己的艺术爱好,还一直在学校的剧团里担任着各种角色的演出,更不用说大学里平时的各项社团宣传活动了,哦,她的歌唱艺术也是在国内多次获奖的,侯樱英还会跳桑巴舞和爵士舞。

听侯樱英这么一说,我真是难以想象,原来坐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个如此鲜明活跃,有着如此丰富的艺术造诣的女性。或许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人们往往自己选择的一个专业并不一定就要去从事这个行业的说法吧。

“谁说中国人都是NEM”

在以前和现在的法国人眼里,中国人似乎就只知道赚钱和吃饭,很多法国人都直接叫中国人nem(春卷),这是法国人比较喜欢的一道中国菜,因为nem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在他们看来又可以作为一道菜端上桌面。可,言外之意却也很明显,我们中国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追求和知识的普及率很低,或者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在乎。似乎中国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没有任何的文化追求。这一点让侯樱英尤为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中国人就不能进入法国的艺术圈子?中国人不了解你们的艺术吗?或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就不能让你们法国人感慨?!

“也许在中国我们不用追求,但在法国,人们可以没有钱,没有饭吃,但是没有文艺、文学方面的知识在脑袋里,会马上被鄙视。所以我个人,在基本保证有饭吃的情况下,每一天都在学习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知识,培养艺术造诣,使我身边的法国人不能随便(当面和背后)叫我们riz(大米)或nem(春卷)。我努力找到3个法国剧院去面试、表演,都被录取了,然而很多法国女生都被拒绝。由于精力有限,我只选择了其中2个剧院来发展。我在2个剧院都表演了法国诗朗诵,他们都非常的满意和佩服。我开始以为是敷衍,但是他们每次见到我都说表演的很好,印象很深。同样,可能如果一个法国人表演5分钟我们的中国诗朗诵,我们也会很高兴吧。我觉得能让这个国度的人们不小看我们中国人,就只有在文化、艺术方面有所作为,因为相比之下他们不会太多得意于他们在工业方面的事业位于世界前列,但他们更得意于有梵高、或者罗丹等这样的艺术家是在法国,才比较有档次。我觉得中国呢,也不只是让他们看我们的艺术,比如我们的舞蹈、国画、武术等,同时也要给他们表示出我们也对他们的文化,艺术感兴趣!因为展示自己的本土艺术目前是很容易的,但展示和描叙别人的艺术和文化是不容易的。所以如果中国人能展示法国人的诗歌,描叙他们的历史和有名的人的故事和来源,那会很受法国人的钦佩。”

听着侯樱英的一段话,确实让我很有所思,是啊,让中国人能在法国剧院里表演他们的艺术,就象一个法国人学会了中国的书法,学会了中国的相声一样。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艺术挑战,也是对我们自己民族地位的一种提高。

“在法国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什么档次的人,喜欢或压根不喜欢艺术、文艺和文学,但他们都会尽量去追求和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哪怕他们一点都不喜欢。因为如果脑袋里这些什么都没有,就很难被尊重。所以法国人都会每星期去一次剧院,看画展,听音乐会,在地铁里看新出的书,而且是终身的,不会因为大学毕业了就不干这些了。

侯樱英告诉我,有次她走在路上还有法国人认出了她来,还知道她的名和姓,她觉得很惊讶。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有次来他们剧院看moliere de l'avare演出,在话剧表演里认识的,而侯樱英是唯一在剧团里的中国女性,自然是让人记忆深刻了。2010年的11月,侯樱英又有2个角色在法国的2个不同剧院表演,一个是l'avare(守财奴) “法国的经典剧目是经常被反复表演的,而且一个剧团有一个剧团的表演风格,而莫里哀的《守财奴》自然是各个剧团里不容忽视的经典表演剧目,这11月表演的l'avare(守财奴)就是我在另一个剧团里的表演了”,侯樱英激动地向我解释着,还递给了我剧院的票本和广告册页。而侯樱英的在另一个剧院的表演,则是剧院单独邀请她表演的sketch(单口短剧),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单口相声或者脱口秀的类型,听到这儿,真替侯樱英感到荣耀,能在法国舞台上表演法国人的剧目,那真是中国人的一种光辉,我也更能体会的出,当初为什么侯樱英愿意花如此多的时间在自己的法语语言学习上了。

2010年底侯樱英还举办了两个个人摄影展在两个不同的画廊。“我做这些事情,主要想让更多法国人从心里尊重我们中国人。我积极地参与法国人的酒会和晚会,我希望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另一面。我们中国人不仅仅是nem(春卷)!”

近三个小时的采访和闲谈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侯樱英还要准备去当晚的一个酒会,原本想拉了我一起去参加看看,但遗憾啊,我也另有安排。可采访还是很有成效的,我又多了解了一个海外华人,又多认识了一个朋友,真盼望不仅在法国,在更多的海外国家,有象更多侯樱英这样的人士,从各个角度上扬和丰富中国的文化产业,使我们中国人在其他国家人的眼里,不仅只知道生活和赚钱,而是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其他的文化艺术世界里。

上一篇:中国产品:何时走出文化贫瘠的荒漠 下一篇:非洲,你所不知道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