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时间:2022-10-23 10:08:57

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摘要: 高校班主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以及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特别指出了班主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五种有效途径。同时本文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03-02

0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这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光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是难以完成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应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1.1 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1.2 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大一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共建美好班集体”的团体活动;在大二时开展自我认识的系列活动;在大三时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度辅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1.3 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

1.4 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笔者所在石油化工学院每学期初班主任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该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期的成长变化以及对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做好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防御与疏导工作。

2班主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抓好新生入学时机,增强班级凝聚力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充满着希望与好奇,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也充满着挫折与矛盾,伴随着艰辛与失落,来不及找到心灵的支点就陷入了困惑。班主任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这些不适应阶段,使学生顺利地主动学习、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生活。新生入校的第一天,班主任应迎接本班学生做好接待工作。让学生从一入校就感觉到班主任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新生入学时在班级学生的宿舍门口都做了精美的门牌,上面写好小屋主人的名字。让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宿舍床位以及了解到舍友的名字,学生感觉到班级很温馨,也很快的与班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有了归宿感。同时进行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活动使学生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通过一些心理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建立班级凝聚力。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应提倡学生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入学之后可以组织迎新晚会展示同学们的才艺。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不回家,可以组织一些茶话会,和班级的同学们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5.25心理健康节,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

2.3 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笔者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及选出班干部,进行了以班级建设为主题的团体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心理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并形成团体凝聚力。

2.4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开启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这就要求班主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若班主任能在一学期内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过正式的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目前的状态等,班主任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辅导,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当然,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也可推荐到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个别心理辅导。

2.5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见证学生四年的成长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心理测评记录、与老师的谈心感言、学习成绩、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经历的重大事件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记录着每一次的心路历程。当学生毕业回顾往事,点点的记载可以唤起心灵的感悟与收获。

3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1 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每年选派一些骨干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学生队伍建设中。

3.2 发动班主任鼓励学生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学校应该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为班主任提供危机干预的一些培训。班主任应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推荐学生来心理中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3 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心理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捍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10:67-68.

[2]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3]陈文芳,熊江波.浅谈新时代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7:46-47.

[4]涂永生,王红艳,李建华,等.新时代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49-651.

上一篇:浅析高校资产管理问题 下一篇:浅谈对艺术类英语学困生进行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