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创收的孩子经

时间:2022-10-23 09:56:03

医院创收的孩子经

你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世俗的观念、心理虽然充满荒谬的逻辑,却能堂而皇之地战胜科学,对每个身处社会的人构成戕害。

如果这种戕害施加在一个孩子身上,作为孩子母亲,我会怎样的痛心、又会怎样奋起抗争,这是很多人都可以想象的。

但偏偏,我以科学作为武器的抗争,却无法抵挡世俗的观念。

今年2月,我家宝宝降生到这个世界,当我第一次抱起他,听到他在襁褓里响亮的哭声,我觉得整个世界在我周围都模糊了。从此,我人生的惟一目标就是他的健康和幸福。

可有些事毕竟身不由己。我是一名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由于科室人手紧、工作的责任性太大,很难调剂岗位,所以在我生完孩子2个多月后就上班了。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个小时,中途不能离开。因此,我的孩子出生后没几个月就彻底断了母乳,改喝奶粉。

孩子的父亲工作也忙,照顾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孩子的爷爷身上(我婆婆去世得早,而我的父母远在外地,还未退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公公比我更爱这个孩子,因为这是他们老郑家的独苗,所以他毫无怨言甚至是万分激动地接下这个重担。我怕他身体劳累,专门给他请了育儿嫂,但很多事他仍亲力亲为,对自己的孙子百般呵护。我曾亲眼看到,有一次孩子睡熟了,爷爷就坐在旁边看着孩子,孩子睡了三个小时,爷爷就在旁边整整看了三个小时没动地方。这种因为爱而产生的毅力,真是连我都自叹弗如。

说实话,孩子爷爷对我过早给孩子断了母乳一直颇有意见,但作为老公公,他不好直接说什么,但似乎总是认为我对孩子不太负责任。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事埋下了伏笔。

今年7月,孩子满5个月时,爷爷带他去社区卫生站打疫苗和检查身体。晚上,爷爷把我和我丈夫都叫到一起,手里拿着一张化验单,很自责地说:“孩子化验微量元素的结果,显示缺钙、缺锌。医生说必须赶紧补钙和补锌,给开了不少药,咱们得重视起来啊。”

我虽然是学医的,但对儿科知道的并不多。起初一听孩子缺营养也很着急,可怀里的孩子明明活泼健康,不像营养缺乏。我安慰爷爷,说明天我问问我同学,看看需不需要到大医院检查一下。

第二天,我打电话找在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上班的同学,同学去找儿科主任。儿科主任听了检测的数值,笑着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用补什么钙、锌之类,一切照常即可。

我回来说了,没想到爷爷露出一副很奇怪的表情,说检测结果明明是缺,怎么会没事?你问的是谁啊?

我说是一个儿科主任,没想到孩子爷爷生气了,说这算是什么大夫,难道非要孩子得了重病才是大事吗?不用补钙,那孩子将来身体不好,这个大夫能负责任吗?

我一愣,觉得爷爷似乎是在责备我。我想了想,也怪自己确实没问清楚,第二天就跑到这家医院,当面问这位儿科主任。

儿科主任看我挺认真,就说:咱们自己人我也不瞒你,这种通过血液化验微量元素的方法,结果根本就不靠谱。首先人体内微量元素究竟是否缺少,根本不可能通过血液检测出来,这个检测充其量只能说是孩子的血液里是否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再者,检测微量元素对设备、对化验室环境要求非常高,别说你家孩子去的那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这个技术水平,就连我们医院也都达不到标准。所以,我们用的这些设备,结果最多能有点参考意义。

儿科主任说的这些我能理解,但奇怪了,为什么卫生服务站在能力不达标时,还要给孩子做检测?儿科主任笑着说,你问到根子上了——这不是创收吗。

他说,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把检测微量元素,纳入到儿童保健的必备内容中。在这个城市里,无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大型医院的儿科,基本都会通过采集指血(在孩子手指上轻刺采血)做微量元素检测。检测方面的收入倒还在其次,关键是医院总有一些办法,让检测的结果里显示孩子缺点什么,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孩子开保健品嘛。别说社区卫生站的定期检查,就是我们儿科,有患者来了,也会捎带做类似检查,然后开二三百块钱的补血钙、补镁离子的保健品,也能充点任务。这都是所有医疗机构心照不宣的事,所以你第一次问我,我就告诉你,那些补品不吃也罢。因为这件事从根本上讲,我们的检测未必准,即便准,口服的保健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孩子吃这些东西,有没有副作用也很难说,所以还是谨慎些好。

我听了恍然大悟,接着又通过同学问了另一位儿科专家,得到的答复也是通过血液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无法在学界得到公认,只能认为是医疗机构的商业行为。我当天晚上跟爷爷说了,没想到,爷爷似乎更生气,反问我,你问的都是什么人?如果都是大夫、专家,为什么和我在医院碰到的那些大夫和专家的说法不一样?孩子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不对?你们要是怕花钱怕麻烦,这一切可以我来承担。我就不信,难道全市所有的医院会联合起来骗人?我去医院,家长都给孩子检测微量元素,都开药给孩子补充,难道这些家长都是傻子?

我说我问的都是专家,他们开的不是药,是补品。孩子还小,这种补品不吃也罢。而且说起来,现在的医院并非百分之百的公益,很多事情也都是商业行为。他们就是利用孩子家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变相获得利润,实际上对孩子的健康却有害无益。

谁知道,即便我说了这些,孩子的爷爷仍不以为然,坚持要给孩子吃那些“补品”,结果我们之间说到最后几乎变成了争吵。

我很为难,孩子爷爷没日没夜照顾孩子,其心可鉴,但他认定孩童时期一定要不停补充营养。他还举例说,我丈夫小时候就因为缺乏营养而个子矮小。我如果认同这种做法,让孩子吃那些医院开的不知名的保健品,等于给孩子带来不可知的负面影响,作为同样关爱孩子的母亲,我又怎能忍心?

孩子爷爷的执拗是我难以想象的,我上班期间,他戴着花镜,按着说明书给孩子吃医生开的各种补品,我实在无能为力。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广大家长,不要太相信传统的观念,不要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关爱孩子。也希望一些医院能够减少这种商业行为,至少不要对孩子使用这些方法。

上一篇:会“打长途”的智慧动物 下一篇:你逆袭成功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