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二线(甘肃东段)考古发掘简报

时间:2022-10-23 09:46:07

【前言】西气东输二线(甘肃东段)考古发掘简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本次发掘的井q墓群M1(图1)和下头墓群M2(见图2)分别位于镇原县平泉镇上刘行政村井q自然村和武亭村六组,地理坐标为N35。30’32",E107。06'58",海拔1423米。 二、墓葬形制及葬具 M1第一层:耕土层。土质松软,呈灰褐色,厚0.3~0.4米。第二层:生土。呈黄色,...

西气东输二线(甘肃东段)考古发掘简报

[摘要]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设,2010年7月至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镇原县施工管道作业带内发现的两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文介绍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甘肃镇原;井q墓群;下头墓群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6-0015-02

一、历史沿革及地理位置

甘肃镇原古属雍州,秦时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历代均在此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安定郡,所辖二十一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民国初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

本次发掘的井q墓群M1(图1)和下头墓群M2(见图2)分别位于镇原县平泉镇上刘行政村井q自然村和武亭村六组,地理坐标为N35。30’32",E107。06'58",海拔1423米。

二、墓葬形制及葬具

M1第一层:耕土层。土质松软,呈灰褐色,厚0.3~0.4米。第二层:生土。呈黄色,土质较硬,土层深厚。墓葬开口于第一层下,为竖穴土坑墓道洞室墓,方向北偏西11°(图3)。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及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整体呈南北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4米,东西宽2米,墓室顶部已坍塌,底部距地表1.7米。棺木已腐朽,骨骸基本呈粉末状,清理中未发现陪葬品。仅在墓室填土中发现少量瓷片、陶片及毛石(图4)。根据该墓葬填土中发现的宋代瓷器残片来判断,为宋代或稍晚。

M2第一层:耕土层。呈灰黄色,土质松软,厚0.5米。第二层:褐土层。呈褐色,土质较硬,厚1.1米。第三层:垆土层。呈灰褐色,土质较硬,厚0.6米。第四层:生土。呈深黄色,土质较疏松。墓葬开口于第三层下,为竖穴土坑墓道洞室墓,该墓由墓道、墓门及墓室三部分组成,方向北偏东20°(图5)。该墓整体呈南北向,墓道位于墓门南侧,平面呈长方形竖井状,填土为灰褐色土和五花土的混杂土,填土中出土少量灰陶残片、铁钉及木炭(已采集)。墓道长3.1米,宽1.8米。墓道北端与墓室连接处未发现封门所用的材料和遗留痕迹,但塌陷痕迹较为明显。墓室位于北侧,平面呈长方形,券顶,长3.3米,宽2.2米,残高1.2米。墓室底面距地表8.3米,墓室顶部已坍塌,塌陷部分明显可见起券位置,因此推断其为券顶。

墓室因早期进水导致棺木严重腐朽,仅存朽木痕迹(图6)。但棺木结构仍然明显,棺木痕迹残长2.3米,头箱外宽1.4米,内宽1.2米,棺木中间隔一挡板,脚箱外宽1米,内宽0.8米。棺木上镶铁钉,数量较多,铁钉间距约0.4米。棺内、外壁均饰红绿相间的彩绘图案,因墓室进水沉积大量淤泥而无法完整保留,清理后进行照相并提取少量彩绘。

棺内放置2具骨架,中间被一挡板相隔(图7)。位于棺内右侧的人骨,头朝东北,仰面偏右,下颌骨残,仰身直肢,双臂伸直,双手放置于盆骨左右两侧,盆骨略残,双腿伸直,腓骨及脚趾骨大部缺失,整体保存较好。其右手指间夹1枚铜钱,上铸“开元通宝”四字,另在棺外右侧中部放置泥质灰陶罐1件(图8)。位于左侧的人骨,头朝东北,面向右侧,仰身直肢,下颌骨残,双臂伸直,双手放置于盆骨左右两侧,盆骨残损严重,双腿伸直,腓骨及脚趾骨缺失,整体保存较差。由此推断,该墓葬应为夫妻合葬墓。

三、随葬器物

M2随葬器物主要出土于墓室东、西两侧,为铁钉、木炭(已采集)、铜钱1枚、泥质灰陶罐1件(图9)。

铁钉,M2s1。钉帽均为圆形,钉身为四棱状,长度不等,腐朽严重,大部分已残缺不全。

铜钱,M2s2。正背面均具内外廓,正面铸“开元通宝”四字。外圆内方,扁平。外径2.5厘米,内径0.7厘米,厚0.1厘米。

泥质灰陶罐,M2s3。口沿略残,双耳残,哆口,方圆唇,束颈,溜肩,鼓腹略偏上,外壁呈灰色,颈部饰一道凹弦纹,肩、腹部有数道轮修形成的凹痕,肩部有刮抹痕迹,下腹斜直近底部内凹,平底。口径11厘米,底径20厘米,通高18厘米,最大腹径8.8厘米。

四、结语

此次发掘的井q墓群(M1)和下头墓群(M2)规模都很小,均为竖穴土坑墓道洞室墓,墓葬形制简单且随葬器物较少。从M1出土的陶片及宋代瓷片来看,其年代定于宋代或稍晚时期较为适宜;M2出土的铸“开元通宝”铜钱及泥质灰陶罐的器形特征来判断,应为唐代墓葬。

(注:本次发掘领队:赵建龙,参加发掘人员:岳晓东、周静及庆阳地区李红雄、杨有怀、陈娇红,照相:岳晓东、周静,绘图:周静,执笔:岳晓东、周静。)

上一篇:浅论春节的民俗内容与特征 下一篇: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