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4 05:51:17

[摘要]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给予伊立替康9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每21天重复。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化疗前常规止吐。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R)患者,其中,部分缓解(PR)12例(24%),稳定(SD)26例(52%),进展(PD)12例(24%),总有效(CR+PR)率为24%,疾病控制(CR+PR+SD)率为76%。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及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例(58%),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例(14%);非血液学毒性为Ⅰ+Ⅱ度迟发性腹泻18例(36%),Ⅲ+Ⅳ度迟发性腹泻3例(6%),Ⅰ+Ⅱ度恶心呕吐29例(58%),Ⅲ+Ⅳ度恶心呕吐4例(8%)。 结论 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64-02

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其高发群体为45岁左右的中年及老年群体[1]。一旦结直肠癌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致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久治不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旨在探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73岁,平均(50.12±10.43)岁,经病理及影像学证实均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检查均正常或基本正常。

1.2 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医嘱给药伊立替康9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每21天重复,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化疗前常规止吐。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RESIST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RR)为CR+PR。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4],0级:无疼痛;Ⅰ级:虽有疼痛但可以耐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疼痛明显不能耐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疼痛剧烈且不能耐受,需要服用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止痛疗效标准:疼痛分级下降2级为显效;疼痛分级下降1级为有效;疼痛分级无下降或上升为无效。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50例患者,无CR患者,其中,PR 12例(24%),SD 26例(52%),PD 12例(24%),总有效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6%。

2.2 不良反应

本组50例患者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及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例(58%),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例(14%);非血液学毒性为Ⅰ+Ⅱ度迟发性腹泻18例(36%),Ⅲ+Ⅳ度迟发性腹泻3例(6%),Ⅰ+Ⅱ度恶心呕吐29例(58%),Ⅲ+Ⅳ度恶心呕吐4例(8%)。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大多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化疗是最佳的姑息治疗措施。20世纪90年代多项Ⅲ期临床研究证实,伊立替康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疗效显著。伊立替康是特异性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结合,与DNA形成的复合体稳定结合,特异性抑制DNA重连步骤,引起DNA单链断裂,使DNA产生不可逆损伤。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38可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的单链再连接。有研究表明[5-7],伊立替康用作一线治疗结直肠癌有效率为15%~32%,二线治疗有效率为17%~27%,与氟尿嘧啶疗效相似,但对氟尿嘧啶治疗失败者伊立替康仍有效。Van Cutsem等[8]研究报道提示,伊立替康的主要毒性为延迟性腹泻和骨髓抑制,其归因于DNA合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I-DNA-伊立替康(或SN-38)三联复合物相互作用,从而引起DNA双链断裂。本组5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给药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其总有效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6%,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及严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参考文献]

[1] 郁宝铭,吴唯勤.伊立替康与氟嘧啶类联合治疗进展期及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9):557-560.

[2] 陈栋晖,宋卫峰,王理伟.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7):542-544.

[3] Fuchs CS,Marshall J,Mitchell E,et al.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irinotecan plus infusional,bolus,or oral fluoropyrimidines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results from the BICC-C Study[J].J Clin Oncol,2007,25(30):4779-4786.

[4] Fuchs CS,Marshall J,Barrueco J.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of irinotecan plus infusional,bolus,or oral fluoropyrimidines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updated results from the BICC-C study[J].J Clin Oncol,2008,26(4):689-690.

[5] 付向阳,许新华,薛峰,等.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与卡培他滨单药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对比观察[J].中国药房,2009,20(8):597-600.

[6] 朱西平,杨武,张振华,等.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0-11.

[7] 林晓萍,张武,陈文俊,等.化疗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4):142-144.

[8] Van Cutsem E,Rivera F,Berry S,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rst-line bevacizumab with FOLFOX,XELOX,FOLFIRI and fluoropyrimidine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the BEAT study[J].Ann Oncol,2009,20(11):1842-1847.

(收稿日期:2013-05-22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注射用血凝酶两种给药途径对经纤维支气管镜活... 下一篇: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