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升级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10-23 08:22:07

汽车产业升级的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刘h(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财经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摘 要:中国目前仅是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并不是汽车强国。为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及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借鉴汽车强国的成功经验,得出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汽车产业升级的概念、必要性、影响因素、模式和路径的回顾和研究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汽车产业;产业升级;创新发展

一、引言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其研制、生产、销售都与民息息相关。工信部2014年全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但这并非说明我国已是汽车产业强国。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竞争力、产业开放度、零部件竞争力及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与汽车强国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研究其问题背后所存在的原因就十分迫切。通过对产业升级理论的发展、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其模式及路径的综述,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汽车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促进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产业升级的概念

国外学者在较早的时候就在其研究中对产业升级的概念做出了阐述,但更多是从微观层面阐述产业升级,并将产业升级的本质界定为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如Porter(1990)认为应注意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当资本相较劳动和其他要素更充裕时,国家在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更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强调技术进步在产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Humphrey和Schmitz(2002)从产业升级方式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把产业升级分为四种类型,即工艺、产品、功能和跨产业升级。

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开始较晚,大多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产业升级的内涵,如产值结构、组织结构和生产率等,关注较多的是高级化的演变趋势。如朱卫平、陈林(2011)指出,产业升级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2010)指出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中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提升。

三、汽车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1.对汽车产业升级的必要性进行研究

国内部分学者根据对我国汽车产业现状的研究分析,阐述了汽车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如何聪蕾(2012)利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模型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诸如市场集中度低、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规模经济不显著、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林纾(2013)指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质量较差和对外资依赖性较强等问题。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才能改善产业生态,同时指出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须加强自主创新战略转型和政策扶持等方面。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汽车产业升级的研究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同时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吴友军(2004)就分析了这种观点,并为了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进行评价,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是必要的。

程文,张建华(2010)指出导致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停留在价值链低端,成为国外汽车业巨头的“组装车间”,阻碍了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同时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模块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于如何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特性并对其进行评价的问题,黄鲁成,王亢抗(2012)提出新兴技术及技术密集程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性之一,用R&D人员比例、R&D投入强度和每百名R&D人员发明专利申请数3个指标,描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特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特性的对策。

3.全球价值链角度下汽车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

为了指出目前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升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张向阳,朱有为(2005)简要介绍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两个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包括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全球价值链角度下能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因素有很多,郭晨(2012)基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重要性,指出在主要有:国内外市场需求因素、资源禀赋因素、技术水平、国内外制度政策和国际贸易因素。

杜鹏(2012)指出在以利益分配为核心的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势力,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纵向压榨,获得了大部分的分工和贸易利得。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企业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思路,以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从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的攀升。

四、汽车产业升级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明确汽车产业升级的概念,总结汽车产业升级的不同方式,并从本地化和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汽车产业的升级路径是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张来春(2009)通过对国际价值链分工模式下地方产业升级内涵的探讨,结合上海汽车产业在当代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分析,提出了促进上海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路。

针对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市场集中度偏低、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研发经费与人才不足等问题,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2010)提出了发挥比较优势的嵌入型产业升级路径和以企业能力提高为基础的内生型产业升级路径,同时强调两种升级路径都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刘宇(2012)基于微观、中观和宏观机理研究,分别提出汽车产业升级路径,从企业层面通过技术创新奠定汽车产业升级的基础;集群层面通过集群效应来打造汽车产业升级的平台;国家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来构建汽车产业升级的环境。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唐晓云.产业升级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

[2]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

[3] 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02

[4] 林纾.生态视角下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5] 涂颖清,陈文.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问题及路径探讨[J].企业经济,2011.

[6] 刘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上一篇: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奢侈品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