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亭的造型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10-23 07:20:35

园亭的造型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园亭,是指园林绿地中精致细巧的小型建筑物。可分为两类,一是供人休憩观赏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中国人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1、园亭的造型和种类

1.1园亭的造型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

1.1.1园亭的平立面

园亭体量小,平面严谨。自点状伞亭起,三角、正方、长方、六角、八角以至圆形、海棠形、扇形,由简单而复杂,基本上都是规则几何形体,或再加以组合变形。根据这个道理,可构思其他形状,也可以和其他园林建筑如花架、长廊、水榭组合成一组建筑。

园亭的平面组成比较单纯,除柱子、坐凳(椅)、栏杆,有时也有一段墙体、桌、碑、井、镜、匾等。

园亭的平面布置,一种是一个出入口,终点式的;还有一种是两个出入口,穿过式的。视亭大小而采用。

园亭的立面,因款式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立面显得开畅通透。个别有四面装门窗的,如苏州拙政园的塔影亭,这说明其功能已逐渐向实用方面转化。

园亭的立面,可以分成几种类型。这是决定园亭风格款式的主要因素。如:中国古典、西洋古典传统式样。这种类型都有程式可依,困难的是施工十分繁复。中国传统园亭柱子有木、石两种,用真材或砼仿制;但屋盖变化多,如以砼代木,则所费工、料均不合算,效果也不甚理想。西洋传统式,现在市面有各种规格的玻璃钢、柱式、檐口,可在结构外陶俑。

平顶、斜坡、曲线各种新式样。要注意园亭平面和组成均甚简洁,观赏功能又强,因此屋面变化乌方要多一些。如做成折板、弧形、波浪形,或者用新型建材、瓦、板材;或者强调某一部分构件和装修,来丰富园亭外立面。

仿自然、野趣的样式。目前用得多的是竹、松木、棕榈等植物外型或木结构、真实是材或仿石材结构,用茅草作顶也特别有表现力。

帐幕等新式样,以其自然柔和的曲线,应用日渐增多。

园亭作为园林的“眼点”,其设计要遵循“适用、坚固、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其设计过程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功能方面的、技术方面的、艺术方面的以及环境方面的等等。

2、园亭位置的选择

园亭的位置是园亭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园林整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影像园亭位置的因素很多。首先,园亭作为关景点,目的是给人们在园林游览过程中提供一个在其中休息、观看四周美景的空间。这时,人与周围的景点之间通过视线联系起来。因此,园亭的位置必须考虑给人以最好的观看角度和距离,运用园林设计中“借景”“对景”“框景”等设计方法,使园亭与其他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其次,园亭又作为园林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其位置的选择又要考虑到园亭本身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在其他观景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都能感受到园亭和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景观效果,产生想“到达”的欲望。

山间地建亭:视野开阔,突破山形的天际线,丰富山形的轮廓。山顶上的亭更能打破山体轮廓线,丰富山体景观,使山体更加富有生气。同时山地建亭也可为游人登山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A:小山建亭,山顶。忌几何中心线,要偏于山顶一侧,位于黄金分割点。B:中等高度的山建亭于山脊、山腰、山顶,注意亭的体量,要与山协调。 C:大山建亭,建于山腰台地或悬崖峭壁之顶,道路边,忌亭的视线被遮挡,注意亭子的距离在800-1000米左右。

临水建亭:静与动的对比,观赏丰富水面的景观,一般通过桥、堤岸与陆地想连。亭的体量与水密切相关,贴近水面。桥上置亭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手法。水面建亭既可为游人提供观赏水景的佳处,又可点缀、丰富水体景观。水面中亭的位置可置于岸边、水中或驾临水上,为观景的需要,一般应三面临水或四面临水。

平地建亭:平地建亭多以休息、纳凉、游览为主,视点较低,为打破平地建亭平淡之感,可抬高地基或借植物、山石、花架、景墙等与其组景。要结合各种园林要素通常与山水、水池、树林相结合,现代的亭与小广场,绿荫地相结合。

亭的体量不大,但造型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多样、灵活的。

3、园亭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亭的大放异彩是在它被移植到园林以后。《园冶》“巧于因借”的理论在后世的建园中得以应用,因地制宜,“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赖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也。”亭之构造,在空间上起补白的作用,空则灵活,繁则多变。我个人比较喜欢建在山水之间的亭。临水之亭可以凭风,依山之亭可以待月。

苏州人有亲水的心理。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依岸而作,因为拙政园的特殊地理,它又如置身在园中的小岛,三面野水回环,水面空旷,无风也清凉,清风徐来,依栏欣赏水景,你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看你。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留园的濠濮亭,干脆把亭建在湖心,所在处就叫小蓬莱,寓意仙境。西园的湖心亭用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原有亭额“月照潭心”,亭中原有联语:“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池中观鱼,水清鱼艳,看池中的众鱼沉浮,一如目睹众生的人生沉浮,智者乐水,自然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有缘人还能看到神鼋出水,那算有福了。《清嘉录》有诗《西园观神鼋》:“九曲红桥花影浮,西园池内碧如油。劝郎且莫投香饵,好看神鼋自在游。”若要追寻孟浩然《过陈大水亭》诗意“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野童扶醉舞,山鸟笑酣歌。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的景致,到苏州东、西山太湖旁寻觅,一定不会失望。我曾和妻一起到石公山游玩,挽手亭中,湖水漫上脚板,极目天边,胸襟开阔得不能自主,恨不能仰天长啸抒发豪情。

建于山巅的亭不在少数。白天可以依栏远眺,夜晚,明月林梢,闲坐亭中,则俗虑尘怀,爽然顿释。在苏州,名气最响的亭当推沧浪亭。家藏沈子丞先生所书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清梁章钜为沧浪古亭集成此联。原联悬挂在沧浪亭石柱。展玩之际,就想到了沧浪亭。抬头仰望,乔木数丈,翠樾千重,团团五、六株错落围列,名闻遐迩的沧浪亭就蹲踞其中。亭檐翘起,其状若飞。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我真怕沧浪亭得了苏州的钟灵毓秀之气,哪天就遗世羽化,变成一鸟,振翼冲向云霄,“忒楞楞”凌空而去了。

4、结论

亭在我国园林中是运用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或是在解放后新建的公园及风景游览区,都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亭子,屹立于山冈之上;或依附在建筑之旁;或漂浮在水池之畔。以玲珑美丽、丰富多样的形象与园林中的其他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图。

上一篇:浅析驾驶技术对重型自卸汽车配件消耗的影响 下一篇: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