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乐风回响大江南北 崔炳元交响作品全国巡演记

时间:2022-10-23 06:58:14

西北乐风回响大江南北 崔炳元交响作品全国巡演记

崔炳元,一位扎根西北地区,勤奋创作数十年的作曲家,一位视音乐如生命,与其血肉相融、永不分离的音乐人。他的作品体裁广泛、数量繁多,浓郁的西北乐风是其鲜明的特色,朴实的情感内涵是其深刻的意境。他的笔下,洋洋洒洒千万个音符,记录着对祖国西北大地的无限眷恋,表达着对家乡山水怀有的赤子之情。曾几何时,他是戈壁沙滩中的一名电线维修工,后成为大漠军旅文工团的提琴手,再后来成为西北交响乐创作的一员主将。现在的他,是陕西省音协副主席、陕西爱乐乐团团长、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

2013年5月间,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陕西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的崔炳元交响乐作品“长安回响”全国巡演,分别在南京、天津、西安、北京四个城市展开。在南京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演奏,在天津由天津交响乐团演奏,在西安和北京由陕西爱乐乐团演奏,指挥是张列。一时间,西北乐风回响大江南北,各地听众从这位优秀的、富有个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听到了朴实无华的“地域音乐”,感受到了特色鲜明的浓郁激情。

“长安回响”包括崔炳元近二十年来创作的六首作品,即管弦乐序曲《九曲秧歌黄河阵》、交响组曲《轩辕黄帝》、交响诗《炎黄颂》、交响套曲《长安》第三乐章“丝路长安”、弦乐叙事曲二首《兰花花》《在那遥远的地方》、交响组曲《大唐》。这六首作品,基本概括了崔炳元在交响乐创作上的风格特点,也是最能够反映他写作水平的代表作品。

管弦乐序曲《九曲秧歌黄河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格和欢乐气息的作品。九曲秧歌流行于民间,是陕北人民在元宵节时进行的一种歌舞活动,还有祭祀和祈福的作用。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将陕北民歌的动机与交响化的处理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乐曲中民族打击乐的运用很有特色,它与管弦乐演奏紧密结合,更加增添了乐曲的民族感和喜庆气氛。

交响组曲《轩辕黄帝》是一部六个乐章的大作品。它的色彩性非常丰富。作曲家在其中运用了多种创作手法,第一乐章男中音独唱的加入,突显出了苍茫大地的荒芜、广博和力量。接下来的五个乐章“图腾祭礼”“部落之争”“凤凰之舞”“鏖战蚩尤”“人文始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赋予了轩辕黄帝这位“人文始祖”以精神上的巨大升华,同时对原始时代的祭祀、战争以及生活情景做了形象化的音乐描绘。交响曲中采用了不少多调性乃至泛调性的技法,这些复杂技巧的运用,既反映出作曲家的娴熟功力,又增加了音乐上的说服力和色彩对比,实为富有灵感的“高明之举”。

交响诗《炎黄颂》是一首叙事性的乐曲,音乐委婉而富有说服力,作曲家在这里以民族化的复调手法,将代表炎黄形象的主题表现得鲜活而生动。作品中多个赋格段落的出现,使动机和乐句产生了立体化的效果,同时令音乐在游历穿插中达到了层次上的丰富。整首作品恰似配乐的抒情长诗,在对历史长卷的不断揭示中,烘托起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并呈现出了对未来的无比自信感。

“丝路长安”是交响套曲《长安》(集体创作)的第三乐章,它像一首音画,更像一首音乐游记,记述了作曲家对伟大的丝绸之路的印象、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了节日的狂欢、醉酒的步态、楼兰的少女、荒原的旅伴等奇观妙景,在人们面前展示了长安历史上的奇闻轶事和辉煌业绩。“丝路长安”的配器技巧娴熟而富有成效,这些技巧将音乐的情调与韵味表现得生动自然,惟妙惟肖。

两首弦乐叙事曲是作曲家细腻而富有柔彩的作品。崔炳元是擅长写弦乐曲的作曲家,他在掌握弦乐演奏技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层次上的丰厚感,使音乐更有“柔肠寸断”的感觉。《兰花花》的旋律取自陕北民歌,然其编配却很有新意,五个声部相互独立的穿插和彼此相融的进行,既突出了乐曲的民族性韵味,又展现了弦乐器独特的群感魅力,效果十分突出。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的作品。崔炳元曾经给王洛宾当过秘书,对这位“西部歌王”的音乐有着旁人不可及的深入了解。当这首歌曲被改编成弦乐合奏曲时,那加入了交响构思的浓郁情怀和深情旋律,便在瞬间得到了超然般的升华,这便是崔炳元突出的、独具匠心的音乐构思。

交响组曲《大唐》是崔炳元最优秀的作品。它是为西安市大雁塔北广场的大型音乐喷泉而创作的,至今已被播放了三千余次,成为了西安市的标志性音乐。这首由五个乐章组成的交响组曲,集中了崔炳元丰富的创作乐思和堪称精华的写作技法。

第一乐章:雁塔鸣钟。其主题素材来自西安鼓乐中富有代表性的音调,开始时,木管组与弦乐组的六连音音型,恰似泉水的喷涌和流动,给人们带来了清新惬意的感受。而后,音乐的力度由弱渐强,嘹亮的铜管音调伴随着管钟的齐鸣,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雁塔晨钟”的壮丽景观。

第二乐章:水流梵音。这是一段清谈雅致、神秘幽静的佛家音乐,它有着“心灵写意”的显著特征。音乐中,无论是独奏英国管的静谧旋律,还是弦乐、木管的流动音型,都彰显出一种圣洁般的纯朴和净化般的虔诚,而木鱼和碰铃敲击出的节奏,则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佛教圣地的清新之气。

第三乐章:霓裳艳影。琵琶独奏的旋律选自西安鼓乐中的曲牌《杨柳枝》,它轻柔委婉、徐徐道来,颇有脱俗般的雅静气息,而交响乐团与之的配合,亦表现出了自然沉稳、张弛有序的独特意境。顷刻间,白居易“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的柔美舞姿感,被音乐完美地体现出来。

第四乐章:古道驼铃。音乐带有中亚风格和西域特点,中提琴、竖琴、铜管奏出的持续音型,配以打击乐奏出的叮咚音响,形象地模仿出驼铃的效果。唐玄奘西行取经的伟大壮举,在此得到了尽情地展现。

第五乐章:盛世雄风。这是全曲最惊动人心的乐章,它表现的是大唐盛世的巍巍雄风,象征着新时代中华民族坚定豪迈、奋勇直前的伟大精神。乐章的主题是第一乐章主题的延伸再现,不同的是,此时伴随着铜管声部高亢的音响,音乐显得越加雄浑激昂、大气磅礴。音乐进入尾声时,交响乐团的全奏极富冲击力,弦乐群大幅度的演奏与管乐、打击乐的轰鸣相呼应,呈现出了一种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的效果。

我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作曲家,应该且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第一要有才能,第二要有激情,第三要有实践。崔炳元即是这样的作曲家,以上六首作品,无不尽显着他突出的才能、强烈的激情和丰富的实践。可以说,每一首都是他在生活积累和专业探索方面的优秀代表作。

“长安回响”全国巡演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活动,三个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地方交响乐团,在四个不同的城市演出同一台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颇感兴趣的形式。而实践证明,这三个乐团都发挥出了各自的优势,表现出了各自特有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站:南京

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组建于1979年,目前是我国江南地区一个颇有影响的乐团。近年来,这个乐团进步明显,已经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2013年5月11日,“长安回响”首场音乐会在南京紫金大剧院由这个乐团奏响。

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是一个均衡的、有着一定演奏经验和实力的乐团。乐团的弦乐群感突出,木管音色纯正,且声部合作和谐流畅,铜管各声部有气势、有力量,演奏中亦有着较好的相互配合。当晚的音乐会中,他们在演奏序曲《九曲秧歌黄河阵》时,整个乐团的情绪十分高涨,管弦乐与打击乐的配合张弛有度,很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

乐团当晚的演奏很奇特,下半场明显好于上半场,这倒不是因为乐团进入状态慢,而是他们对于西北乐风作品的渐入佳境非常明显,在指挥张列的率领和掌控下,乐团在下半场发挥出了很好的水平,两首弦乐叙事曲,乐团演奏得委婉柔美,弦乐五个声部的融合显得很自然,而小提琴声部的亮丽和中大低声部的浑厚,使两首带有西北情调的弦乐曲在平静中增添了浓重的亲切感。

交响组曲《大唐》是音乐会下半场的压轴重头戏,乐团演奏的这首作品是全场中最好的。人们听到,无论是弦乐声部高亢的演奏还是木管声部细腻的色彩,无论是铜管声部威严的齐鸣还是打击乐声部营造的“声势”,所有的一切都显现出了乐团整体上的一致性优势。

我观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感觉它很有一丝细腻的灵性,似江南水乡的秀美,又似金陵古都的华丽,这些特点,在他们演奏的《炎黄颂》、“丝路长安”、两首弦乐叙事曲和《大唐》中,都表现得十分鲜活而充分。

然而,尽管这个乐团是一个细腻的“内省”式乐团,但他们在演奏西北乐风的作品时,对于一些特定的粗犷感和豪迈气氛,仍有着“撞击”和“喷发”般的表现,在这方面,《轩辕黄帝》和《大唐》第一、四乐章的演奏可谓较突出的典型。

乐团当晚的几位独奏员都表现不错,首席小提琴音色纯净,音乐感细腻,英国管的独奏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定音鼓的演奏则是另外一个突出的亮点。

通过本场音乐会,我再次看到了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的实力。这个乐团很有内在的潜力,各个声部都有着不错的技术能力和演奏经验。然而,它需要好的、有调教能力的指挥来训练和驾驭,我相信,若在这方面得到解决,乐团的水平还会成倍地提高。

第二站:天津

天津是与北京相邻的重要直辖市,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地。这个“洋气”十足的城市,目前已是我国的文化及经济方面的“先遣”之地。“长安回响”巡演的第二站选择在这里举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有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意义。

担任音乐会演奏的是天津交响乐团,一个并不算老但却有着一番资历的乐团。音乐会在天津音乐厅举行,这里的音响效果颇佳,为音乐会的成功演出奠定了基础。

天津交响乐团当晚的演奏在中规中矩中显现出了诸多亮点。首先,这个乐团音响整齐,声部均衡,弦乐五个声部的音色统一而集中,木管则相融相靠而色彩鲜明,铜管声部尤其突出,不仅音色高亢亮泽,且和声准确,气势恢宏,很有“大乐团”的气派。由于音乐厅音响效果好(比南京紫金大剧院好很多),再加上乐团本身的经验和素质,使音乐会从第一个曲目开始就演奏得生机勃勃。接下来无论是《轩辕黄帝》《炎黄颂》还是《大唐》,乐团的演奏均给人们带来了富有激情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天津交响乐团的几位独奏员亦像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的独奏员一样,在演奏中表现出了“抢眼的效果”,特别是英国管和小号独奏演员,其演奏非常耐人寻味。

天津交响乐团是我最近关注比较多的一个地方乐团,它的进步非常明显,由于演奏员的调整,以往较弱的声部得到了加强,乐团的编制阵容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当晚的演奏使这个乐团几乎摆脱了地方乐团的“帽子”,很多方面已与“国”字号乐团十分接近。

天津交响乐团的弦乐非常富有穿透力,其力量和韧性也不错,然却缺乏一种“润感”,即渗透性的“滋润感”(江苏乐团与陕西乐团亦有同样问题),这是一个优秀弦乐群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了它,弦乐群演奏的音乐就富有内涵得多,而音色上的甜蜜性、清澈性,也都是要靠这种特殊的“润感”才能够达到的。

天津交响乐团的铜管演奏令我很意外,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均表现出了较高水平,若非要论出短长的话,圆号和小号声部最出色,他们的发挥和表现非常值得赞扬。

天津交响乐团以出色的演奏完成了西北乐风的六首作品,给“长安回响”的第二站巡演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三站:西安

由于本站演出我不在现场,故不做任何评论。

第四站:北京

“长安回响”巡演的第四站设在北京,演出团体是陕西爱乐乐团,音乐会在北京共有两场,5月28日在北大百年讲堂,5月29日在北京音乐厅,我出席了29日的音乐会。

陕西爱乐乐团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有着近六十年历史的老乐团。多年来,这个乐团一直坚持在交响乐领域不懈奋斗,成为祖国西北地区的一支交响乐生力军。

5月29日的音乐会上,陕西爱乐乐团的演奏给京城的听众带来了异样的感受。这个乐团是一支带有西北风格的乐团,因此,演奏西北乐风的作品是他们的强项。音乐会一开始,他们便以欢快的基调和质朴的朝气亮相,《九曲秧歌黄河阵》演奏得十分酣畅,《轩辕黄帝》《炎黄颂》亦演奏得“绘声绘色”,颇有章法。下半场的“丝路长安”、两首弦乐叙事曲和《大唐》,乐团的演奏更加“得心应手”,其风格和韵味都显得正宗和浓郁。

陕西爱乐乐团同样是近来进步明显的一支地方交响乐团,由于政府大力支持,给予了优惠政策,这个乐团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基本保障和相应改善,致使其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得到了不小的提高。此次听他们演奏,感觉各声部间的融合均衡了许多,以往略差的管乐有了明显的改观,某些声部甚至成为了整个乐团的亮点,如《九曲秧歌黄河阵》中的圆号段落,《轩辕黄帝》中的木管合奏段落,《大唐》中的小号和长号段落,都有着令人满意和欣悦的演奏效果。乐团中的几位独奏员的表现亦可圈可点,英国管独奏吹出了苍凉的悲凄之感。

我感到,陕西爱乐乐团的演奏带有特定的豪迈之气。可以说,西北乐风的韵味感渗透在他们的精髓与精神之中,演奏这样的作品,他们完全不像其他乐团那样刻意追求和模仿,而是随心所欲地“信手拈来”,其自信感非常随意。看来,地方交响乐团坚持地域特色,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演奏专长和演奏风格,是一个正确而实用的发展方向。

此次加盟演出的几位特邀音乐家,在尽心尽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艺术水平,中央歌剧院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涛,参加了天津站、西安站和北京站的演出,他的浑厚声音为《轩辕黄帝》第一乐章增色不少。其余如琵琶演奏家李晖、倪慧娣、童莹,特邀小提琴家金辉等,在各站演出中都有着精彩的表现。

“长安回响”全国巡演,三个乐团的四站演出都以成功而告终,这一点除了三个乐团的积极表现外,指挥家张列的出色发挥是关键所在。这位出生在陕西的指挥家,目前是中国电影乐团的常任指挥,他的指挥优势在于对西北乐风作品的深入了解,很多方面都是来自血液中的本能体验。张列在技术上表现得洁净而洒脱,整体的掌控力和节拍的准确性都很突出,音乐的把握亦很有自信感。我注意到,三个乐团在他的手下演奏,都表现出了稳定而高涨的状态,而在对一些民族韵味的处理上,他的独特长处发挥得十分明显,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

然而,在均衡音响平衡和音色平衡方面,张列仍有提高的余地,特别是对铜管声部,要求和提示还应尽量明确,使其获得“包容”般的效果和威严的庄重感。再有,处理弦乐群的演奏时(两首弦乐曲),应尽量使各个声部穿插游动起来,使之产生有机的独立感和互配效果。

西北乐风回响大江南北,崔炳元交响乐作品在中国的四座重要城市中余音袅袅,久久回响,这是作曲家乃至陕西音乐界的骄傲,也是各地中国交响乐作品爱好者和支持者的福音。

上一篇:在萨尔茨堡寻找卡拉扬 下一篇:也来说说辛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