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3 06:38:24

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应用DNA免疫吸附剂对狼疮性肾炎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以清除致病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方法:选择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运用DNA免疫吸附柱治疗。结果:30例狼疮性肾炎吸附后1~2天发热、关节痛消失,2周(868%)皮损消失,血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无影响,所治疗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访12~44个月,与未用此法治疗对照组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相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死率显着下降(P<001)。结论:DNA免疫吸附剂对狼疮性肾炎效果好,并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免疫吸附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60

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0年3月住院的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DNA免疫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选30例病例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98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并有肾脏病变,男4例,女26例,男比女1:65;年龄23~40岁,平均30±113岁;病程76±57个月。

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22例,急性肾炎综合征5例,急进性肾炎3例,随访时间12~25个月。

对照组病例选择:在开展DNA免疫吸附治疗前5年内,本院狼疮性肾炎住院患者中,回顾性选择符合治疗组病例条件者30例,与治疗组经X2检验,两组年龄、性别、随访(观察)时间、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组治疗方法9例行血浆置换后用泼尼松30~40mg/日,7例使用环磷酰胺,14例长期口服泼尼松50~60mg/日,维持后减量,维持,观察时间2~5年。

治疗方法:采用血泵或血液透析机为动力装置,普通透析管路及静脉导管留置针连接血管通路,首先用5%GNS预冲吸附柱和管道。将动脉管道与肝素生理盐水连通。开动血泵排除空气,使盐水尽量使吸附剂吸湿膨胀,动静脉穿刺成功后,推注首剂肝素,用量按1~2mg/kg计算,连接动静脉,开动血泵,血流量调至50~100ml/分,灌流开始后,开动肝素泵,每半小时输入肝素8~10mg,吸附(灌流)结束时,用生理盐水或空气回流法将吸附柱及管道内的血液回输体内,每次吸附时间为2小时,吸附(灌流)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寒战、胸闷、心慌等不适,减慢血流速度,短暂吸氧或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10mg会较快的好转,继续吸附(灌流)直至完成治疗。

结 果

本组30例狼疮性肾炎治疗后,可出现发热1~2天,关节痛、乏力消失,2周26例(866%)皮损消失。

抗ds-DNA抗体结合率:吸附前(24例,80%)为256%~434%(正常参考值20%),吸附后1周为141%~183%,平均下降179%±39%,前后相比P<001,余6例在吸附前在20%以下故未复查。

补体C3:吸附前23例(766%)为023~05g/L吸附后1周078-162g/L,前后相比P<001,余7例吸附前皆高于08g/L,吸附后未复查。

抗核抗体滴度:吸附前27例(90%)为1:640~1:1280(正常参考值为1:160),吸附后1周1:80~1:240,下降8497±1686,前后相比P<001。余3例吸附前1:80~1:160吸附后未复查。

免疫球蛋白IgG:吸附前21例(70%)为182~245g/L(正常参考值76~166g/L),吸附后1周97~166g/L,下降79±19g/L,前后相比P<001,余9例吸附前88~147g/L未复查。

本组30例血沉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37~69mm/小时(正常参考值,男<15mm/小时,女<20mm/小时),吸附后1周12~18mm/小时,下降293±104mm/小时,前后相比P<001。

本组30例中,21例(70%)外周血LEC阳性,经过治疗后均未找到LEC细胞。

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蛋白(++~++++),经过治疗后降为(-~++)。

血细胞变化: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吸附前后相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

转归:30例中随访12~44个月,死亡2例(66%),其中1例死于尿毒症,1例死于心力衰竭。2例(66%)生活自理,26例(866%)恢复工作能力。对照组30例在随访12~44个月中,9例(30%)死亡,其中死于尿毒症4例,心力衰竭3例,中枢神经病变1例,肺部感染致败血症1例,7例(233%)生活能自理,14例(466%)恢复工作能力。

讨 论

应用DNA免疫吸附剂为生物亲和型中的抗原抗体结合型,故当患者血液经过该装置时即发生抗原特异性与ds-DNA抗体相结合的亲和作用,再经过生物学效应将ds-DNA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大部或基本全部吸附到吸附器内。

对3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经1~2次吸附后,发热、乏力、关节痛症状1~2天消失,2周皮损866%消失,本组补体C3低于正常参考值23例,吸附后皆上升到正常参考值内,提示体内免疫复合物基本清除,血中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吸附前后皆无显着差异。抗ds-DNA抗体结合率、抗核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中lgG、尿中蛋白由(++~++++)降为(-~++),外周血中LEC阳性者吸附后转阴,血沉等4项凡高于正常参考值皆下降到正常参考值内。经随访2~5年,其中生活自理2例(66%)较对照组7例(233%),P<005,死亡2例(66%),较对照组死亡9例(30%),P<001差异有显著性,恢复工作能力26例(866%)较对照组14例(466%),P<001,结果表明,运用DNA免疫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比以往其他方法疗效显着。

参考文献

1 季大玺,龚德华,谢红浪.免疫吸附疗法.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2002,1(5):463-467.

2 李治玖,齐兆生,刘玉法,等.DNA免疫吸附剂血液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应用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2,21(5):422-425.

上一篇: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筛查结果分析 下一篇:小儿不典型肠套叠2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