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高三第二轮复习

时间:2022-10-23 05:59:53

如何搞好高三第二轮复习

时间已进入三月份,距离高考不到一百天。高考备考工作又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调查一再表明,高考历史科平均分最低,难度最大,学生对文综三科的喜爱程度,历史学科偏低。学生普遍感到课本知识无从掌握,历史主观试题难以下笔。如何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取得历史学科的突破,从而提高成绩,这是我们高三历史教学的同仁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浅谈如何搞好高三第二轮复习。

一、指导思想

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考试大纲为主要依据,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1.巩固基础,形成体系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第二轮复习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效果,夯实基础知识,继续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围绕“提高”做文章

高三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备考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评、纠有机结合,通过学习环节的完整性,使学生减少错误,提高准确率;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补弱促强,查漏补缺,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一是要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二是要精心设计实施过程,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规范化训练,特别是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

三、备考策略

1.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

“以本为本”曾长期左右着教、学、考的过程。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超越教材,体现了三个不拘泥“思想”:不拘泥于教材内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此备考指导必须具有整合意识,重构复习内容。重整教材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应以课标为依据,以人教版教材为主要平台,借鉴人民版和岳麓版教材的内容,着力整合各种资源,理出几种版本教材的交叉知识点,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另外,必须适当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2.正确认识备考与应试的关系,力求少做或不做无用功

原国家考试中心历史学科秘书刘曾将备考与应试的关系生动地表述为:考试是砍柴,备考是磨刀。这就启示我们:备考的目的是磨刀,它不过是高考砍柴的前提,这个过程中的“砍柴”只是“试锋”而已。因此,没必要多砍柴,甚至漫山砍柴。高考题基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设计,备考过程很难砍到明年高考的那棵“柴”。一定要对教材知识、材料和训练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甄别,大胆进行“减法操作”,突出重点,重质轻量,以质取胜,以落实为要;以有效地培养能力为目的,不要过于加大训练量,努力追求高效训练。否则,知识拓展无尽无休,题海大战没完没了,求多求全,往往容易造成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后果。

3.把握考情、学情,按“需”施教

把握考情、学情,是实施针对性复习的前提保障。“需”是施教的内容。作为高考备考指导,“需”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高考的需要,包括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等;学生的需要,学生现状与高考要求的距离。考情的“需”是第一位的,是教学与备考不可改变的;学情的“需”是第二位的,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改变的、动态的。岁岁年年“考”相似,年年岁岁“学”不同。备考就是要在“考情”的引领下,树立“面向考情定目标,针对学情定策略”的思想,通过复习教学,最终使“学情”达到“考情”的要求。那种一味强调“学情”,总拿“学情”说话,不顾“考情”高层次需要而进行低层次备考教学的做法,虽然能够使得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得到一定进步,但由于不能达到高考的要求,也最终只能使学生在考场上望“题”兴叹,徒劳无益。

4.科学构建专题,做到有的放矢

二轮复习我校采取的形式是“专题讲练+综合训练”。“专题构建”分知识专题、题型专题、方法专题三种。鉴于现行教材是专题模块构建,造成学生通史知识欠缺这一情况,在知识专题的构建上,我校历史科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构建通史知识专题,对学生进行时序教育。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联系,适度深化对有关内容的处理,建立起通史基础之上的专题知识体系。为此,就要注意相同时期、相同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注意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等内容的总结。需要说明的是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整合要适度,切忌大量扩展通史知识;“题型专题”和“方法专题”主要通过综合训练来实现。这就要求综合训练的题目设计努力体现高考命题思路与要求,尽量模仿或超越高考样题、样卷,从内容到形式保持基本的相似性。题目设计的途径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改造利用,三靠拿来主义。其中,改造利用应是主要的方式,要严把审题关,要特别注意各地市统考试题的搜集、利用。今年要注意solo(目标分类法)题(即2013年底41题)这一类型题的训练和讲评。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宁县高级中学)

上一篇:例谈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下一篇:关于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