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时间:2022-10-23 05:20:39

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同一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为此,自2008年以来,天津市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我有幸参加了其中的评估验收工作,三年多来赴蓟县、宁河、宝坻等区县的农村学校,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巨大变化。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引发一些思考和共鸣。

一、感受可喜的变化

1.现代化学校基础建设――彰显学校发展亮点。

“农村最气派、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筑就是学校。”这是走进农村学校的专家们一致的感慨。

以前的平房教室,冬天生炉子取暖,煤烟味很浓,教室里到处是灰,室内室外一样冷。现在彻底告别了生炉子取暖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温暖洁净的暖气片。

以前普遍是旱厕,设施简陋陈旧、臭味熏鼻、师生如厕难,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在的水冲厕所干净无味,从厕所出来的学生都很习惯地在门口的自来水龙头下洗手,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此养成。

以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农村学校师生存在严重的饮水困难问题。现在学校均配备了饮用水设备,使师生喝上了符合标准的卫生安全饮用水。

以前的农村学校,学生上体育课基本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再看现在的操场,平整的场地铺设了标准跑道,有的铺上了塑胶跑道,还增添了许多体育设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按课程要求开齐上好体育课。

2.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功能齐全的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与语音教室和体育器械室,高水平的硬件配套,崭新的课桌椅,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使农村学校在教学硬件方面毫不逊色。

以前很多农村学校的课桌椅不合格,影响学生身体发育。现在农村学校普遍更换了课桌椅,学生高兴地反映“课桌椅可以选择高度,而且质量好,用起来舒适安全,学习起来应该更有劲”。

以前学校图书馆设施陈旧,藏书种类少、数量不多,馆藏结构不合理。现在学校的图书馆(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等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环境整洁,安静舒适。书架、书柜、文件柜、陈列柜、报刊架、阅览桌椅等排列整齐有序。图书馆(室)均拥有丰富的藏书,为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头脑提供有利条件。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还对学生家长开放,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小小图书馆有了浓浓的书香气,为实现农村娃新的梦想,铺就了一条宽阔的“高速路”。

走进课堂我们欣然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室使学生每天都能在“声形并茂”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提供了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条件。

“每天锻炼一小时,农村学校缺器材怎么锻炼?”现在完全没有必要为这个问题担心,学校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篮球、体操、跳绳等各类体育用品一应俱全,有的学校还有专门的体育馆。有了这些教学资源做保障,就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

3.走特色办学之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前办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特色,通过这次检查‘逼’着我们寻求特色发展之路”,被评估校的校领导朴素的话语,让我们的的确确看到学校的特色建设与学生的转变。

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一种浓郁的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让人沉醉其中,使人神清气爽。教室内设有“每周一诗”“班集体口号”“学风”等园地,又有“班风”“中队角”“图书角”等风格各异的特色设计,不仅赏心悦目,还能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楼道两侧墙上的“名人名言”“国学经典”“文明礼仪要求”等,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大部分农村学校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让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尽情释放,助推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教师从教科书中“走”出来,结合乡情编制一些独具特色的乡土教材,传授给学生与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除了农村生产活动、学校生活之外,农村学校还充分利用报刊、参考书、练习册、网络、电视等寻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源。教师积极捕捉生成性资源,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家长的意见建议等,纳入课程资源,使之成为校本课程的内容。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剪纸、乒乓球、篮球、音美艺术等方面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更加有声有色。二胡、笛子、电子琴、舞蹈、剪纸、绘画、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兴趣小组相继成立,由学有专长的教师和从校外聘请的教师做指导,学生们在兴趣最浓的方面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高效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每所农村学校都把兴师德、强师能、搭平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规范科学的课堂教学是检验教师队伍的标准。教师过去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加上平时教研学习的机会又少,因此多数课堂教学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效率不高的现象。现在有了六条课堂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精讲多练、运用技术、达到目标、课后反思”。这对农村教师而言简单明确、简便易行,能有效推进高效教学。

教研工作促进了教与学的根本转变,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效率得到空前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教学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逐步会学、乐学、善学。

学校主动探索高效教学模式,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学校严把课前、课中、课后“三关”,注重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坚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科研工作。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好课程。充分发挥校本研修、教科研的作用,积极构建主体和谐、过程高效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入等教学方式正在探索实验中。

5.教育均衡发展――留乡就近上学成趋势。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撤并了所有房屋破旧、布局散乱的农村校舍,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家长对学校满意率达到90%以上。家长普遍反映:学校的环境变好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孩子乐意在学校上课了。看到学校变化这么大,家长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在农村,让每一个学生“上好学校,找好教师,受好教育”正逐步变为现实。“进城读书热”的观念在农村正悄然发生变化。一位农村家长一言道破:如今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已接近或赶上城区学校,孩子在家乡读书既省钱、省力,又有照应,家长更放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使教育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均衡发展,农村孩子留乡就近上学成为趋势,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

二、几点思考与建议

28条硬件标准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现代化,72条软件标准使学校的管理走向现代化,家长们看到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当然,在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也存在一些严峻的挑战。

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过程中部分区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撤点并校”的合理调整,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促进了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同时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急需解决。如有些学生上学的路途较远,路上交通安全存在隐患;大部分学生自带午餐,这样的午餐既不卫生又不安全;同时午间休息场所也是一个问题。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位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有些学校的音乐、美术甚至英语课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教学基本功不到位。教师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和课程改革实施的障碍,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水平。

新的仪器设备添置了,取暖设施齐全了,饮水问题解决了,但是后续的经费保障也非常重要,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这一切都是空架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有保障,才能真正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使日常工作常规化、常态化、规范化。从管理的角度看,个别环节上仍存在粗糙的地方,如眼保健操、广播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做。所以学校还应在学生做广播操、升旗、唱国歌等方面下工夫,真正做到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而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

现代学校,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都透射出办学者的理想追求,折射出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不可称其为现代学校;而构建学校文化、形成文化特色,则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办学者的最高追求。要做到这些,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年多来,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切感受到一所所农村学校的变化,在我眼前展现的,是与津沽的山山水水交相辉映的另一道亮丽风景。让城市与乡村对接,让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将继续风雨兼程。

上一篇:指导阅读方法 提高语文素养 下一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N+1+1”听、评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