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博雅课堂”的幸福路上

时间:2022-10-23 04:31:59

行走在“博雅课堂”的幸福路上

摘要:塔小和雅理念,词韵文邃、谐和雅致。作为一种境界,倡导的是和谐适度,平正调和,天人合一。建设“和雅温馨、清雅有序、典雅大气”的优雅校园环境,兼有外拓亦重内隐。在此,笔者试图以音乐课堂之生成性构成元素“导入、提问、主体、生成”为突破口,浅谈感想以拓内隐,希期己校音乐教育行走在“博雅课堂”的幸福路上。

关键词:导入设计 落实提问 学生主体 课堂生成

2013年4月22—23日,绍兴市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书圣大学堂”在市一中如期进行,笔者参与其中。在第一堂《威廉·退尔序曲》音乐欣赏课中,笔者讶异发现,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多次引用武侠经典《射雕英雄传》的武功招数分解讲述音乐片段,让学生如痴如醉。同时,此教师还运用了系列排比、系列演奏、系列成语、系列顶真手法让泱泱听课者瞬间由聒噪变为静谧。“音乐课堂能有这样的预设与生成,段段清晰、分而讲解,真好!”听课者评论。笔者试想,高中音乐课能这么上,那么,我们小学的音乐课堂呢?在此,笔者尝试以生成性音乐课堂构成元素为内隐基点浅谈之。

一、导入设计标新立异

所谓教学导入设计即学习课堂氛围。一般说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内容、学习条件、师生关系和课程设计等因素构成的心理和物理环境的总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使教学变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导入标新立异。

(一)教学导入简洁化

其实音乐教学导入目的就在于,首先启迪学生易于感受、体验的敏锐的心理素质,培养、发展学生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启迪学生感受,开发思维的想象力上做学问。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进入到感知发展想象,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导入尽量简洁化。例如:学生对音高、时值、旋律线的认识,切忌一上来先给知识定义,而要把知识寓于形象情感表现之中,把1234567,涂上七种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长短时值可以看成不同的小动物,如:小兔、乌龟、大象等。这样组织起来的节奏和所描绘的各种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进行组合编辑,让学生趣味无穷地感知节奏、旋律线的表现力,同时也可把客观间接感受变为主观直接体验。

(二)教学设计情境化

近些年来,随着音乐新课改对学习理论完善要求,作为实现教学设计重要过程的情景化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所谓信情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音乐教学过程的预设与生成这对矛盾,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过程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情景化设置,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如:人音版九册《雏鹰之歌》先讲述雏鹰出生后老鹰的“绝情”与它自己顽强的搏击“精神”,让学生角色扮演充分显现教学情景化。

(三)教学方法趣味化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音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音乐是《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笔者在教学京歌《蝈蝈和蛐蛐》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这一些趣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多更深的记忆音乐知识,并在记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课堂生成水到渠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课堂教学中期待生成,渴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但绝不必刻意追寻,甚至牵强造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交流互动,让课堂生成真正做到水到渠成。

(一)回归课堂预设,增强生成成效

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一种可能,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显得过于消极,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课程实施精神。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除了必要的预设,我们在这无法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可以有哪些作为呢?笔者认为,增强生成成效至关重要。还如人音版第九册《踩雨》,小学生对踩雨这个词汇熟悉而陌生——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如何做到生成成效,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运用声势练习中的响指、摩擦双手、拍手、集体跺脚等体会小雨、下雨声、大雨、打雷,从而让学生对生成更加深刻。

(二)宽容平等对待,学习学生智慧

宽容平等,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学习学生智慧进行有效教育。如笔者教学人音版《蝈蝈和蛐蛐》一课时,生建议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公鸡与蝈蝈蛐蛐,让课堂生动和谐。正如陶行知有教无类:“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啊。

(三)培养教学机智,课堂展现精彩

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无需预设、无法预知的精彩。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维持教学的一种能力。而课堂展现精彩亦是个自然过程,如笔者在上人音版《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突然学生问:老师,雪花怎么给我们带来冬天的梦境啊?笔者便用百度找出某期《爸爸去哪儿》的视屏,合着音乐,学生边轻声哼唱主题歌旋律,顿悟原来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原来就如《爸爸去哪儿》题目一样,仅只是一种节目歌曲的课题而已。

其实突破生成性音乐课堂,我们音乐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教学的基本功外,还需要在课堂内隐上做文章。课堂生成有时稍纵即逝,教师要十分重视倾听学生的表达,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判断、评价和引导。这样不管什么样的课堂,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都能成竹在胸,游刃有余,在意外出现时沉着接招,瞬间决策,让音乐课堂在随机推进中留住鲜活,展现精彩,真正行走在“博雅课堂”的幸福路上。

参考文献:

[1]彭立勋.美感心理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上一篇:儿童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唤起音乐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