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23 04:18:46

构建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为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课堂教学结构上应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即:“三主”的主体性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和“三自”的主体性教学结构的核心。 【关键词】学习活动;主体地位; “三自”; “三主”

新编《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差异”,“采用挥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素质教育正是要唤起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成长。

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是传统的刺激反应的认知活动,而是需要学生亲身参加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随意地把知识塞给学生,而应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动脑、动口、动手,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利用已知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跃跃欲试,能开展讨论,善于争辩,人人乐学会学。所以,教学结构应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一、“三主”――主体性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构建了主体性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他们双方的作用都不可忽视。教学中没有驾驶的主导作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无方向、无学习目的的状态下,以致学习陷于瘫痪。相反,排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则影响学生多种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获知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最终是由学生学习效果来反映。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学才能施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进程,课堂才能作为学生的用武之地,训练阵地,让学生听说读写,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如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自读学习解决一些阅读问题,对于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训练,从而完成课文阅读,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以至学会应用。

二、“三自”――主体性教学结构的核心

“三自”,即在教师引导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可以采取“三自”的办法来解决。首先,教师要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提问题、讨论问题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或急于用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愿望。其次就是,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特点和课程特点灵活设计,课堂中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方式,可以自由式,竞赛式或随机式。例如,在教授定语从句时,有一道汉译英“我不会忘记在巴黎度过的那些日子。”笔者板书两句译文(出自学生作业)

a)I won’t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tayed in Paris.

b)I won’t forget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Paris.

然后让学生思考哪句正确,或两句都对,或都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多数学生简单地认为先行词是时间,定语从句用when引导,所以都对。也有部分学生认为a) 句正确,b)错误。接着,我让学生分析a)句为什么正确,b)句错在哪里。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有些同学从动词stay和spend是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和及物动词(带宾语)去分析,有些同学把定语从句独立出来,写成简单句来分析:

……when I stayed in Paris = I stayed in Paris on the days

……when I spent in Paris = I spent in Paris on the days

显然b)句的简单句是错误的,正确的应为 I spent the days in Paris. “the days”是spent 的宾语,该用which 。接着笔者又抛出一组思考题: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farm____we will visit tomorrow?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farm____ we will work tomorrow?

A. which B. in which C. where D. on that

这时,更多的同学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见解公诸于众。学生们经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先行词是时间(地点)时,什么时候用when (where) ,什么时候用 which /that 引导定语从句。

当然,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都采取“三自”的办法解决。但许多问题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用已有的知识去争论、分析、解决。因为有争论才有独立思考,才有发现,才有成功的喜悦,才有不衰的学习热情,才能体验到知识的魅力和趣味。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的主渠道,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成传授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其学习和滋生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在学校里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因此,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责任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摈弃包办代替的做法,让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小班化任务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