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胶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3 04:08:04

关于胶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胶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基础,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的九大领域,提出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关分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科学、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创新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服务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含量与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商务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促进胶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对胶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了如下分析。

二、简析现代服务业

(一)基本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业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即:新的服务领域、新的服务模式、高文化品味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结构、高精神享受的服务质量。

(二)发展环境

从全球看,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快,以低碳和制造业数字化为主题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科技与经济呈现深度融合。新能源技术从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为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高铁、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通信产业的发展,将世界变成“地球村”,经济国际化趋势愈发明显,这就要求服务业要进一步扩大开发,服务国际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从国内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重要途径。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和办法,鼓励发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促进发展科技服务业、旅游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休闲体育产业等,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三、胶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机遇

一是依托国际化枢纽机场、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双核驱动,打造航空之城、物流之城,拉动胶州乃至大青岛北部隆起,不但城市形态、产业结构将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快捷通达的速度优势必将演化为成本和环境优势,为胶州市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物流港,胶州市已担当起青岛第四大发展平台和“三城联动”新引擎;临空经济区、大沽河生态旅游度假区、东部中央商务区、主城区等服务业功能区均成为驱动全市发展的动力板块,双擎牵引、四区联动的大服务业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二)发展基础

一是服务业发展扩量增速。近年来,胶州市服务业发展实现了扩量增速。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97.9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370.8亿元,年均增长1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35.5%提高到2014年的40.3%,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42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5%。(见图1)

图1:胶州市2011年―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二是重点产业发展较快。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到2014年末,全市已落户商业银行2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5家,创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各1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7亿元,分别比2010年末增加236、274亿元,存贷比达到85.9%。物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物流企业达310家,其中注册资本超千万元的40家,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7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2013年少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10家,其中少海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商贸流通业加速转型升级。全市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201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5.7亿元,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品牌折扣店、社区超市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三)重点发展领域

1、现代物流业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深入实施、中韩自贸协定加速推进等重大机遇,依托青岛胶州湾国际物流园,打造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创建全国海关监管示范区、对外开放新口岸,构建青岛市打造东北亚区域贸易中心的集散枢纽、山东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双向桥头堡。围绕物流降成本、提效率,放大前湾港、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外港内站、一体化运营”优势,引导新兴业态进驻园区,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

2、商贸流通业

统筹规划市场布局,完善新老城区商圈,引导同类市场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业态档次,引领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新兴电子商务业态,加快京东电商产业园建设,支持宇创凡电商产业园做大做精做特,鼓励中小企业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结算等电子商务应用。

3、旅游会展业

集聚增强大沽河生态旅游度假区承载能力,不断拓展以河湖海泽为主体,以休闲养生、水上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依托胶东国际机场,大力发展商务会议度假、文化创意体验、农业休闲游憩、商贸购物交易等临空旅游服务经济,形成空港机场半小时经济圈和周边旅游辐射带,树立“齐鲁旅游门户”的城市新形象。依托全市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节庆会展业,全力打造“中国秧歌节”等节会品牌。

4、航空服务业

依托胶东国际机场,以临空经济区为载体,加快培育以航空物流、通用航空、航空制造与维修为主的航空服务业产业链,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着力推进空港、产业与城区协调发展,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打造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示范区,服务山东半岛及辐射周边区域经济的重要发展。

5、文化创意产业

立足特有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以少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孝之源”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探索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新机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创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6、金融保险业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探索推行主办银行制度,提高金融风险预警处置能力。组建成立市级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政府性资源配置联动机制,引导更多银行资金助力产业转型。依法规范民间融资活动,探索设立社会融资登记服务中心,规范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培育发展保险业,试点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新型责任险种,积极创建山东省小额保险服务示范区。

7、科技信息服务业

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成果对接转化力度。制定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大力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服务,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8、中介服务业

着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服务、工程咨询、资产评估、金融中介、经纪等中介服务行业,不断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商务环境。依托东部中央商务区、总部商务楼宇等载体,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与本地中介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合作,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9、公共服务业

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推开居家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居民服务等公共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胶州市服务业发展在速度、规模、比重、效益等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业总量偏小,占生产总值比重相对较低;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服务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培育;五是服务业发展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突破。

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

依托比较优势和胶州经济发展实际,统筹安排服务业布局、用地规模和开发时序,预留服务业发展空间。立足于用好现有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发挥组合优势,深化合作分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

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节能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规范发展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推广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四)积极推动服务业投融资模式创新

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物流融资、网络融资。支持服务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探索设立服务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新兴服务业和成长性较好的初创期服务业企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加快服务业人才及智力资源开发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六)大力实施互联网+引领行动

深入贯彻总理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青岛市“互联网+”发展规划,突破发展“互联网+”制造、商务、物流、金融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互联网+”旅游、文化传媒等特色经济,提升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民生服务和公共管理三大公共服务领域,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产业的深度融合。

五、结束语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地位和水平,胶州市要紧抓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运用战略思维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以新能源、新技术、信息化为手段,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服务业内部发展质量,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立足本市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不断打造服务业升级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任旺兵,刘中显.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思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1

[2]王廉,桂华莲,柯华林.高端服务业经济[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11

[3]梁桂全,向晓梅.现代产业知识干部读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4

[4]李亿豪.互联网+:创新2.0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4

上一篇:提升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企业信用风险下的应收账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