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单体筐立体养殖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23 03:43:12

三疣梭子蟹单体筐立体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 传统三疣梭子蟹的土塘养殖由于养殖环境受诸多情况影响,养殖成活率低。该文研究采用单个体筐养设施进行三疣梭子蟹高产立体养殖技术。结果表明:使用新技术后,单体筐养成活率达到71.95%,单体筐养殖、立体养殖平均产量达到3 325.2、4 502.7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单个体筐养殖;立体养殖;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86.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64-0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在我国南北沿海皆有分布。三疣梭子蟹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三疣梭子蟹的人工养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的养殖方式有混养[1-2]、围网养殖[3]、围塘养殖[4]等。这些养殖方式在促进我国三疣梭子蟹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如水质调控困难、个体之间残杀严重[5]、养殖成活率低、养殖产量较低、效益较低等问题,不能满足未来梭子蟹养殖产业发展需要。针对传统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研究在小型化池塘中进行三疣梭子蟹单个体立体养殖技术,对三疣梭子蟹的设施化高效养殖进行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施

1.1.1 小型化土池。试验在浙江省象山县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小型化土池进行。养殖池四周为砖砌而成,规格为30 m×20 m×1.2 m,池底铺砂20 cm,并设底充氧装置,底充氧装置的设置参照施祥元等[6]的方法进行。

1.1.2 养殖筐设置。养殖筐为32 cm×32 cm×28 cm的塑料筐,筐底部放置25 cm×15 cm×10 cm砂盒1个,放养梭子蟹1只。

1.2 试验方法

1.2.1 梭子蟹大规格苗种培育。2011年5月10日购买抱卵种蟹放于小型化土池中进行苗种繁育和大规格苗种培育,每池放养种蟹20只,5月17日晚放散。为防止相互残杀,投放防残网(1.2 m×2.0 m)若干片,大部分梭子蟹附于防残网。开始阶段每天投喂丰年虫幼体3~5次及豆浆、桡足类等;中后期投喂鱼糜、丰年虫成体、切碎的野杂鱼等。仔蟹Ⅱ期以后开始换水,2天1次,每次换水1/3左右。水温为22~24 ℃,盐度24左右[1-2]。

1.2.2 梭子蟹筐养放养规格及养成。三疣梭子蟹大规格苗种培育至6龄(4 g以上)后,从原塘中采用钩钓方法,将大规格蟹转入养殖筐进行单个体养殖,池塘底部散养苗种为原塘自繁苗种。每池设置1 000个筐,共放养2 000只梭子蟹,放养梭子蟹规格为6.25 g/只。

1.2.3 日常投喂及管理。饵料为新鲜的野杂鱼,每日17:00—18:00投喂,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5%~10%,视摄食情况增减投饵量。次日6:00—8:00清除残饵以保证水质清新;筐内水位30~35 cm,每日用砂滤水进行换水,换水量为20%~50%。养殖水温为(22.9±5.8) ℃,盐度为25.2±1.8。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试验结果

三疣梭子蟹大规格苗种培育至2011年7月12日结束,大小较均匀,集中在6~7龄。养殖试验到2011年12月29日结束,共测定单体筐蟹1 439只,平均体重277.3 g/只,成活率71.95%,产量3 325.2 kg/hm2;池塘底部散养平均产量为1 177.5 kg/hm2。单体筐立体养殖总产量4 502.7 kg/hm2。

2.2 三疣梭子蟹活动规律

三疣梭子蟹个体较小时活动比较频繁,随着个体生长,白天在砂子表面活动的时间逐渐减少,6:00—7:00开始外出活动,主要是摄食,2~3 h后潜入砂中。

2.3 三疣梭子蟹蜕壳规律

蜕壳间隔时间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加,第1~6期间隔时间为8~10 d,第7~9期为15 d左右;第10~13期为20~40 d,第14期以上为41~60 d。雌蟹最后一次蜕壳为生殖蜕壳,此时软壳雌蟹和硬壳雄蟹进行。梭子蟹蜕壳前基本处于安静状态,藏匿于沙中,不摄食不活动,蜕壳后1~2 d由于处于软壳状态而不摄食。蜕壳期间要求安静的水环境和较高的溶氧,其蜕壳过程大部分集中于夜间。梭子蟹经过阶段性的生长,每次蜕壳后,其壳长、壳宽、壳高及体重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壳长、壳宽会增加1/4~1/3,壳高增加1/5左右,而体重增加1/2~1。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三疣梭子蟹的人工养殖主要以土池养殖为主,其中养殖产量较高的围网养殖产量仅为1 125 kg/hm2[3]。该研究采用单个体筐立体养殖技术进行三疣梭子蟹设施化养殖,大幅度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和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单体筐养成活率达到71.95%,单体筐养殖产量和立体养殖产量分别达到3 325.2、4 502.7 kg/hm2,成活率和产量都明显高于传统的土塘养殖和混合养殖。

养殖用水经过砂滤池处理,保证了水质清新,有利于三疣梭子蟹的生长,便于观察梭子蟹的活动。采用定时投喂,定期清除残饵,定期换水的管理措施,水体中微生物数量少,减少了病害的发生。采用底充氧进行增氧,整个养殖过程溶氧维持在5 mg/L以上,使水体成富氧状态,能迅速有效地分解水中的有害物;同时底充氧促使池塘水体上下翻腾避免了盐跃层和氧跃层,维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梭子蟹的生长和发育[6]。采用单个体筐养,个体之间不接触,避免了个(下转第267页)

(上接第264页)

体间互相残杀,使成活率大幅提高;在养殖筐中放置干净砂盒,利于三疣梭子蟹隐蔽。采用梭子蟹单体筐立体养殖方式,是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该模式不需要搭建大棚,投资低,产量高,可以进行多品种养殖,推广前景较好[3-6]。

4 参考文献

[1] 王永东.三疣梭子蟹秋季乳化病防治措施[J].科学养鱼,2012(1):60.

[2] 陈金山.海水混养技术之一——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技术[J].中国水产,2008(12):52-53.

[3] 周锡瑞.低潮位围网养殖梭子蟹技术[J].科学养鱼,2010(5):23-24.

[4] 徐君卓,许文军,孙忠,等.梭子蟹围塘养殖新模式[J].现代渔业信息,2010,25(3):22-24.

[5] 丁天宝,刘振华.影响梭子蟹池塘养殖成活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河北渔业,2009(8):21-22.

[6] 施祥元,伊祥华,郑凯宏,等.三疣梭子蟹底充氧养殖模式的研究[J].河北渔业,2008(3):13-15.

上一篇: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研究 下一篇:春季鱼池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