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研究

时间:2022-10-15 12:23:24

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研究

摘要 进行方正银鲫原种引进与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季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以保证引种成活率高;原产于黑龙江的方正银鲫原种在与安徽气候条件接近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引进原种表现出较强抗病性。

关键词 方正银鲫;引进;培育

中图分类号 S9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63-0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自1975年就开展鲫鱼育种研究,证实银鲫是天然雌核发育鱼类,并利用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风水库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为母本,兴国红鲤为父本行异精雌核发育,育成了品质优、生长快、易于饲养的新品种——异育银鲫,其生长速度较普通鲫鱼快2~3倍,比母本方正银鲫的生长速度平均快34.7%。异育银鲫的育成,大大促进了我国鲫鱼养殖业的发展。

安徽省距离异育银鲫父本方正银鲫原种产地较远,众多生产单位因难以承受高昂的引种费用,并且缺乏成功的引种与培育技术,多年来无法更新原种亲本繁殖生产异育银鲫鱼苗,导致子代性状退化,生产性能劣化,养殖效益下滑。为改变这一现状,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于2012年5月从黑龙江省部级方正银鲫原种场引进方正银鲫原种冬片1 800尾,进行培育,以期育成原种方正银鲫亲本,投入异育银鲫繁殖生产,获得品质优良的异育银鲫苗种[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来源与引进

试验鱼来源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部级方正银鲫原种场,数量1 800尾,体长10.5~12.0 cm,体重22~25 g/尾,鱼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质健壮。

氧气袋充氧,内层泡沫保温盒,外层瓦楞纸箱装箱,航空运输,装运密度为90尾/袋,折合鱼体重2.00~2.25 kg/袋。装箱耗时0.5 h,地面运输耗时3 h、空中运输耗时3.5 h,引种运输总计耗时7.0 h,运输成活率100%。

1.2 试验鱼池

东西走向,面积2 001 m2,水泥板护坡,底泥5~10 cm,水深1.2 m,最高水位可达2.0 m。水源清洁、方便,进排水独立,配备2.2 kW水车式增氧机1台,架设自动投饵机1台。

1.3 水温调节

试验鱼运抵试验塘口后,开箱,测量氧气袋内水温为25 ℃,试验塘水温28.5 ℃。将氧气袋漂于水面。30 min后,打开氧气袋,再次测量袋中水温、池塘水温,确定温差≤2 ℃,即调温成功[3-4]。

1.4 体表消毒

选用规格为0.6 m×0.4 m×0.6 m的无毒塑料桶,注入0.4 m深的试验池原池水,加入1 500 g食盐,充分搅拌,配制成3%食盐水溶液,将调温成功的试验鱼倒入桶中,数量为180尾/桶,浸浴15 min,浸浴过程中密切观察鱼的反应,以游动正常、呼吸平稳、无急促反应为安全标准[5-6]。

1.5 饲料投喂

选用粒径为2.0mm的鲫鱼专用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为:粗蛋白≥32.0%,粗纤维≤12.0%,粗灰分≤15.0%,钙0.80%~1.60%,总磷≥0.7%,食盐0.50%~1.50%,水分≤13.0%,赖氨酸≥1.60%。

投饲量根据天气、水温、鱼的吃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控制为鱼体重的3%~5%。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8:30—9:30、14:30—15:30。使用自动投饵机投饲时,投饵机出料量与出料间隔以试验鱼30 min左右吃饱为标准进行设置。

1.6 水质调控

一是试验池混养规格为125~150 g/尾的白鲢鱼种300尾,规格为25~30 g/尾的细鳞斜颌鲴鱼种200尾,以利用白鲢的滤食功能和细鳞斜颌鲴的刮食功能,消减池中的富余藻类及食物残渣,实现生物净化水质。二是每隔10~15 d泼洒1次复合微生物制剂,主要成分为光和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含活菌数为1 000亿/mL。水深1 m用量为1 000 mL/667 m2。选择晴天上午使用,用塑料桶加水稀释、活化30 min后全池均匀泼洒,用后开启增氧机1 h。三是高温、晴热季节,蒸发量大,每隔7~10 d补注清洁新水1次,每次补水深5~8 cm。雷暴雨天气,提前干撒VC泡腾颗粒,水深1 m用量为500 g/667 m2,以缓解应激反应。

1.7 鱼病防控

鉴于该试验是原种培育,生产过程中坚持“养鱼先养水”的理念,遵循“精管理、勤调水、少用药、用准药”的病害防控原则。培育过程仅使用药物1个疗程。6月12日,巡塘发现数尾试验鱼在水面漂游、失去活力。捞取病鱼,经目测和镜检,确定为孢子虫病。6月13日9:00使用90%晶体敌百虫按用量0.4 g/m3水体化水全池均匀泼洒。6月15日按相同用量使用第2次。1 kg饲料拌入主要成分为百部、绵马贯众、苦参等的“克孢散”8.0 g,10%氟苯尼考6 g,水产多维8 g制成药饵,于6月13—17日连续投喂。6月18日,池鱼活动、吃食正常,发病、治疗过程中死亡7尾。

1.8 生长测量

5月3日放养时抽取30尾样本测得初始体重,计算出平均体重;7月12日撒网随机抽取28尾样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平均体重;9月20日撒网随机抽取25尾样本进行测量,计算出平均体重。体重测量方法为用吸水纸吸去鱼体表水分,用感量0.1 g的电子天平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在合适的季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可保证引种成活率高

原种在产地装袋计数1 800尾,实际开袋计数1 800尾,死亡尾数为0,引种运输成活率100%。可见,5月上旬,当原产地黑龙江流域气温上升,与长江中下游最高温差≤5 ℃时,按合理的装箱密度,采用氧气袋充氧、内层泡沫保温盒外层瓦楞纸箱装箱空运方式,运输全程耗时≤10 h,运输异育银鲫原种冬片是切实可行的。培育过程中,除6月上旬发生孢子虫病害期间,有确切计数死亡的7尾,没有发现死亡现象,也证实引种较成功。

2.2 原种生长情况稳定

5月3日至7月12日第一阶段,均重23.5 g/尾的方正银鲫经70 d培育,均重达69.1 g/尾,净增重45.6 g/尾,日增重0.65 g/尾,增重率达194.0%,共死亡7尾,成活率达99.6%;7月12日至9月20日,均重69.1 g/尾的方正银鲫经70 d培育,均重达150.0 g/尾,净增重80.9 g/尾,日增重1.15 g/尾,增重率达117.1%,无死亡现象;试验阶段方正银鲫的培育成活率接近100%。可见原产于黑龙江的方正银鲫原种在与安徽气候条件接近的地区可以正常生长。

2.3 原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5月3日至9月27日,培育期147 d,除6月上旬发生孢子虫病以外,没有感染其他病害。同期,试验基地内条件基本相当的其他塘口培育的彭泽鲫相继发生了车轮虫病、孢子虫病、出血病。可见方正银鲫原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经用药治疗,仅仅死亡7尾就痊愈,并且没有复发,表现出较强的治愈性。

3 参考文献

[1] 张淑华.方正银鯽北方越冬技术要点[J]. 黑龙江水产,2011(1):43-45.

[2] 马爱平.方正银鲫成鱼驯化养殖高产高效技术[J]. 黑龙江水产,2011(1):17-18.

[3] 宋伟.草鱼、方正银鲫池塘反季节养殖结合垂钓养殖模式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水产,2011(2):25-27.

[4] 王卫义,王红卫,王世恒.方正银鲫的人工繁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1(3):9-12.

[5] 刘国信.异育银鲫的繁殖、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1(11):27-28.

[6] 马爱平.方正银鲫成鱼驯化养殖高产高效技术[J]. 黑龙江水产,2011(1):17-18.

上一篇:一例仔猪球虫病药物治疗试验研究 下一篇:三疣梭子蟹单体筐立体养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