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访欧人士与伦敦万国博览会会址

时间:2022-10-23 03:39:50

摘要:作为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水晶宫(Crystal Palace)成为那届盛会最著名的展品,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载入世界建筑设计史册。晚清张德彝为代表官方和民间人士由于工作和游历等原因亲历了这座宏伟的功能性建筑的现场盛况,以他们的视角为当时的国人和后世的研究者留下了关于水晶宫场景和图像真实的笔墨,相关内容对我们在中国现代设计的方面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思考意义。

关键词:晚清 伦敦万国博览会 水晶宫 日记

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世界工业制造和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这次史无前例的盛会共有1800家展商出席,成列总计10万多件展品展示了19世纪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也成为了璀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但从设计和艺术的角度来说,快速发展的大工业文明在这次活动中展示的缺失工业产品的丑陋,单调和设计感缺失使得后来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等人对其中的机器工业带来的艺术感缺失感到反感和不安,以至于成为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的发因。

一、水晶宫

水晶宫始建于1850年8月,次年5月竣工,原址为英国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1849年亨利科尔(Henry Cole)向艾伯特亲王提议主办一次世界性的工业产品博览会,向世界展示英国当时强盛的国力和巨大的工业成就,并选定海德公园作为博览会的会址。水晶宫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纯粹的钢架玻璃结构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玻璃、铁和木材,主要构件是平板钢筋、角铁、螺丝和铆钉。1851年5月1日,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顺利召开,水晶宫在展会期间共计接待了约600万游客。6个月后博览会结束,水晶宫由帕克斯顿本人买下,选址于伦敦南部的席登汉姆(Sydenham)重建,席登汉姆水晶宫的体量较海德公园水晶宫有所增加,并且修建了一系列附属建筑,收罗和展览了来自世界各处的不同艺术和工业展品,成为英国向世界展示了其文化取向和影响力的窗口。席登汉姆水晶宫的展览每年吸引了无数参观者,英国皇室也十分热衷于水晶宫的各种活动,各类国内、国际政治活动都在水晶宫内举行。1865年开始,水晶宫每年定期举办盛大的烟火表演。

1866年一场火灾烧毁了水晶宫的北支的走廊;1936年一场大火将水晶宫几乎完全摧毁,除了南翼以外,地上仅存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1950年又一场大火将水晶宫仅存的南翼彻底烧毁,对此,英国政治家丘吉尔说道:“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水晶宫的焚毁彻底宣告了璀璨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二、中国人和水晶宫

1851年在水晶宫举办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国官方并没有委派代表参加,参展的中国人仅有上海英商“宝顺洋行”的商人徐荣村,并且以他经营的“荣记胡丝”参会并获得金银大奖。当时中国政府中以官方背景最早详尽记述游览水晶宫的是晚清的外语学校同文馆出身的张德彝。

张德彝(1847-1918)汉军镶黄旗人,乃是清政府兴办的第一所外语学校——同文馆的最初十名学生之一。同治五年(1866年)随斌椿,赫德以及另外两名同文馆学生一行五人出使游历欧洲。张德彝一生出国八次,前后共著有《航海述奇》四卷、《再述奇》六卷、《三述奇》八卷、《四述奇》十六卷、《五述奇》十二卷、《六述奇》十二卷、《七述奇》(未成书)、《八述奇》二十卷,总计其实卷,二百馀万言。其中随斌椿和志刚两次出国随行游历英国所著的《航海述奇》和《再述奇》实际共记录了其出席水晶宫五次的见闻。张德彝这两次到达英国的时间是1866年和1868年,实际上此时距离第一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闭幕已经过去了10几年,他们所到达的是迁至席登汉姆重建的水晶宫。

1866年张德彝一行第一次抵达伦敦首先游览的名胜即是席登汉姆水晶宫,对水晶宫本身以及在水晶宫的所见所闻,他在《航海述奇·英国日记》中作了较大篇幅的详尽记述。

(1866年四月)初二日庚寅 阴。卯初抵英国京都伦敦,……,后乘火轮行四十四里,至水晶宫。此宫系十三年前,官派伯爵柏四屯所建,以铁为梁柱,上下四旁镶嵌玻璃,遥望之金碧辉煌,悦人耳目,故名水晶宫。其中园囿楼台,占地十余里,西通大马路,南抵呐伍村,北至赛达庄。其宫楼地作日子形,面如高土二字形,长约百六十丈,宽三十余丈,正中高十六丈八尺,左右先十丈五尺,次六丈二尺至二丈二尺。楼上前面成列洋琴、洋画以及玩耍等物出售,后列名人油水画一千二百余轴。楼下正中设一乐台,上置一大凤琴,高约二丈八九尺,四面铁筒数十,周皆盈尺。一人弹之,其音洪亮,如遇顺风,百里外皆能闻之。左右有弹琴、鼓瑟、厌笛、吹箫之座数百余。台下藤椅千张,盖为听乐者而设。对面一戏台,苦不甚大,后列新造洋车数辆。

…………

是日游人男女老幼以数千计。彼见我中国人在此,皆欣喜无极,且言从未见中土人有如此装束者,前后追随,欲言而不得。凡游此宫者,给票费四开,合银五钱六分。此系本国富户聚造,宫助以力,官派人员吏役管辖,所收银钱,官收一半。大凡外国官造之花园画阁,四方人民皆许游览,欲临眺者,给费几许。数年后,其本自回,不惟字母相权,利浮于本,抑且与民同乐,广播休身,善哉此举也!又闻此宫原为集货场,所为获利,因其工程华美,而改为水晶宫,修理尤妙,以备人民游玩,而得利尤重焉。申初回寓。由巴黎斯至伦敦,共计水陆程九百四十五里。

张德彝在这段日记中完整详尽描述了席登汉姆水晶宫的建造结构,材料,尺寸数据,并且提及水晶宫的设计者帕克斯顿(柏四屯),以及“又闻此宫原为集货场,所为获利,因其工程华美,而改为水晶宫,修理尤秒,以备人民游玩”这一从最初的博览会场馆,到因受游客欢迎而迁址改建为常用设施的过程,一并记述了1866年当时的席登汉姆水晶宫日常的使用状态。由于清末民间人士旅欧活动缺乏文字记录,从1851年海德公园水晶宫落成到席登汉姆水晶宫1936年毁于大火,期间到底有多少中国人曾经出现于这个空间场景中已不可考,但是由张德彝的记述“彼见我中国人在此,皆欣喜无极,且言从未见中土人有如此装束者,前后相随,欲言而不得。”可以想象的出,在水晶宫这个西方近代的场景图像中,几个几乎是首次出现的黑发黑瞳,长靴马褂,蓄着辫子的中国客人成为了一种令人惊奇的图像元素,于此同时这些中国观众也通过“一片晶莹,精彩炫目,高华名贵,璀璨可观,四方之轮蹄不绝于门,洵大观也。”,“奇货堆积如云,游客往来蚂蚁,别开光明之界,恍游锦绣之城,洵大观也。”“华烛星旦,通宵达旦,游人蜂拥,塞巷填街”这些记录下的文字来表达他们对眼前所见场景的感慨与惊奇。

上一篇:论独任制普通程序在基层法院的适用的可行性研... 下一篇:宝相花纹样图案与酒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