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绿色教学舞台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时间:2022-10-23 03:13:35

构建绿色教学舞台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义务教育强调中学数学教学应遵循“关爱每一名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这说明要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必须建立绿色的师生互动交往的新型课堂. 那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构建绿色教学舞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呢?笔者认为:

一、更新数学教学理念

教师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使自己每天的教学实践都成为研究性的改革实践,成为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实践,成为能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的实践. 正是教学理念更新,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服务与帮助自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做得好,教育行为已体现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识和对学生发展的人性关怀. 教师才能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这种情感动力的诱发主要来自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别林斯基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人人都有被爱的渴求,所以建立民主的、和谐的、宽容的、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对每一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学生沐浴着老师的爱. 师生关系融洽,他们可以大胆尝试、大胆想象、大胆发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兴趣与信心. 因此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师生更快成长的沃土.

三、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呢?原来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或练,教师和学生交往单一、封闭. 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他们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活起来了,教师的角色也就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课堂纪律的维护者.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要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实质性的互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展示的舞台. 具体地说,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应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研究者.

这种师生互动的特点是:教学气氛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放松,发言大胆,不受拘束;学生重在理解、体验,从而“陶情”、“导行”,集体作业(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知识,寓教于活动中,培能于实践中. 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是学生活动的课堂,是老师无法越俎代庖的. 如苏科版教材中的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设计包装纸箱”等,老师能代替得了吗?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实施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课堂上多给他们活动的平台,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他们欣赏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让孩子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尝试是一种甜蜜的体验,喜欢尝试未曾见过的事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研究、发现和探索的机会. 例如,苏科版新教材在各章均安排了1课时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一个水平不同、特点各异的孩子能真正参与到这样的学习活动中,给他们留有足够的进行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按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认识,鼓励他们有与众不同的想法.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 合作交流、沟通与互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代人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思路,同时分享别人的经验,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发挥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求异思维.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开展研究,更新观点,大胆实践,勇与探索,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从而也使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贝平.新课标 新角色——论教师角色的定位.

[2]童琳.谈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让“复习≠题海” 下一篇: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