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23 02:50:02

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石,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动手动脑。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所以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巧妙构思,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环境当中得到不断发展。比如在教学活动当中,本来是一个知识的链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尝试发现、总结,使之成为一个规律,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直接让学生知道,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发展的训练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

为什么中国传统的教育会落后,原因就是我们只是让学生去做,使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所以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创新、经历实践、总结经验,使动手动脑能力能够彻底地提高起来,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学科,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疑问,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使他们真正体会创新的过程,使他们品味创新的快乐,使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将来社会的有用之材。创新不仅仅是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在实际过程当中也是如此,比如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解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同思路的创新,使学生通过多条途径解决问题,就是对创新的一种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在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把握住教学的创新点,能够从细微的点入手,不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要求不是统一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按照不同的要求,完成不同的任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发挥,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使学生的潜力能够不断地体现出来,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得到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学习中“疑”有很多种办法产生,但最关键的是学生敢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敢于设疑,创新学习就有了基础。对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解题过程中应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学生实现思维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师“一言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教材,获得知识。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全方面的人才,创造能力强的人才,但是学生的创新个性,不会一下子就突显出来。作为引导者,我们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主题教育;二是尽可能在课堂和学校中创设创造训练课,使学生及早步入创新教育的课堂;三是建立校园的科技组织,开展创造发明活动;在学校创建个性创新小组。只有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舞台,搭建创新的阶梯,孩子们才能不断攀登,经过自己的摸爬滚打,使自己的个性不断地发挥出来。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要学生创新个性,应对他们进行扬长避短的培养。学生活泼好动,那是因为他们非常相信自己,他们比较独立,有时对老师下达的任务缺乏热情。老师对个性强烈的学生,不要求统一,要鼓励不同的思想,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足够兴趣时,就会倾入全部精力,激发无限热情,甚至废寝忘食,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欲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十分注意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蒋文书,廖剑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思维[J].科技信息,2009(32).

上一篇:挖掘课本写作训练点,实现学生写作增量 下一篇: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